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康熙打到乾隆持續近70年,清朝為什么非要滅亡準噶爾汗國?

1644年,清朝入主北京,開啟大清王朝統一的序幕。與此同時,我國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準噶爾部在其首領巴圖爾渾臺吉的帶領下,逐漸強盛起來,成為雄踞在西北地區的地方割據政權,史稱“準噶爾汗國”。

1744年,在清王朝入主北京100周年之際,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統治地位已經得到了鞏固,但準噶爾汗國還在迅速發展,成為清王朝統治的巨大隱患。

在這長達近70年的時間里,清王朝和準噶爾汗國卻當權者為了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進行了包括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交往,其中也包括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對雙方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我國歷史的進程都曾產生過重大影響。

那么,清朝和準噶爾汗國之間發生過哪些戰事,為何持續了70年?雙方的關系是如何進展的?清朝又為何非要滅亡準噶爾汗國呢?

康熙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

清太祖努爾哈赤時對中原以外的邊地采取的是恩威并施的政策,對于準從者施以恩惠,對于反抗者則兵戎相見,等到對方無力還擊時,再將其降服。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繼續執行這樣的政策。

清朝初期,并沒有打算占領準噶爾的游牧地,或者直接管轄它,只要準噶爾表示了順從,清朝也就自認為它臣服了。

康熙帝即位時,周邊的很多部落都已歸屬清朝或者對清朝表示恭順,但準噶爾游牧的西北地區還未對清朝表示順從。

康熙帝親政后,忙于整頓朝政。當時,清朝剛剛入關統一大半個中國,根基還不牢固,而準噶爾汗國的實力已經發展起來,并日漸強盛,清廷意識到了這種威脅,在噶爾丹稱汗以來,就一直關注著準噶爾汗國的政權情況,并有相關信息記錄。

這個時期,康熙帝對于準噶爾汗國的態度還是極其溫和的,他雖然關注著準噶爾汗國內部事務,但并沒有攻打它的想法,即使在知道準噶爾汗國和邊境其他部落正在交戰的情況下,康熙帝還是采取懷柔政策進行處理。

在康熙帝的安撫政策下,準噶爾得寸進尺,不斷擴大疆土,1681年,準噶爾汗國在西藏達賴喇嘛的授意和支持下,出兵征服了天山南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依靠這里富饒的自然資源和賦稅,準噶爾汗國的實力迅速增強。

此時,清朝的實力還不夠去應付準噶爾汗國,但準噶爾汗國的擴張對清朝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康熙帝開始派使團到準噶爾汗國正面實施柔遠政策,正面了解其政務和實力,這也是一種宣威。

清朝的宣威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準噶爾堅持繼續對外擴張,第二年,清朝北部邊疆喀爾喀與準噶爾汗國的矛盾就升級了。

后來,康熙帝對準噶爾汗國仍然是以安撫策略為主,但態度卻日漸強硬。

1688年,準噶爾汗國和喀爾喀交戰,直接影響了大清邊界的安定,這成了康熙帝被迫武力解決準噶爾問題的決策起點。

接下來,清朝開始著手部署出兵事宜,準噶爾曾派使團談判,但最后以失敗告終,康熙帝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前對噶爾丹的策略,開始積極備戰,準備以武力征服噶爾丹。

軍事上,康熙帝在從黑龍江到陜西的萬里防線上,進行了周密的部署,準備積極防守,主動出擊;經濟上,清政府設法斷絕了噶爾丹物資補給的來源;外交上,清政府傳諭俄羅斯使者,要求俄方減少對噶爾丹的支援。除此之外,康熙帝還聯合策妄阿喇布坦共同對付噶爾丹。

對于這次出征,康熙帝一直強調是由于噶爾丹的挑釁,自己本無意與其交戰。

所以在戰爭過程中,康熙帝一邊命令使者對噶爾丹進行勸慰招撫以拖延時間,預防噶爾丹對京師發動突然襲擊。另一方面,繼續部署兵力,并對噶爾丹解釋這次布兵的原因,繼續施予調和政策。

1690年六月,清朝主動出擊,發動烏爾會遭遇戰,但大敗而歸。七月二十九日,噶爾丹屯軍烏蘭布通,進逼京師,八月初一黎明至初四,撫遠大將軍福全率軍與噶爾丹軍在烏蘭布通交火,在這次戰爭中,噶爾丹雖然遭到了重創,但他利用和談拖延了時間,最后順利逃出了戰場。烏蘭布通戰后,噶爾丹的勢力大大減弱。

1696年二月,康熙親自出征,發動了昭奠多之戰,最后噶爾丹戰敗,只帶了幾十名騎兵逃脫。八月,康熙帝寫信給邊疆幾個部落,說明了清朝和噶爾丹之間的恩怨和戰爭過程,并指示他們協助自己殺死噶爾丹。

