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腹瀉有時來勢洶洶。
腹瀉的病機基本上是邪氣在里,中焦不能很好的控制水濕,就形成了水分過多的稀便。也就是說,不論什么類型的腹瀉,都與水濕有關(guān)。
腹瀉的類型,大致分為受寒引起的,有熱引起的,還包括積滯引起的。在處理時,就要辨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同時還要解決濕的問題。
來看看今天的案例
主訴:1歲4個月,這幾天大便不成形,有點腹瀉。
「大便:一天兩次;粘稠不成形,像芝麻醬;有不消化的東西;黃色或黃褐色;微臭,不湊近聞不到味道?!?/p>
一天兩次大便,頻率不高,不算是很明顯的腹瀉。從主訴來看,媽媽主要擔(dān)心的問題是大便的狀態(tài)與平時差別比較大。
具體到這個大便,體內(nèi)濕重的時候,大便會偏粘稠一些。微臭,黃色或黃褐色,都算正常。有不消化的東西,這個說明胃腸的動力不足,食物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磨和運化就排出來了,這個是寒。
「小便:透明的亮黃色?!?/p>
正常。
「怕冷怕熱:怕熱,不愛蓋被子?!?/p>
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怕熱,愛蹬被子,也算是正常的。積食里熱時通常會比較怕熱,我們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證據(jù)。
「食欲:與平時無變化?!?/p>
通常來說,大便不正常的情況,我們就要去考慮他這幾天的飲食有沒有異常,有沒有吃什么不好消化的食物,這些信息都可能成為線索。
「喝水:口渴喝水多,水溫?zé)o偏好,給啥喝啥?!?/p>
當(dāng)身體津液不足,就需要增加喝水量來補充津液,這個是熱的證據(jù)。
「睡眠:睡覺翻身多,不安穩(wěn)?!?/p>
睡眠不安穩(wěn),通常意味著有消化的問題,胃不和臥不安。積食里熱,或是中焦虛寒都有可能導(dǎo)致,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出汗:正常,皮膚溫潤不干不濕?!?/p>
這個是正常的。
「體溫溫差:起初手心比平時燙,太陽穴燙,后來手腳涼。」
手心是中焦脾胃的反射區(qū),當(dāng)中焦有積滯,氣血運行比較活躍的時候,手心溫度就會相應(yīng)的升高,這是個熱的證據(jù)。
太陽穴燙,也是一種上焦的熱象,在受寒、積食的情況下都可能發(fā)生。
手腳涼,通常是受寒的證據(jù),因里寒或外寒引起都有可能,這個案例中有其他的受寒證據(jù),所以我們把這個也歸為受寒的太陽表證。
「其他癥狀:鼻塞,清鼻涕;流口水多;肛門紅熱;脾氣暴躁,煩躁不安。」
鼻塞,清鼻涕,屬于受寒表證。
流口水多,排除長牙、舌頭上有皰疹之類的情況,就可以認為是身體的水液代謝能力比較差。如果是脾胃的功能虛弱,控制不住口水的分泌,就像是老化的水龍頭,即使關(guān)掉之后還會有水滴出來,這個是虛寒的證據(jù);如果是胃里有熱,想要消化東西,也會有口水的分泌,這就是熱的證據(jù)。所以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肛門連接著大腸,紅熱是熱的證據(jù),這里反應(yīng)出了中焦的熱證,但還沒有到灼熱,所以熱的程度不算嚴重。
從煩躁不安的表現(xiàn),就能看出孩子的津液是比較匱乏的,沒有足夠的津液去滋潤身體,所以就會燥,這是個熱的證據(jù)。
「舌象:舌體胖大,水滑;舌質(zhì)暗紅;舌苔不明顯?!?/p>
照片上舌質(zhì)偏紫紅色,可能是照片有一定的色差;不過也要考慮有郁熱。比較能確認的是舌體胖大,舌上水潤,說明身體還是有水濕停聚,水液代謝能力不足,身體里有濕。舌頭后部看不到,中前部不厚,至少感覺胃腸垃圾不是很多,積滯不重。
總的來看,主要是寒濕郁久化熱的腹瀉
從大便粘稠、有不消化物;口水多;舌苔水滑胖大能看出孩子是有濕,脾胃運化能力不足。脾胃能力不足,相對更容易積食。手心燙、太陽穴燙、愛喝水、肛門紅熱都是有里熱的表現(xiàn),濕郁久了也會有化熱;當(dāng)然也可能是有食積化熱的可能,畢竟大便有不消化物。
為什么積滯舌苔不厚呢?這個有可能是舌苔的滯后性,有可能是積滯不是很嚴重,只是有點脾虛能力弱的消化不良。同時還伴隨一點輕微的太陽表證。
六綱辨證:太陰陽明,兼有太陽
媽媽說之前給了蔥豉湯和保和丸,可以看出主要是解決太陽表證和積食的問題,對于寒濕照顧力度不夠。后來給的建議是藿香+保和。
處理反饋:藿香正氣液加保和丸吃了一天就好了。
實際處理中,在對癥的情況下,保和+霍香組合是黃金搭檔,通吃虛寒性的小朋友,外感+積食。大方向是孩子嘴巴干、舌質(zhì)紅、煩躁、小便黃等明顯津液不足的時候,不宜用藿香。平素體質(zhì)偏寒濕的孩子,風(fēng)寒、流鼻涕的時候,可以優(yōu)先考慮藿香,有積食證據(jù)可以加上保和。
(這個處理方案是針對這個孩子當(dāng)時的情況特定的方案,并不適合其他孩子,不可以套用哦~如果需要協(xié)助梳理孩子的情況,可以在評論中留言,或私信我發(fā)送“求助”)
關(guān)于腹瀉的溫馨提示
總的來說,拉肚子也是身體的一種自衛(wèi),是正氣想要努力把身體中的寒濕、濕熱、積食等垃圾排出體外的過程。不建議一開始腹瀉時就盲目止瀉,而是應(yīng)該仔細辨證,找到病因再做相應(yīng)的處理。
腹瀉治療當(dāng)中,與治療后的恢復(fù)期,飲食管理也需要媽媽們重視起來。不能因為腹瀉拉出去了一堆東西,怕孩子丟了營養(yǎng),就又吃一堆去補。我們一直在講脾胃,相信大家都知道脾胃的重要性。脾胃最怕的就是我們給增加負擔(dān),所以腹瀉后,最好的補就是不給脾胃負擔(dān)。
腹瀉過后,一部分孩子會特別想吃,因為身體通暢,胃氣恢復(fù),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到“克制”。還有一部分會有胃口不佳。胃口不佳也不算病態(tài),是身體自我的一種保護。胃氣尚未恢復(fù),內(nèi)部機能處于一種低速運轉(zhuǎn)時候,就會拒絕很多外來的東西。只要不錯誤喂養(yǎng),胃氣慢慢恢復(fù)就會逐漸好轉(zhuǎ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