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難吃的藥就是后悔藥。所有的后悔藥里,最難吃的就是本可以早治療早干預的病,給耽擱了。很多年前,家里人經常埋怨我外公走路不當心,經??呐鰱|西。在街上散步,經常被隔離樁之類的東西碰得青一塊紫一塊。外公青光眼確診的時候,視力已經嚴重受損,這讓他的人生最后幾年生活質量大大下降。青光眼的癥狀就是管狀視野,也就是視野邊緣逐漸消失,當年外公并不是走路不小心,腳邊的那些障礙物,他真的看不見了。這就是后悔藥,是我在外公確診青光眼之后開始查資料之后才知道的知識。如果當時能及時發現問題,用藥物是可以讓青光眼癥狀不再繼續發展下去,那他就能用眼睛而不是手來知道他的重外孫女長得有多可愛。
這種后悔藥,我差點又吃到第二次。新冠疫情把這一年折騰得七零八碎,我也大半年沒法回老家看父母。前陣子給媽媽辦某個手續需要一張她本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照片發過來,我先注意到了媽媽的手,一眼看上去那手顯得更蒼老了,讓我想起了我的姥姥。是什么讓我產生了這種感覺?她的手指中間的關節,顯得特別突出,就像是鄧布利多的接骨木魔杖。以前只是覺得媽媽的手瘦,可并不是這樣的,我趕緊打了電話?!皨專愕氖肿罱惺裁床皇娣幔俊薄熬褪怯悬c攥拳使不上勁,也怕涼,洗衣服刷碗的水要是涼的,手就疼?!薄斑€有別的關節不得勁兒嗎?”“嗯,膝蓋不舒服,我已經有幾個月不敢慢跑了。上下樓梯挺費勁的,特別是下樓,經常感覺腿使不上勁?!薄摆s緊去醫院檢查一下吧,先查個血看看是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幾天后,確診,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我媽媽得了關節炎。好消息是,我媽媽得的是最常見的膝關節和指關節骨關節炎,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說起關節炎,想必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是“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確實,在太多小廣告里聽到過這兩個概念了,“風濕”這個詞也太深入人心。以至于我們舉家從山東搬到廣州,都會有人勸退:“廣州太潮了,當心老了得風濕。”
“風濕”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殺傷力最大的一個中文詞。它給太多人造成了誤導,讓太多人耽誤了病情,最終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致殘致死。
我必須花一些篇幅來說說這個詞。我不談風濕的傳統起源,就說現代應用。中國現代醫學里,還在用風濕二字,最精準的狹義里,“風濕”指的是“風濕熱”,它是由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免疫性疾病。鏈球菌是這個病的源頭,卻不能稱之為元兇。鏈球菌表面的一個蛋白跟人體心肌、心臟瓣膜、關節滑膜等處的一個正常蛋白很像。當鏈球菌入侵人體,免疫系統就會通過細菌的表面蛋白識別并清除它。于是誤傷心肌、瓣膜和滑膜,造成心臟、關節等處受損。這類的疾病就叫風濕性疾病,比如風濕性心臟病和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疾病的發生跟“風”和“濕”都沒有直接關系,鏈球菌的感染跟惡劣的居住條件以及低下的營養水平有關,硬要聯系的話也許能跟住所或者工作場所的“透風”和“潮濕”掛上鉤。風濕熱的發病率在我國大約是萬分之一,治療也相對比較容易。大多數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會在發病后一個月內癥狀消失且不會造成永久性的關節損傷。
而類風濕性關節炎跑得就更偏了,它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是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正常組織,但是并沒有像鏈球菌感染這樣的確切誘因,治療起來也要更棘手一些。由于癥狀有相似性,當年我們的醫學家把這個外來的概念翻譯成了“類風濕”,讓本就錯誤的風濕概念更加含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比真正的風濕性關節炎高得多,我國大約百分之一的人會受它的困擾。
然而在日常生活和相當多醫療場景里,“風濕”的外延要遠遠大于“風濕熱”、“鏈球菌相關的反應性關節炎”、“自體免疫性關節炎”。腳腕疼,風濕。膝蓋疼,風濕。手指關節僵硬,風濕。腰疼,風濕。各種慢性的,不清晰的,深層的疼痛和不適,統統裝進寫著“風濕”的籮筐里。不管原因是損傷還是感染,或者自體免疫性疾病,現代醫學里有幾百種病可能都在這個筐里。傳統醫學里對付這一筐疾病,所謂祛風除濕,無所謂就是用類似烏頭、附子這類含有毒性很強的神經抑制劑的藥物進行止疼。或者一些打著傳統醫學旗號的純騙子,把很容易暫時緩解癥狀的糖皮質激素摻在各種所謂的藥材里禍害人。
我非常建議醫生朋友們拒絕再使用“風濕”這個詞,正本清源。這可能一時半會無法實現。
