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考成績657分,比中考全部學科總分650分還多出7分,這就是今年石家莊中考狀元23中孫丹陽同學。中考能考到如此高分,在別的同學眼中她簡直就是一個“神人”,但是孫丹陽自己卻不這么看,“我上課時也有走神的時候,也會有考試失利的情況,只是對這些我都會及時調整、及時改正。”
■人物小檔案
姓名:孫丹陽
畢業學校:石家莊23中
中考成績:語文119分、數學120分、外語120分、理綜119分、文綜116分、市優干加8分、科技創新加5分,總分657分。
訪談
關鍵詞:認真聽講
做筆記是對付走神的好方法
談起自己的學習方法,孫丹陽說得很輕松,“就是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下課后認真復習。”孫丹陽說,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是要在初中三年都這么認真地執行下來確實需要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式。
孫丹陽說她在上課聽講時也會有走神的情況,“我覺得做筆記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上課時你只是靜靜地坐在那兒聽講,很有可能會在一堂課中出現一段時間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你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路做筆記,不僅能記下老師課上講的知識點,而且通過這些動態的記錄,也能讓你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關鍵詞:聽課效果
課上要先跟著老師的思路走
孫丹陽說,上課聽講還有一個竅門,就是一定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有些學生可能覺得有些知識自己已經懂了,就不想再聽了,其實這是不對的。”孫丹陽說,因為老師的講解包括了解題思路和答題步驟,這些對考試都非常有幫助,“你可能這道題會,但換個形式就不會了,或者是會做,但答題步驟不全,認真聽老師講解才能掌握這些知識。”孫丹陽說,可能還有一些學生會感覺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速度,前一個問題還沒有弄明白老師就進行到下一個問題了,“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的建議是在筆記本上把不會的問題標記下來,然后跟著老師的思路去解下一道題。”孫丹陽說,一堂課上老師會講好幾個知識點,不能因為一個不會而影響后面的聽課效果。
關鍵詞:問題解決
不會的問題要及時解決
“上課有聽不懂的地方很正常,老師課堂上留的練習不會做也很正常,但是如果這些不會做的題你不去解決它,那就不正常了。”孫丹陽說,在課堂上不會的問題她標記下來后,都會利用課間休息的時間去找老師,把這些問題解決掉,“知識是一點一點積累的,如果你今天丟一點、明天丟一點,到你想補救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關鍵詞:如何復習
準備一個錯題本很重要
在家復習,孫丹陽的方法是以練帶學,“我會給每科買一本同步練習冊,然后每天回家復習時就是做這套練習冊。”孫丹陽說,在做題過程中如果有不會的題,她都會記到一個錯題本上,然后在第二天去問老師。
“我覺得給每科準備一個錯題本特別重要,因為這里面的題都是你當時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這樣你復習時才會更有針對性。”孫丹陽說初中三年,她的錯題本最厚的都跟老師的教案本一樣厚了。“如果你覺得每天抄寫錯題太麻煩,你可以把這道題剪下來,然后貼到本上,但是你一定要堅持每天做。”孫丹陽說有的同學可能做了一陣以后覺得特別繁瑣就不再做了,可是到了最后總復習的時候,這個錯題本作用非常大,它能讓你非常有針對性地復習,其實是節省了你的時間。
關鍵詞:調整心態
學習過程中要學會釋放壓力
對于考試,孫丹陽表示,一個良好的心態會非常的重要,“我也有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有的時候明明這段時間自己復習非常努力,但考試的結果卻并不理想。”孫丹陽說,在這個時候她的心情也會很低落,“我的發泄方法就是大哭一場,把心里的郁悶都發泄掉,再以平常心去面對。”孫丹陽說,在初中三年尤其是到了總復習階段,一定不要糾結于一次考試成績,這樣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釋放壓力。
聲音
“中考狀元是偶然,好成績不是偶然”
——專訪23中副校長苑海生
孫丹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23中副校長苑海生也非常高興,“雖然每年的中考狀元是偶然事件,但是中考成績能達到657分,這說明孫丹陽在學習上確實有過人之處。”苑海生表示,今年23中中考成績在全市前10名的就有3個,這么好的成績并不是偶然的,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對孩子今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學校從初一開始就針對每個年級的特點開展教學。”苑海生說,在初一年級,學校首先抓的是習慣的養成,因為初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入學,很多初中的學習習慣都還沒有養成,“在初一我們甚至會放慢教學進度,為的就是讓孩子在這個階段打下牢固的基礎,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苑海生說,到了初二學校的教學重點就開始放在強化習慣,分層提高上,“比如初一上課時老師領著預習,到了初二就要求學生自己預習。此外,到了初二學生的成績就會出現一定的分化,這個時候學校的教學就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目標。”苑海生說,這樣不僅可以讓每個孩子都跟上學習進度,而且還能讓孩子在達成自己的目標后樹立起對學習的信心。
針對初三年級學生壓力大的特點,23中會給初三的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心理輔導,通過強化基礎、專題復習、綜合復習和最后沖刺這四個復習階段讓學生為中考做準備。“學習一直強調德智合一,也是希望學生從心理和學習上都為中考做好準備。”苑海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