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一位作家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偷穿過媽媽的高跟鞋,學過爸爸刮胡子,然后幾個孩子們一起過家家,有的孩子扮演爸爸,有的孩子扮演媽媽,還有老師和醫生?,F在回憶起來以前做的那些事真的很傻很天真,可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不都是在模仿中度走來的,“模仿”不僅是孩子的成長過程,它也是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一個過程。因此有研究者說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從孩子剛出生開始他們就在觀察身邊的世界,身邊的成人,先是模仿成人的表情,大一點是語言,在大一點是動作,慢慢就會變成行為方式和思維。心理學家指出0~6歲是孩子模仿的敏感期,而在2~3歲由于大腦日益發育成熟,會是模仿的頂峰時期。因此為了孩子身心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長,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模仿可以幫助父母教育孩子
家長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模仿游戲來教育孩子,不要小看了和孩子一起做模仿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孩子提高學習和認知能力的最好機會。在不斷的模范中孩子會開發自己的思維能力,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這個世界。比如物業的工作人員、保安、電工,媽媽:“你好,請問是物業的嗎?”孩子:“是的,有什么可以幫助你的嗎?”媽媽:“18樓的燈壞了,可以幫我們修一下嗎?”孩子:“沒問題,您稍等?!睆倪@些角色身上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蛘呖梢宰尯⒆影缪菹廊藛T或者是警察又或者是醫生,幫助孩子認識到遇到壞人或者遇到火災應該怎樣處理。
模仿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規則
過馬路時要等紅燈,在公共場所時不能大聲喧嘩,垃圾不能隨地丟......像這樣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而有時候孩子不會懂得這些規則到底是為什么存在的,或者在你一遍遍叮囑后他們還是記不住,但這些好的習慣都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間形成的,孩子有沒有這些好習慣很大程度是受父母影響的。我們常常說熊孩子,熊孩子一出現人人嫌棄,而熊孩子背后一般都會有一個同樣熊的父母,并且規則也是在保護我們,2018年山東臨沂一位母親帶著自己6歲的孩子闖紅燈,后來兒子被過往的汽車撞飛幾十米遠的地方身亡。所以說規則在我們生活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而幫助孩子認識規則的一個好方法就是模仿。
模仿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寶媽小葉講過一個她和自己孩子之間的小故事,放國慶假的時候,她和老公決定帶著兒子去放松一下,所以報了一個旅游團,而每當到一個景點在導游講解的時候,兒子非常喜歡插嘴,常常打斷導游的講解,而小葉警告過自己兒子起到的作用也不大,因為孩子可能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晚上回到房間后,小葉讓兒子扮演導游,她扮演兒子,然后讓模仿導游講話,兒子一講話,小葉就模仿兒子在一旁不停插嘴。第二天兒子再沒有打斷過導游講話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充滿了智慧,相信小葉的兒子以后一定更加懂事并且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