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有一部電視劇熱播,電視劇的名字是《大江大河》。
該劇根據阿耐所著小說《大江東去》改編,講述了1978到1992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
那么,小說先名為《大江東去》,后改成電視劇《大江大河》,其含義是什么呢?
有一種解釋說:《大江大河》的含義是,在改革開放年代的年輕人就像激流勇進的潮水,他們都懷揣著夢想,并為了夢想而不斷努力,可是慢慢地,他們漸漸地迷失了自己,最終會掉進這大江大河中。
筆者認為:《大江大河》其意與《大江東去》所指相近。《大江東去》其名取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這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以經濟改革為主線,全面、細致、深入地表現了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史進程。
這樣說來,《大江大河》與《大江東去》的意思都是講一種進程,一種潮流,一個時代的偉大變遷。
河流造就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多少年前,有一曲《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其中一句“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金”,唱出了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那么,本意上講,在古代漢語中,江指的就是今天的長江,河就是如今的黃河。先秦時期叫“河”的只有黃河,叫“江”的只有長江。“江河”在漢朝以前是兩個固定的稱謂,其他的河流都叫“水”。
從此意生發,長江為什么叫江,黃河為什么叫河?
《詩經》里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詩句,這里的河指的是黃河。《漢書·溝洫志》記載:“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黃河為宗”。
上古時長江名為江水,又稱大江,六朝后統稱長江。近代歷史里許多國家把長江叫做揚子江,長江每一段的叫法和別名總共有30種之多。
可以簡單的說:黃河是根據水的顏色取名。長江是根據江水的長度取名。
至此,我們還想知道:江和河有什么區別?
有幾種流行的說法,我們整理如下:
1、地域的因素:南方的河流多稱為江。如:長江、珠江、漢江等等,西南和東北地區的河流大多數也稱之為江。而在北方就稱“河”的較多了。如:黃河、淮河、海河等等,西北流域大多也稱之為河。
2、注入流向的原因:通常人們把注入“內海”或“湖泊”的河流叫做“河”。把注入“外海”或“大洋”的稱之為“江”。比如:黃河注入渤海,長江注入東海、珠江等地。
3、盈水期和枯水期的原因:盈水期和枯水期不明顯稱江,如長江和珠江,一年到頭奔騰不息,可保證全年通航;盈水期和枯水期顯著的叫河,如黃河在夏季為盈水期,巨浪滔天,冬季為枯水期,有的河段接近斷流。
4、規模的原因;大的叫江,小的叫河。一般來說,河流的長度、流域面積、流量比較大的叫江,比較小的叫河,但也有特例。
5、字源上的原因:從工,舟船行時需人工拉纖,故曰江;河從可,泛舟可過無需人力,曰河!
江與河的叫法,多是一種文化的原因,其實質上并無大的區別:
首先,在英文中,“river”一詞表達了包括江和河在內的所有水道。可見,在外國人的眼里,江和河是沒有區別的。
其次,我們現代翻譯家翻譯外國的河流,無論其流程長短、流量規模,都一律叫河。例如:尼羅河,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圣勞侖斯河,拉普拉塔河。也由此可知,在這些翻譯家的頭腦里,江和河也是沒有區別的。
當然,從地域上講,一些東北河流也叫“江”呢?
據胡鴻《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考證,古代朝鮮半島在南北朝時代大規模接受漢文化,其中百濟、新羅和南朝較為密切,所以把“江”的稱呼帶入朝鮮半島。然后又慢慢傳遍整個東北。所以今天東北除了遼河,基本也都叫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