作者:朱寶樹
活了60多年,第一次畢恭畢敬“聽訓”半個多鐘頭,而“訓話”的卻是我6歲多的愛孫。
2021年3月12日下午,我在家陪孫子練習寫字,還有最后兩個字(每個字寫8遍)寫完就結束了。可小孫子不想寫要出去玩,我堅持寫完了再玩。到底誰聽誰的?互不相讓。小孫子急了,開始發脾氣“吐槽訓話”了。孫子坐在寫字臺前椅子上側身向外,我坐在他對面。孫子滔滔不絕,手舞足蹈,我認真傾聽,配合表演。之所以留下這段文字,是因為聽孫子“訓話” 太搞笑、很驚訝、引深省。
“訓話”太搞笑。都說“大人言孩子語”,“孩子會學大人樣子”,這一次算是領教了。小孫子開始是真的和我討價還價想出去玩。我也沒有一定要他把字寫完,而是讓他用足夠的理由說服我。小孫子當然有他的理由,說得頭頭是道,還吐槽訓斥我們。平時我們要求孫子學會傾聽,孫子在“訓話”的時候,我也是堅持不打斷、不辯解,積極配合,認真傾聽。小孫子看我沒有阻止他“訓話吐槽”,便借題發揮,假訓真做,打開話匣子,把平時難得機會表達窩在心里話都倒了出來了。
孫子“訓話”的時候真的太搞笑了。他模仿大人講話的神情動作。先是坐在椅子上,時而站到地上,時而站到椅子上,手勢不停、抑揚頓挫,表情豐富,完全是大人批評小孩子樣子。更好玩的是,小孫子“訓話”詞語,大部分就是我們大人平時批評孩子的詞語。中途我兩次想拿手機拍下視頻,被孫子訓斥:“你不知道一心不能二用嗎?上課不能玩東西嗎”?訓斥制止以后還強行收走我手機。哈哈,當時我真想笑,還是強忍著繼續配合。講了20多分鐘,我打斷他說話小聲問,可以結束了嗎?小孫子立刻換了一個表情,跑到我身邊對著我耳朵說,還有5分鐘就結束了,再等一下。然后回到他位置上,繼續扮演大人角色,繼續他的訓話內容,繼續嚴肅認真的對我批評,繼續吐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你們說搞笑不搞笑?相信無論是你們哪位朋友,面對你們家孫輩這個特殊表演,也會笑痛肚子的。
聽了很“驚訝”。不要看孫子才6歲多,也不用看他好像是在做演講表演。我之所以能夠安靜的,幾乎沒有說話,沒有影響孫子“吐槽訓話”,而是用手勢、眼神、語言鼓勵孫子大膽說、認真批、狠狠吐。是因為我聽的時候,真的很驚訝。真的沒有想到,才6歲多的小孩子,肚里居然有那么多委屈、那么多不公平,那么多想法。我還相信,小孫子說出來的話,表達出來的心聲,一定不是他一個小孩子想法,應該是和他一般大的孩子共同想法、共同的心聲。有些問題可以說是幼兒、小學孩子教育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問題。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很多時候可能是我們沒有在意、沒有想到的事,可孩子在意了。尤其是這次孫子吐槽訓話內容中,出現幾個不應該是這個年齡孩子說出來的話,讓我驚訝不已。比如說孫子提到“打擾”一詞。我們大人、家長平時有意無意已經打擾到孩子了,我們注意到了嗎?孩子鬧,大人怕打擾,嫌煩。我們打擾了孩子,孩子嫌煩,大人考慮到了嗎?孫子還說到“公平”這個詞,在孩子眼里,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大人為什么能做,這樣公平嗎?更讓我驚訝的是孫子說到“壓力”這個詞。到底孩子懂不懂什么是壓力不知道。但從孫子表述中,是明明白白說出來,因為大人讓孩子做作業,上興趣班,孩子會有壓力啊。由于校外培訓機構泛濫,學前教育包括小學校外補課,對孩子造成的精神壓力,已經是肉眼可見。問題是,我們家長能體會到孩子的壓力?能控制孩子壓力?能減輕孩子壓力嗎?
