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熱,手上有長一些「透明小水泡」,不僅很癢,撓破后還會脫皮,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手上起水皰包括多種原因,第一個是汗皰疹,屬于濕疹的一種。過去認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所引起,目前認為它是一個皮膚的濕疹樣的表現,與一些金屬過敏相關,也可能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
汗皰疹一般多發于手掌側面或者手指間,把這些水皰擠破會發現,里面液體清澈,很少有渾濁的,并且待干涸后會脫皮,露出發紅的新皮.但是也容易皸裂,會疼痛。生活中,常看到有些人手指甚至腳趾發紅、脫皮,就有這個原因。它好發于春末夏初,夏天病情加重,此起彼伏地發作,一般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1.飲食不節
夏天天熱,人們在食物的選擇上喜歡偏涼,或者過食肥甘厚味,像燒烤、油膩食物等,而使得濕熱內蘊,損傷脾胃;
2.勞心傷脾
另外,天氣炎熱、心情煩悶、暴躁或者思慮過度,也會勞傷心脾。
脾失健運,運化失常,濕熱內聚,同時又受到暑濕的侵擾,內外合邪,不能疏泄于外,就只能熏蒸肌膚,它循經絡流竄至手掌時,就表現出人們所看到的“螞蟻窩”了。
如何治療?
1.口服藥物
短程口服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可迅速起效;對情緒緊張者可適當應用鎮靜藥。
2.局部外用藥物
早期水皰性損害的治療以干燥止癢為主,可外用爐甘石洗劑;開始脫皮時可用糖皮質激素霜劑或軟膏、曲安奈德軟膏等;局部反復脫皮、干燥疼痛者,可用水楊酸軟膏、尿素軟膏等。
注意:忌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可用較強堿性肥皂及熱水洗手,保持患處皮膚清潔干燥,避免用手撕剝,以免感染。
手癬是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癬病,有傳染性,有手癬的患者,也可以同時伴有足癬或甲癬。癬菌疹是指患有皮膚癬菌病,比如頭癬、體癬甚至足癬患者,當感染灶出現明顯的炎癥時,遠隔病灶部位的皮膚,可以發生一種對真菌代謝產物,引起的過敏反應。
起病多為單側,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特別是掌心,食指及無名指的掌面,側面及根部,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水皰,壁厚且發亮,內含清澈的液體,水皰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覺瘙癢,水皰干后脫屑并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形或多環形損害,邊緣清楚、病程慢性、持續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傳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對側手掌。有時水皰可繼發感染形成膿皰。
如何治療?
手癬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疾病,所以本病的治療主要是以外用,或口服的抗真菌藥物為主,外用藥治療包括外用抗真菌藥物,角質剝脫劑等。
除了外用藥物以外,還可以加用口服的抗真菌藥物,同時應該及時、徹底、消滅傳染源、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患者的毛巾等生活用品,防止交叉感染,及時治療自身其他部位的癬菌感染,也避免手部的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