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逸事,想必每個人都可以說上一說。說起三國,他赫赫有名,他既是一段古代的真實歷史,更是一部名揚世界的名著。三國是中國人特別關注的一個歷史時期。因為在那個時期戰爭風云,相當混亂,也涌現出大批的名將。在三國這個時期,不僅有爭權奪利,人們想的更多的是在亂世中如何保全自己,王者如何建立自己的政權,如何干出一番大事業。細數三國里面的人物,少說也有三五百個。三國中眾多的歷史人物組成了三國精彩的歷史,在歷史上他們有的留下了英名,有的留下了罵名。三國最初的雛形是從黃巾起義之后逐漸形成的。在那之前,天下被動著所掌握,政權處于一片混亂。董卓作為一名有一定實力的君主,他并不是很開明。他不但每天沉迷于整日的享樂,還用霸權執掌著當時的證券。在董卓昏庸的統治之下,雖然有很多大臣選擇跟隨他,但是依舊像王允這樣的忠臣,一心想把他扳倒。權利已經在董卓的手上了,況這董卓又有義子呂布,想要對董卓做什么,首先接近都很難說。想要刺殺董卓的王允,一直在找個恰巧的時機,卻很難找到。大臣們到了這個時候就會自己站陣營,而有的人則是保持中立。王允就想聯合身邊的大臣們一起去反董卓,可是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沉默。這些人只在乎著自己的性命和是否能活下來,對于忠義二字,他們也是無暇顧慮上的。王允對董卓十分痛惡,因為王允對漢朝忠心耿耿,而董卓是去毀了漢朝的人。
董卓執政能力低下不說,而且昏庸令很多大臣們厭惡,再加上民不聊生,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盼著董卓下臺。王允于是決定做一件大事,因為即使靠著他微薄的力量去抗衡董卓,就算犧牲掉自己的生命去保護東漢,也是徒勞的,所以他必須干點大事。貂蟬這一出美人計就是王允想出來的大事,以此來引誘董卓??尚Φ氖峭踉噬晕闹凶鞴#瑓尾季蜕袭攲Χ渴謶嵟蜌⒘怂?。董卓的死使得東漢的噩夢解除,不光是因為王允從中作梗,很大原因也是因為呂布自己本身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才下次狠手的。董卓死了之后,王允的日子也不好過起來,受到了各個方面的打壓,最終王允抵擋不過選擇了輕生來解決,對于東漢,王允還是有功的。從這個時候開始,東漢正式從歷史的舞臺中謝幕了,那個時候的中國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群雄割據,所有的掌權者都認為自己持有大義,并認為自己應該統一天下,他們以此為由,肆無忌憚的擴張自己的勢力。然而,想要統一中國太難了,因為中國很大,而且想統一它的又不止一兩個人。而在此時的劉備和曹操呢?劉備還只是一個在家賣草鞋的窮人,雖然有王室的血統,但是自己一無錢財、二無勢力,并沒有逐鹿天下的實力,所以也就無所事事。還好此時的劉備遇到了同樣不甘命運的關羽和張飛,三人不打不相識,也正是有了他們的相助,劉備才有了光復漢室的決心。
如果只靠劉備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成就大業,不過有了關羽和劉飛這兩兄弟,劉備的雄心抱負才得以施展,曹操刺殺董卓不成,反被董卓發現,只能開始逃亡了,要不然他還能在朝廷繼續當他的小官,現在為了不被抓住,只能四處躲避。只是一個逃兵的曹操被陳宮給抓住了,不過好在他的命大,雖然被抓,卻因為陳宮對他的賞識又被放掉了。陳宮為什么要放掉曹操呢?這是因為陳宮是個很有眼光的謀士,他看出曹操有野心也有手段,所以就決定放掉曹操,而且想要和他一起成就一番偉績,曹操曾說過一句話使他名揚天下,當時,曹操逃亡路上遇到舊友呂伯奢,就去呂家躲避,由于曹操多疑,他懷疑呂家人要謀害他,就先下手為強把呂伯奢全家都殺死了,然后他就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正是憑借著一腔熱血和對漢室的忠誠以及自己的遠大抱負才在很多險敗的戰役中都能轉敗為功。關于曹操誤殺呂伯奢的事眾說紛紜,但無論事情真相是什么,都不難看出曹操時時刻刻小心身邊人。要想在亂世之中活命,就要時刻小心行事。陳宮因曹操隨意殺戮而對曹操產生了不滿之情,導致了后來陳宮不愿再繼續在曹操身邊。曹操本意并不想殺了戰敗的陳宮,奈何陳宮天性率真剛正,最后死于曹操手中。還有就是不可小覷的另一方,此時的孫堅也在堅守陣地,為以后東吳打下堅實的基礎。孫堅在三十七歲是戰死沙場,最終他的兒子接手了他的江山社稷。此時的東吳也在不斷壯大,最終守住了自己的江山。