但在日常語境下的“風濕”跟一類明確的疾病有著最大的交集,生活中大部分因為“風濕”求醫問藥的朋友,看的其實是“骨關節炎”。此時此刻,全國有超過一億的骨關節炎患者,六十歲以上的人群中有一半、七十五歲以上人群中有80%患有骨關節炎。以至于在傳統文化里,骨關節炎很多時候都不被認為是一種疾病,而被當做是理所應當的衰老過程。我又想起我的姥姥,我的印象里,姥姥一直是個瘦小老太婆。我慢慢長大,姥姥變得越來越小,很長時間里我都以為只是視角的變化。后來到她七十多歲因為意外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那時候我已經上大學了,我清楚的記得當時的病例報告里記錄的姥姥的身高只有一米四九?!澳憷牙涯贻p的時候是個大個子,跟我現在差不多,不到點一米七,”媽媽有次聊起來這件事,“她四十來歲就駝背了,年紀越大駝得越厲害。”
腿腳不靈便、各種關節疼痛變形、彎腰駝背體型改變,這些骨關節炎的典型癥狀,跟“老掉牙”一樣,一直被“就是老了”給掩蓋了它們的疾病屬性。就這樣,這些原本可以緩解和延緩的疼痛、不便、機能喪失,就被生生炮制成了“后悔藥”。
什么是骨關節炎?關節是骨頭和骨頭的連接。為了減少運動時骨頭和骨頭的摩擦,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軟骨,也就是大家都愛吃的脆骨。跟充滿了礦物質的硬骨頭不一樣,軟骨其實是個“水貨”,它的成分里70%以上都是水。這些水被膠原蛋白、軟骨蛋白等吸水性極強的物質鎖在軟骨里,保證了軟骨的彈性和光滑。
人并不是一架完美的機器,人體里很多部件并不耐操,“設計壽命”也不長。關節軟骨就是這樣一個“易損零件”。一不小心,關節軟骨就有可能被弄壞,比如踢球的時候弄壞了“半月板”,半月板是膝關節里的關節軟骨。即便你覺得自己很小心,日積月累,常年使用,有些關節軟骨也會出問題。尤其是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的,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間盤、體力勞動者的腰椎間盤,椎間盤也是軟骨,具體說是纖維軟骨。有些損傷跟先天條件有關,比如X形腿或者O形腿的朋友,你的踝關節、膝關節和髖關節就更容易出問題。還有些跟后天有關,比如超重的朋友的下肢關節要格外留心。還有些跟風俗習慣能扯上關系,比如我們經常引以自豪的“亞洲蹲”,蹲這個姿勢對膝關節就很不友好。還有很多原因,現代醫學還不是很明了,我們對關節軟骨的形成和修復過程了解得并不是很透徹?,F在我們知道關節軟骨里沒有血管,所以跟其他大部分有血供的組織的損傷修復機制都不一樣。有的時候似乎自我修補過程反而讓關節的狀況變得更糟了。最糟糕的情況是軟骨完全磨沒了,骨頭和骨頭就會硬碰硬,為了讓硬碰硬用得更久,骨質增生、骨刺就出現了,那是人體自我修復的產物。
這里要提醒大家,越是智者,越會承認自己的局限。醫學也是一樣,現代醫學里充滿了大量的未解之謎,這正是它的現代之處。傳統的方式連自己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更別提不知道什么了。
哦,對了,你問我是怎么從媽媽的照片里發現了骨關節炎的征兆。她變形的手指第二關節,看起來很像布夏氏結節(Bouchard'snodes),這是一個用一百多年前的一位法國醫生的名字命名的癥狀,一般是手指關節軟骨鈣化增生引起的,就是骨關節炎的一種表現。
已經有了骨關節炎怎么辦呢?跟一開始提到的青光眼類似,骨關節炎一旦發生,想逆轉是很難的。那些號稱可以根治的毫無疑問都是騙子。雖然如此,緩解癥狀和延緩癥狀發展依舊十分重要。
疼痛是骨關節炎最常見也是最惱人的癥狀,應對方法就是止疼,首選的是非甾體類的抗炎藥,比如布洛芬、散利痛、樂松、扶他林和西樂葆。這里又涉及兩個巨大的常見誤區。第一,這些藥才是真正的消炎藥,日常所說的大部分“消炎藥”比如頭孢、阿奇霉素之類的卻是抗生素,抗生素和消炎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絕大部分人都弄混了??股囟际翘幏剿?,要嚴格遵醫囑按療程,否則會導致包括耐藥在內的各種問題。而非甾體類的抗炎藥大部分是非處方藥,當然,也要遵醫囑或者仔細閱讀說明書,了解用藥方法和用藥禁忌。第二個常見誤區就是布洛芬、散利痛是“止疼藥”,吃多了會上癮。確實,對于炎癥引起的疼痛,非甾體類抗炎藥有緩解疼痛的作用,但是,它們的作用機理并不是去抑制神經系統,而是組織讓人疼痛、發熱、腫脹的物質的產生。那些可能會導致成癮的作用于神經系統的鎮痛藥,也都是嚴格需要處方的,大家幾乎不可能自己在藥店買到。非甾體抗炎藥的常見副作用是胃腸刺激和肝腎損害。如果胃腸不太好,有潰瘍之類的消化道疾病,就要謹慎選擇這類藥,塞來昔布(西樂葆)之類的新一代藥物胃腸刺激可能會小一些。另一個幾乎是藥物的共同副作用就是肝腎損害,因為身體里的化學物質都要經過肝腎進行降解和排除,如果肝腎功能不好,也要謹慎用藥。外用的扶他林之類的擦劑對手指等小關節的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副作用可能更小些。
還有兩種藥物,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它們倆是關節軟骨基質中蛋白多糖聚合體的原材料,有一些實驗證實服用這些藥物可以緩解關節疼痛,減緩關節退化,是很多骨關節疾病診療指南的推薦藥物。
如果關節軟骨損傷十分嚴重,大量的碎片掉進了關節腔,用抽關節積液、注射關節潤滑藥物和抗炎藥物、用關節鏡進行微創清理手術都是可以選擇的方案。
