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人們所說風熱感冒與風寒感冒區別在哪?就是為了搞清楚后怎么對癥處理。尤其是小兒感冒,在處理的方法上大有講究。
孩子感冒是風寒?還是風熱?怎么區別?
若要說起感冒,特別是小孩年齡小、抵抗力相對較弱,身體的機能調節較差,所以稍有疏忽可能就會染上風寒、或風熱感冒,這是小兒常常出現的健康問題。
感冒俗稱傷風,一般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尤其是孩子以春、冬季比較多見。當環境、氣候突然變化,就會影響人的生理機能調節,引起感冒。但是,通常根據寒、熱的不同變化,將常見的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低熱、無汗、畏寒、清鼻涕
風寒感冒:多發生在寒冷季節,比如冬季、深秋或初春,是孩子身體感受了寒氣引起的感冒。風寒感冒可以有低熱、畏寒、無汗、頭痛、肌痛、清涕,輕咳、咽部不紅腫。
暑熱風寒
風熱感冒:多發生于氣候溫暖的季節,如春末、夏初和初秋的氣候轉暖但多變的季節,是孩子身體感受暑熱風引起的感冒癥狀。風熱感冒表現以發熱為主,甚至高熱、出汗多、頭痛鼻塞、咽喉腫痛、面潮紅及舌紅、脈搏較快。
孩子是風寒感冒熱傷風,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區別:
季節不同:一般春、冬季引起的感冒是風寒感冒;夏、秋季節是風熱感冒;
誘因不同:風寒感冒多數是勞累、受寒冷刺激等身體機能失調引起;風熱感冒是由于暑熱失調、便秘上火等中暑引起。
看是否有出汗:一般孩子感冒了但無汗多是風寒感冒;如果出汗或多汗是風熱感冒。
伴隨癥狀:低熱(38℃以下)、伴頭痛、關節酸痛、渾身疼痛則多數是風寒感冒;而以多汗、發熱甚至高熱為主,多為風熱感冒。
痰液及鼻涕:一般有清而稀薄的鼻涕、痰液是風寒感冒;反之,為粘稠而混濁的鼻涕、痰液一般是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以辛溫解表:大孩子(3歲以上)可常用中藥荊芥、防風、羌活、蘇葉以解表散寒;也可用前胡、桔梗、甘草,宣肺化痰利咽等。
風熱感冒以辛涼解表:常用的中成藥有小兒熱速清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感冒顆粒(口服液)等。另外,要多飲白開水,解開衣領、打開被子散熱、降溫。
對喝水
注意:小兒中成藥的應用均應在醫生的處方下應用。因為,孩子的肝腎功能還在發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