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看一個的面相,能看出他的品性善良與否,雖不知準確性如何,但是,通過看一個人的臉,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是否有恙,身體有恙,臉色自然好不到哪兒去。
尤其是當肝臟受損的時候,首先會在臉部有所表現(xiàn),因為,肝主藏血,主疏泄,調(diào)節(jié)血流量和調(diào)暢全身循環(huán),面部血液運行是否充足,會有外在的表現(xiàn),從而來判斷一個人的肝臟是否健康!
我們都知道,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同樣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不良習(xí)慣,如熬夜、喝酒、大吃大喝等,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導(dǎo)致肝臟解毒能力下降,從而導(dǎo)致肝臟毒素不能及時代謝掉,導(dǎo)致肝臟毒素越來越多,從而導(dǎo)致身體各種不適!
肝衰先上臉,看臉“識”肝毒
1、臉色暗沉
在中醫(yī)看來,臉色發(fā)黃往往跟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有關(guān)。肝藏血,肝血不足,臉部得不到足夠的滋養(yǎng),就會暗淡無光。
2、前額起痘
前額出現(xiàn)痘斑,是肝臟里含有過多的毒素所致,必須減少食用含糖分過高的食物,更要避免用太多的酒精。
3、痤瘡
肝臟中毒素堆積會造成激素失衡、內(nèi)分泌失調(diào),進而造成皮膚問題,如痤瘡等。而這些由于肝臟內(nèi)部毒素堆積而造成的痤瘡,通過簡單的外部清潔是去不掉的!
4、粉刺增多
如果某個階段,你發(fā)現(xiàn)臉上冒出很多粉刺,切不可大意,人體內(nèi)黃體荷爾蒙起著促進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臟則能破壞黃體荷爾蒙,調(diào)整荷爾蒙平衡。因此肝臟功能降低會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終導(dǎo)致粉刺叢生。
5、黃褐斑
中醫(yī)認為有些人的黃褐斑是因為腎氣不足、肝郁氣滯,血瘀,脾虛氣滯,不能潤澤顏面而造成的。
肝本身藏血,并清潔、溫暖血液。如果氣血在肝內(nèi)得不到溫暖,血中的氣生發(fā)不出來,氣血就失去了歡暢流動的能力,就會向下陷,凝結(jié)成瘀血。有血淤特性的女性,多是皮膚粗糙、臉色灰暗,容易色素沉著,出現(xiàn)色斑。
自己動手,用小植物泡水喝,給肝臟“洗洗澡”!
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chǎn)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喝水的時候,加點護肝小植物,泡水代茶飲,可以更好的護肝排毒!
動手做:蒲公英玫瑰花茶,排肝毒、淡化色斑
【材料】蒲公英根、玫瑰花瓣
【做法】
①挖取野生蒲公英根,洗凈,切段,烘炒制成茶,備用;
②野生玫瑰花瓣,洗凈,自然陰干,備用;
③取蒲公英根2.5g、玫瑰花1.5g,做成茶包即可。
解析:
蒲公英根入肝經(jīng),可保肝,清肝毒,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且能增強肝臟再生能力,是在許多預(yù)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營養(yǎng)品。
刺玫花可強肝養(yǎng)胃、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能夠溫養(yǎng)人的心肝血脈,所謂“無瘀不成斑,有斑必有瘀”。活血化瘀則可以把沉積在身體里的垃圾消散掉,相當于清潔劑的功效,有利于黃褐斑的改善。
動手做:蒲玫菊茶,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材料】蒲公英根、菊苣根、玫瑰花、桂花
【做法】
①將蒲公英根和菊苣根蒸熟,切段后烘干,備用;
②將玫瑰花曬干,揉碎,備用;
③將桂花曬干,備用。
④準備好一些茶包(紗質(zhì)),取蒲公英根1.2g、菊苣根1.5g、玫瑰花0.2g、桂花0.1g,碾碎制作成一個茶包即可
⑤每天用一個茶包,用沸水沖泡,3分鐘即可享用。
解析:
蒲公英根增強肝臟再生能力,菊苣根加速細胞修復(fù)速度,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刺玫花可強肝養(yǎng)胃、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桂花性溫,起到中和寒性之效,并且桂花可以幫助身體排毒!
動手做:金桂菊茶,排肝毒,降肝火
【材料】金銀花、桂花、菊花、蒲公英
【做法】
①挖取野生的蒲公英,一定要無污染的,挑選好,清洗干凈,切段,炒制成茶,備用;
②胎菊花洗干凈,烘干備用;
③金銀花洗干凈,烘干備用;
④桂花洗干凈,烘干備用;
⑤取蒲公英3.3g,胎菊0.3g,金銀花0.3g,桂花0.1g制成茶包即可;
⑥每天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可反復(fù)沖泡!
解析:
蒲公英不僅可以清肝毒,還善清肝熱,凡肝中郁熱所見的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胎菊,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平肝明目。對肝火旺、用眼過度的眼睛干澀有很好的效果。臨床上常與蒲公英配合適用,清熱解毒。
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對于火氣大,引起的口干、口苦、口臭等有改善作用,經(jīng)常和胎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可溫補陽氣、排出體內(nèi)毒素,性質(zhì)溫和,可以中和蒲公英和菊花的寒性,使得方子不寒不燥,適合更多人飲用。
配合按兩大穴位,護肝排毒,效果更佳
一:按太沖穴
取穴:在腳背第2、1趾骨間
按法:盤腿坐好,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腳此穴,順著骨縫的間隙按壓,并前后滑動,按20下,再以右手按揉左腳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樣。
二:按大敦穴
取穴:在腳大趾甲根部外側(cè)部位
按法: 盤腿坐好,腳光著,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腳此穴,左旋按壓10~20下,右旋按壓10~20下。再以右手按壓左腳的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樣。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麻煩聯(lián)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