1696年冬季,康熙帝知道噶爾丹處境艱難,難于過冬,刻意去呼和浩特等待噶爾丹來降,但噶爾丹還在頑強抵抗,康熙帝采取了強大的政治攻勢,促使噶爾丹內部分崩離析。

1697年正月,噶爾丹之子被擒,二月,康熙帝啟程通過大同,沿長城抵達寧夏。三月初,康熙帝抵寧夏。三月十三日,噶爾丹病死。康熙帝帶著大軍班師回朝。

噶爾丹敗亡后,康熙帝任命噶爾丹的侄子、僧格之子策妄阿喇布坦登上了準噶爾汗位,還同意他收取了一些噶爾丹的殘余部眾。

之后,清朝和準噶爾相對和平,直到1715年,策妄阿喇布坦犯邊,沖突再次發生,康熙無意開戰,便對擊策妄阿喇布坦進行了招降和打擊。無果后,多次派兵出征準噶爾。

1720年,清朝在和準噶爾的決戰中戰勝,準噶爾勢力從此遠離西藏,策妄阿喇布坦利用達賴和黃教勢力擴張自己權勢的希望破滅。康熙帝確立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直接管理,從此,西藏納入了清朝的直接統治下。

雍正時期的準噶爾戰事

1722年十二月,康熙帝駕崩,雍正帝即位,想要先穩定內部,所以希望和準噶爾停戰,于是雙方進入和平談判時期。

1724年,逃犯羅卜藏丹津逃入準噶爾,一直到1727年,策妄阿喇布坦死亡,噶爾丹策零即位后,雍正帝才提出索要逃犯,但噶爾丹策零拒絕,于是再次引發戰爭。

此時,雍正帝的統治已經鞏固,實力也大大增強,已經具備了出兵的優勢。

1727年,雍正帝計劃向準噶爾汗國出兵,還在康熙帝陵前宣讀出兵誓詞。1729年二月,雍正帝力排眾議,決定對準噶爾汗國用兵,同年三月,清廷發令北、西二路出兵。

1730年五月,噶爾丹策零派出使臣特磊,告訴雍正帝說,自己已經將逃犯羅卜藏丹津送往天朝,要求進兵之期暫緩一年,于是雍正帝命令停兵。

當雍正帝命令停兵的時候,噶爾丹策零又乘著這個時機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方案。

1731年五月,噶爾丹策零派兵三萬來犯北路,清軍在和通淖爾慘敗。和通淖爾戰役后,雍正帝給西、北路軍以具體指示并進行遙控指揮,而且以堅守為主。最后,清軍在額爾德尼昭大勝準噶爾汗國,成功復仇。八月,準噶爾汗國開始四向出動,聯絡各方力量。

從1729年到1734年的五六年里,清王朝并未達到徹底平定準噶爾汗國的預期目的,雙方的戰爭不分勝負,進入相持階段。

從1734年7月,清王朝和準噶爾汗國開始進行議和,1735年,雙方達成休戰協議,同一年,雍正帝去世,乾隆帝即位。

乾隆時期的準噶爾滅亡

乾隆帝剛即位,就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沒有精力和準噶爾汗國再打仗。此時準噶爾汗國也只是積極防御,并無其他動作。

1738年九月,清朝開始與準噶爾丹策零進行和談。1740年正月,雙方達成協議,重開貿易。

在雍正和乾隆時期,清朝與準噶爾和議簽訂后,清朝邊防更加鞏固,國力更強盛。而準噶爾汗國也在休養生息,努力壯大自己的實力。由此雙方都沒有向對方開戰的意圖。

所以在協議達成后的五年時間里,清朝與準噶爾汗國一直和平相處,直到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亡,策旺多爾那扎勒即位。

此后,準噶爾汗國的內部開始出現內訌,乾隆帝對此采取了包括限制準噶爾部與西藏頻繁往來和限制準噶爾人來內陸貿易的規模等一系列政策,對準噶爾的內亂進行防范。同時,乾隆帝曾多次強調自己不會乘人之危去攻擊準噶爾,更不會開戰。

達瓦齊是準噶爾丹大策零敦多布之孫,他依仗著祖父的榮光,擁眾于塔爾巴哈臺一帶,人眾地險,割據自重,勢力很是強大。他利用哈薩克為外援,當上了臺吉,又與哈薩克開戰,引起更大混亂的行徑。

達瓦齊的做法讓乾隆大為惱怒,于是借口他不是準噶爾丹策零的后裔,對其出兵。事實上,這次出兵是乾隆出于對鞏固邊防和預防戰亂燒到界內的考慮。最后,清朝大勝。

達瓦齊大敗后,乾隆帝放松了對他的警惕,同時認為準噶爾汗國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甚至是大局已定,于是很快將注意力轉向了準噶爾汗國的內部治理。

