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介紹了腸易激腹瀉的五大證型,但另外有提到腸易激綜合征除了腹瀉型,還有便秘類型喔!大家知道嗎?
有腸道傳輸研究間接證實了胃腸道動力障礙與腸易激綜合征有關,若是腹瀉型則胃腸道傳輸加速,若是便秘型則胃腸道傳輸變慢[1]。就是腸道的蠕動加快了就腹瀉了,如果很慢甚至不動那么當然大便不排出,就形成便秘的情況。
以下我們來看腸易激便秘型在中醫分哪些證型,分別為肝郁氣滯證、胃腸積熱證、陰虛腸燥證、脾腎陽虛證、肺脾氣虛證[2]。
1. 肝郁氣滯證
主癥:排便不暢,腹痛或腹脹。
次癥:胸悶不舒,噯氣頻作,兩脅脹痛。
舌脈:舌暗淡或暗紅,脈弦。
小藥箱:四磨湯
2. 胃腸積熱證
主癥:排便艱難,數日一行;便如羊糞,外裹黏液;少腹脹或痛。
次癥:口干或口臭,頭暈或頭脹,形體消瘦。
舌脈: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
小藥箱:麻子仁丸
3. 陰虛腸燥證
主癥:大便硬結難下,便如羊糞;少腹疼痛或按之脹痛。
次癥:口干,少津。
舌脈:舌紅苔少根黃,脈弱。
小藥箱:增液湯。
成藥:滋陰潤腸口服液
4. 脾腎陽虛證
主癥: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難,腹中冷痛,得熱則減。
次癥:小便清長,四肢不溫。
舌脈:面色白,舌淡苔白,脈沉遲。
小藥箱:濟川煎。
成藥:芪蓉潤腸口服液。
5. 肺脾氣虛證
主癥: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便前腹痛。
次癥:神疲氣怯,懶言,便后乏力。
舌脈:舌淡苔白,脈弱。
小藥箱:黃芪湯
針灸療法及穴位按摩也是中醫的特色治療,一般取大腸俞、天樞、支溝、豐隆,腸燥可加曲池、合谷;氣滯加中脘、行間瀉法;陽虛可艾灸神闕(肚臍)。
當然還有食療部分,如胃弱陰虛可服用地瓜粥,以地瓜及小米各50g加水燉煮即可。還有肝腎不足可服芝麻粥,以黑芝麻10g、米10g、少許蜂蜜。先炒熟芝麻,將米入鍋燉煮至8分熟后,加入炒好的芝麻、蜂蜜拌勻,繼續煮至米爛成粥即可。當然還有一些藥材如當歸、蘆薈、火麻仁、決明子、柏子仁、麥門冬、生地黃都有很好的潤腸通便的效果[3]。
另外提一句,我們目前正在進行腸道菌群的相關研究,需要招募志愿者。主要有腸易激(癥狀是反復腹痛腹瀉6個月以上,且腹痛與排便相關)、功能性腹瀉(反復腹瀉6個月以上,無腹痛)、潰瘍性結腸炎,及健康無慢性病病史人群。如果您符合以上條件,請于周一8:30-11:00、周二14:00-17:00、周四8:30-11:00及14:00-17:00至東直門醫院門診2樓8診室找李志紅主任,我們將進行一個8分鐘左右的問卷及中醫四診信息的采集,采集糞便的套件會在當天發放,需在當日完成糞便標本的采集。以上部分完全免費,如果最后需要結果,可以留下信箱,以便數據發送。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