如果實在無法使用,人工關節置換就成了最后的辦法。目前膝關節和髖關節的人工關節已經非常成熟了,這些鋼筋鐵骨可以讓因為骨關節炎失去運動能力的患者重新可以自理生活。唯一的大問題就是人工關節的壽命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況,用幾年或者十幾年就磨壞了,可能還得換新的,這對精神、肉體和錢包都是一輪新的摧殘,所以醫生往往不傾向給年輕的患者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原因。
有沒有不花錢的呢?當然有。其中就包括經常被懷疑的理療。按摩、熱敷、都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和不適。對于急性的關節損傷,冷敷也是可以被推薦的方法,這有點反傳統,當年姚明在NBA打球的時候下場休息就拿大冰袋敷膝蓋,曾經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今天,國內賽場上也有越來越多的運動員在運動后用冷敷來緩解關節的腫脹和疼痛。
說到運動,這也是一個骨關節炎相關的熱門話題。運動會不會引發骨關節炎?已經得了骨關節炎的人要不要運動?正常的關節運動,關節面的摩擦和擠壓很小,但是如果姿勢不當或者負重過大,還是有可能引發關節軟骨損傷。比如深蹲,就一定不能是像蹲坑一樣蹲到底,讓關節鎖死。這幾年長跑是越來越火,身邊很多朋友去跑馬,長跑會不會增加骨關節炎的發病率?2017年的一個針對二百多個相關研究的統計發現,有的研究發現長跑和膝關節骨關節炎發病沒有關系,有的說會減少發病,有的則說會增加發病。這些互相矛盾的研究說明,如果你愛長跑并且已經開始堅持長跑了,那大可不必因為擔心跑出關節炎而放棄。
而且,目前所有的主流指南都強烈建議,已經有了骨關節炎的朋友,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運動,尤其是運動有傷的那個關節。因為如果你因為疼痛不適就不去使用這個關節,就會讓固定這個關節的肌肉萎縮,關節就會變得更不穩定,更容易繼續損傷乃至失去功能。健步走、休閑騎行,甚至慢跑,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游泳尤其大力推薦,在水里浮力會抵消絕大部分重力的作用,讓負重的關節得以放松。水的阻力是空氣的八百多倍,不管是游泳還是在水中行走和鍛煉,都能很好鍛煉關節肌肉。如果有條件,多帶骨關節疾病患者去泳池鍛煉。最后說說我做了些什么。
首先做了大量科普,讓我媽媽接受了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在給家里添置洗碗機這個PlanA被強力否決后,給家里的廚房按上了廚寶。衛生間添了兩樣東西:浴室凳和馬桶扶手,其實不只是對骨關節病人,家里有老人的我都強烈推薦這兩個神物,可以極大減少老人意外摔倒的可能。甚至浴室凳我會推薦給所有人,站立洗澡加肥皂,每年會造成上萬人意外摔倒傷亡,以后還是坐著洗澡吧,記得用沐浴露和防滑墊。我還給我媽媽買了握力康復訓練球,就是個硅膠做的雞蛋,平常閑著就握在手里捏一捏,恢復手指的活動和力量。膝關節的理療買了熱敷護膝,坐著看電視的時候用一下。我家倒是有一個比較省錢的,我爸媽習慣睡硬床坐硬椅子,如果你家里老人有骨關節炎,最好把軟床軟沙發都換了。
最后,最讓我鬧心的,是買氨基葡萄糖,填這個大坑可是費了我不少功夫,回頭跟大家分享一下填坑指南。
1、FernandesL,HagenKB,BijlsmaJWJ,etalEULARrecommendationsforthenon-pharmacologicalcoremanagementofhipandkneeosteoarthritis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2013;72:1125-1135.
2、SafiriS,KolahiA,SmithE,etal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burdenofosteoarthritis1990-2017:asystematicanalysisof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7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2020;79:819-828.
3、MayoClinicGuidetoArthritis
4、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年版)[J].中華骨科雜志,2018,38(12):705-715.
5、默沙東診療手冊
6、TimminsKA,LeechRD,BattME,EdwardsKL.RunningandKneeOsteoarthriti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TheAmericanJournalofSportsMedicine.2017;45(6):1447-1457.doi:10.1177/036354651665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