在魏國蜀國發展的同時,東吳也在形成自己的勢力。在這三國亂世之中,東吳為了避免出現一國的實力遠遠超過另外兩個國家的現象發生,采取了一種權利相互制衡的方式,這也是為了東吳自己,因為東吳知道其他兩個國家對自己虎視眈眈,這也是為了保全自己。不僅僅是對于江東來說,其實對于東吳亦是如此。若沒有出現三個國家的政權相互約束的局面的話,也就不可能達成江東以及東吳的穩定地位了。孫權是三國時期的吳國的領導者,雖然他這個人對于其他國家并沒有想要兼并其他國家的心,他對外的謀略就是“不變”,他的這一以不變應萬的謀略的效果確實也是極其好的。東吳這個國家能一直這么平穩,主要是因為他會善于觀察時勢,在和魏國相敵對的時候,就和蜀國聯合起來一致對付魏國;在與蜀國相敵對的時候,就和魏國聯合起來一起對付蜀國。在劉備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之后,他這一派人馬剛剛成立,各方面的發展都不太順人心意,這一路的困難重重,甚至連屬于自己的領地都還沒有。任何被人們尊敬的人物都是因為他們干出過大事情,就像關羽和張飛親手殺掉了囂張的張雄,讓十八路諸侯很敬佩。不知道曹操會不會后悔,他培養了一位自己未來的敵人,而且沒法控制。在次以后,兩個人均建立了屬于彼此的政權,尤其對于劉備來說,政權的建立是他復興大業上的重要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將曹操的政權打壓下去,相同的是,曹操也想將劉備的政權打壓下去,故而,他們之間的斗爭越來越激烈。
對于曹操來說,只要劉備的政權垮臺,東吳也就是他勢在必得的東西了。不斷的發展使對方無法打敗對方,僵持中,各自都無法實現各自的目標。不同政權的建立和彼此之間制衡的發展是三足鼎立局面逐漸形成的原因。政權的穩固離不開區域內的統一,最重要的是蜀國在斗爭中穩穩的占據在南方地區,吳國在江南水鄉,魏國在北方區域以及西涼地區也分別完成了各自區域內的統一。彼此無法干掉對方,這也就是長期穩定發展的理由。歷史的進程不會被干擾,都會化險為夷,像曹操來說遇到過很多次刺殺,但是每次都會化險為夷,而不是就被隨隨便便刺殺成功。劉備也有過幾次險要的經歷,但每次都在趙云的保護下,劉備才得以平安。歷史的傳奇體現也就在此了,它總是能夠是那么一些不一般的歷史人物能夠名垂青史。如此一般,死在歷史之中的將領們確實也被這奧秘的歷史所改變,他們自然不會建立如此的成就。三國這段歷史,他塑造了無數的英雄人物形象,但是他也構建一部悲劇。也流傳了千古。在三國這段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形象,他們有的是虛構而成,有的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從歷史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許攸叛變袁紹后,曹操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如果袁紹聽取了許攸的建議,直接襲擊曹操的鳥巢,可能曹操就此會被袁紹消滅。就算曹操能夠巧妙地逃離這件事情,他以后也不會在創造什么豐功偉績。袁紹不會好好利用人才,在失去許攸以后,許攸投靠敵方陣營曹操,幫助曹操打敗他,給曹操透露重要的消息。成功往往是在于會重用一個人才,就像曹操重用了許攸以后,在許攸幫助下,以少勝多,成功打敗袁紹?;靵y的三國時期,在曹操上任以后,開始自己三足鼎立的局面。本來在曹操之前,袁紹是最有希望統一國家人,但他卻缺乏雄韜偉略,親自毀掉自己的政權和百萬的兵馬,導致曹操趁機就勢崛起。其實蜀國在后來統一三國的希望很大,劉備一心想要復仇,錯過最佳的北伐機會,就是因為張飛和關羽死了,加速了蜀國的死亡。五虎將在關羽和張飛之后剩下的趙云也老了。諸葛亮死后,蜀國已經沒有任何機會北伐了。即使當時的蜀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保持了安穩,但是在最后還是被魏國給消滅了,在蜀國滅亡之后,被晉國司馬懿家族取代了,三國里眾多的歷史瞬間,還有哪些都是那么的讓人難以忘記,你記住了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