“訓話”引深省。小孫子“吐槽訓話”半個多小時,內容很多,不能全部記錄。摘選幾個“訓斥”爺爺、吐槽大人比較尖銳的問題,這些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深省嗎?
關于公平方面的“訓話”。小孫子說,我們小孩和你們大人都一樣,為什么小孩只能聽大人的話?大人不能聽我們小孩子話?每次都要我聽你的,怎么就不能聽我的不做作業呢?我們小孩和你們大人長的一模一樣啊。孫子說著還用手比劃著,我們也有腳、手、腿、頭、眼睛、耳朵......。孫子又說,大人不讓小孩看手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天都看手機,奶奶還看抖音,你也不批評奶奶。說到這里,小孫子把兩手一攤,對著我說,爺爺你們說公平嗎?我先點頭知道互動錯了,趕緊搖頭,小孫子滿意了。
關于打擾方面的“訓話”。小孫子批評我說,你每次拿手機寫文章,看新聞,我沒打擾你吧?我點點頭。小孫子說,有時候我好不容易才看一會動畫片,你們總是一會來看看我看什么內容,一會看看時間到沒到。有時候,奶奶還大喊大叫。你們打擾我們小孩子看動畫片對不對?你們浪費我們看動畫片時間了知道嗎?有時候我自己看書畫畫。你們一會兒喊要我坐好,一會喊不能趴下看書,一會喊時間到了,要睡覺了...,你們這樣打擾,我們小孩煩不煩?.....
關于壓力方面的“訓話”。孫子問我多次了,爺爺你什么時候想起來要我做作業的?我們小孩子是應該玩,你每天要我做作業,這是給我們小孩子增加壓力,你這樣做對不對?電視上說小學生不準回家做作業,你讓我在家做作業,像不像話?他一邊說,一邊拿起寫字本,在我面前揚了揚。我一會兒點頭一會搖頭主動配合。因為前幾天幼兒園剛剛報過興趣班,小孫子有的課不想上。在訓斥我的時候,又開始吐槽爸爸媽媽。他說,爸爸幫我報幼兒園興趣班,是我們小孩子興趣班,也不問我有沒有興趣就報了,也不是你們大人興趣班。你們大人報了興趣班,我們小孩有壓力你們知道嗎?最主要的是我們沒有時間玩了。
除了上面說的,還說到寫字事情。他說我只要能寫對就可以了,為什么非要按照你說的,一定要寫好?我也不是參加寫字比賽。平時為了樹立爸爸媽媽權威,我們總對孫子說,家里是爸爸媽媽說話最有用。小孫子還對我吐槽說,爺爺你在家歲數最大,應該說話最有用。你非要說是爸爸媽媽說話最有用。那你不是老大,為什么一天到晚還要管著我呢?不讓我看電視,不讓我看手機,要我做作業。我被孫子問的又好氣又好笑。類似這些訓斥吐槽的話還有很多很多。
先不論小孫子說的這些話是不是都有道理,都正確。僅從這么大一點孩子說的話語中,也可以說是代表這么大孩子說的話中,我們做家長的是不是應該深刻反思反思。平時在對孩子尤其是對幼兒小學生早期教育階段,是不是做到了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不是尊重孩子平等相待?是不是有只考慮家長想法而沒有注意到孩子感受的現象?是不是考慮到孩子身心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了?有沒有因為“家長作風”、“壓制民主”聽不到孩子的心聲、聽不到孩子真實想法......。
這一次雖然被孫子嚴肅認真地“訓斥”了一頓,畢恭畢敬的“聽訓”半個多小時,我一點不感覺丟面子, 一點不覺得委屈。相反覺得非常開心,我用真誠和傾聽,讓小孫子說出了心里話,我聽到了平時難得聽到的無忌真言,發現了我們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很多問題和帶孩子工作中的缺陷。更讓我們明白了以后如何更好的和孫子交流陪伴相處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