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五胡”,指的是匈奴、羯、羌、氐和鮮卑五個民族。一般來說,在“五胡”這個詞兒后面總得加幾個字,要么是“十六國”,要么就是“亂華”,總之不是什么好詞兒。
在整個公元四世紀,五胡都主導著中國北方。而在五世紀和六世紀,就只剩一胡了。在隋唐以后,五胡基本都淡出歷史了。我在這里給您簡單盤點一下五胡的歸宿:
匈奴:五胡亂華,因匈奴人而起,他們也是漢人的老朋友了。當劉淵打出“漢”的旗號的時候,也標志著五胡亂華正式開始。此后,他們分別建立了漢/前趙、赫連夏等政權,在赫連勃勃的大夏滅亡以后,匈奴人也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羯:這是五胡里最兇狠的一族,大約是因為他們的頭領石勒早年的日子太不好過。他們在漢地所推行的準“三光政策”最終激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石家也被自己的養子石閔給推翻。《殺胡令》的頒布更是讓羯人幾乎死了十之七八。此后他們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是在侯景之亂,此后也鮮有聞羯人的故事了。
羌:這是目前唯一還存在著的胡人,他們在五胡亂華中一直沒扮演什么太重要的地位,甚至被氐族首領苻堅怒斥不配位列五胡之列。但就是這最不顯赫的羌人,最后獲得了保全。
鮮卑:這是五胡最后的大贏家。從早期的慕容鮮卑,到后來北魏的締造者拓跋鮮卑,以及北周的皇室宇文鮮卑,他們成為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時期的主角。正是因為這一份主角光環,使得隋唐帝國的風采都帶著很濃重的鮮卑氣息。如今的你我,身上也許還流著一些鮮卑人的血液。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