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興的現代生活是目前眾多千燈人生活現狀的一個寫照,也是該鎮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蘇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3個先導區之一,千燈在先行先試的精神指引下,利用東臨上海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產業發展的綜合優勢,悄然進行著一場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試驗。
87平方公里劃為4大功能區
“三大轉變”中加速“三集中”
蘇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3個先導區可分為三種形態:融入城市化型、就地城鎮化型和農村現代化型,其中,融入城市化型又可分為縣域提升型、空間對接型、區域中心型。千燈屬于區域中心型。
2000年鄉鎮合并后,現在的千燈區域面積達到87平方公里,是昆山南部的重鎮。近十年的發展,千燈的工業產值從近10億元壯大到去年的203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也從四五千萬元上升為去年的12億元。
強勁的經濟實力,為千燈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夯實了基礎。昆山南部區域中心的定位,也使得千燈在謀劃未來發展中頻出“大手筆”。
在千燈鎮黨委書記王金興的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一份該鎮的規劃圖。圖上,從北至南,從東到西,不同的色塊彰顯出的是發展思路的調整,“從過去發展鄉鎮企業、推進小城鎮建設,轉變為推進昆山南部城市的建設;從過去工業區域中有農地、農業區域中有廠房,轉變為嚴格區域產業布局與分工;從過去單純發揮本地優勢,轉變為有條件的地方就地發展、無條件的地方異地發展”。
通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緊緊圍繞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規模集中、農民向社區集中的“三集中”建設思路,千燈初步形成了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和現代農業生態區。王金興向記者描繪了千燈的發展圖景:全鎮87平方公里分為4個區域,北部35平方公里為現代工業園,包括六個產業基地;東南部6平方公里為現代商務物流園,著重發展現代物流業;中部和東部16平方公里為城鎮建設區,包括6平方公里新城區、6平方公里古鎮區和4平方公里石浦集鎮區;西部30平方公里為現代農業園,重點建設大唐生態園、高效農業示范園、花卉博覽園。
嚴格的區域功能定位與劃分,使得千燈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并在產業支撐下進一步推進“富民強鎮”。“今年我鎮工業產值將完成24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達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將從去年的15080元增長到16700元”,王金興說。
另外一個可喜的消息是,今年千燈全鎮99.96%的農村承包地實現了流轉,并將流轉出的近3萬畝土地成功發包給96名種田大戶,為更大面積的土地規模化經營和更高層次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奠定了基礎。
7000戶農戶“騰出”近6000畝地
“三置換”中提升“三大合作”
炎武社區和華強社區是千燈鎮的兩大農民動遷小區,這里入住了該鎮20多個村的7000戶拆遷農戶。像王永興家,本來在馬巷村有六七畝田,三樓三底的住房,現在一家五口全部遷到炎武社區,置換到一套近百平方米的“大戶”和一套六七十平方米的“中戶”。
新的社區里,社區服務中心、教育中心、活動中心、便民服務大廳、醫務室、便民超市、閱覽室、籃球場、門球場、棋牌室、老年活動室、喜事中心等一應俱全。
為解決工業用地和保護耕地、城鎮擴張和節約用地之間的矛盾,千燈鎮采取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權、農村住房和宅基地使用權置換城鎮住房的方式,最近5年來共拆遷了7000多戶農戶,投入近25億元新建了120萬平方米的農民動遷小區,按戶均置換8分地算,共置換土地近6000畝,城鎮化率超過60%,牢固搭建了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平臺。“未來三年,我們還將動遷農戶3000戶,可以置換土地2500畝,力爭做到資金平衡”,王金興說,這對千燈未來的發展,又將是一大預留空間。
伴隨著農民的集中居住,社區股份合作制將在千燈全面推行,讓廣大農民將集體資產所有權和分配權換成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為下一步完善統一的城鄉戶籍制度,實施以身份證為核心憑證、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為分配依據的社會經濟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礎。
同時,土地股份合作制也將全面推行,讓廣大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凡在城鎮就業定居的股東可將股權依法轉讓給其他股東,也可以由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償回購。
此外,還有投資性置業股份合作社,動員各級集體經濟組織和廣大農民投資入股,建造標準廠房、集體宿舍樓、商業用房等,取得出租收入,實行按股分紅。
王金興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千燈全鎮參加各類股份合作社的農戶要達到95%以上,取得分紅的農戶升至90%以上,股份分紅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占到50%以上。“力爭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將城鄉收入差距比從目前的1.76:1縮小到1.5:1以下。 ”
18599名參保對象80%入城保
“三大保障”同步“三大建設”
走進炎武社區的社區服務中心,這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中心又多了一項服務功能,社區居民家中的水費可以在中心繳納了。居民足不出社區,就能把很多事情辦結。公共服務的不斷完善,為千燈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農村民主政治、農村社區服務中心、農村生態環境“三大建設”得到穩步推進。
據統計,近幾年,千燈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延伸力度,形成了“五縱五橫”的網格式道路框架,新建道路100多公里,改造道路150公里,亮化道路120公里,鎮村交通網絡進一步健全。同時,擴大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廣度,去年以來,投資5000萬元新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1個,建筑面積達到1.8萬平方米。新農村建設中,注重環境整治與古村落保護、村莊綠化、圩堤建設相結合,形成了一批新亮點。
王金興告訴記者,為了摸索體制創新,千燈將率先實行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制度,從過去“城鄉分治”、“鎮村分治”轉變為“城鄉統管”,包括城管、衛生、防疫、安全、防火等各個方面都要由城鎮直接延伸到農村。同時,率先實行城鄉統一的政策制度,今后出臺政策,除與土地承包、集體經濟、農業生產等直接有關的外,凡是關系民生的政策,均不再分城鎮與農村。“三大建設”穩步向前的同時,千燈進一步“加密”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為主的“三大保障”網絡。
目前,千燈全鎮農村18599名參保對象,有80%參加了城保,全鎮醫保、低保實現全覆蓋。接下來,千燈將進一步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將農村基本養老保險人員逐步轉移到昆山本市社會養老保險范圍,并逐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納入城鄉統一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對城鎮與農村居民實行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線。
王金興說,如何增加農民收入,仍是千燈鎮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工作重點和首要任務。目前,在千燈農民收入構成中,50%是工資性收入、30%是物業性收入、10%是保障性收入,另有10%是其他農業收入。“未來,要進一步完善就業和創業保障,促進農業增收、就業增收、創業增收和物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