乾隆為準噶爾汗國進行了政治分封,但分封不合阿睦爾撒納的意愿,為日后的戰爭埋下了隱患。

在重重矛盾之后,乾隆決心擒拿阿睦爾撒納,但還不確定是否要用武力,直到1755年,乾隆決定在伊犁“擒治”阿睦爾撒納,但在實施中失敗。

此后,阿睦爾撒納聯合留在伊犁的小和卓霍集占一起進行叛亂,1756年,清軍再次出兵伊犁,阿睦爾撒納敗逃,霍集占乘機率居住伊犁一帶的“回眾”潛回天山南路。

1769年,乾隆平定了大、小和卓,完成了天山南北的統一。

活捉阿睦爾撤納未成,乾隆帝改變策略,對其進行出兵追擊。

乾隆帝先是傳諭阿睦爾撤納,讓他上朝覲見,但阿睦爾撤納卻意識到不對,中途逃跑,雖然他為乾隆帝遞上奏折,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但卻沒有解釋清楚自己逃跑的原因。

1756年,乾隆帝得知阿睦爾撤納逃到了哈薩克境內。乾隆帝意識到,阿睦爾撒納只是個別人逃了出去,但是繼續追擊下去,清朝就將與哈薩克作戰,而哈薩克的一些部落已經歸

順了俄國,于是就撤了兵。

1758年正月,俄羅斯使者為乾隆帝交來移文說,阿睦爾撒納已死,并將尸體獻給了清朝。

阿睦爾撒納雖然死了,但準噶爾部的抵抗并沒有完全結束。在清朝征準噶爾的大軍過后,準噶爾部迎降諸鄂拓克又紛紛反叛,清軍與準噶爾的戰事進入激化狀態。

最終,準噶爾汗國區幾經兵火,殘破不堪。耕地、牧場荒廢,城鎮、村莊被毀,人口更是急驟減少,簡直就是一場大災難。

1759年,清朝徹底統一了準噶爾地區,并實行軍府制,對這里加強行政管理和鞏固西北邊防。

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的原因分析

其實,從準噶爾汗國和清朝的關系演變中,我們可以看出,清朝在很長的歷史階段里,都是不愿意和準噶爾汗國開戰的,但準噶爾汗國卻野心勃勃,不斷挑釁清朝,這是清朝對其開戰的直接原因。

除了這個原因外,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也是出于以下幾個原因的考慮:

首先,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是出于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與安全的需要。

準噶爾汗國游牧于我國西北地區,位于歐亞大陸的中部,是中西交通的必由之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也成了歷史上各個帝國之間相互爭奪的必爭之地。

而且,準噶爾汗國的地形呈現出“三山夾兩盆”的態勢,具有很強的防御作用。因為這個地理優勢,這塊地區一直多災多難,沙俄侵略中國,也是從西北開始的。

清朝時期,準噶爾汗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基本已經占領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區,甚至還統領了哈薩克斯坦。

當時,沙俄一直想占領中國的土地,而準噶爾汗國正好與沙俄相接,于是便想和沙俄合作,形成同盟。

如果,準噶爾汗國真的和沙俄一起攻擊中國,那么就會威脅到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安全,所以清朝必須將準噶爾汗國滅亡。

其次,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是為了鞏固清朝統治地位和政治利益。

準噶爾汗國一直有著很大的野心,想效仿成吉思汗,統一整個蒙古,甚至還想向南疆、中亞、青海等地擴張,已經成為了清朝統治者統治地位的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這是清朝帝王無法容忍的。

清朝統治者一直想要構建一個涵蓋滿、蒙、漢多民族的大統一國家。為此,清軍還組建了蒙古八旗,想要借助蒙古八旗的力量制衡中原,以維持自身統治。

清朝統治者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和政治利益,一直實行“滿蒙一家”的親善政策。但這種政策僅僅是對歸順于自己的蒙古各部執行,而對于準噶爾汗國這種不愿意歸順清朝的部落,清朝統治者必然是要對其進行打擊的。

最后,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是為了促進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

準噶爾汗國是地處西北的游牧民族,距離中原地區距離很遠,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難以和中原地區產生交流。

清朝統一準噶爾汗國之后,西域地區便可以和中原地區進行通商貿易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結語

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是出于對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與安全的需要、鞏固清朝統治地位和政治利益,和促進中西域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的考慮。

17至18世紀,清朝統一準噶爾歷百年終成,這一結局加強了清朝對西部邊疆地區的開發和管理,進一步促進了全國的統一,對沙俄的侵略也是一個沉重打擊,客觀上起到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積極作用。

清朝統一準噶爾的曲折過程,也對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有著重要的借鑒和實踐意義。

在清朝,在準噶爾問題上以“和”、“綏撫”為主導思想的戰略選擇,為我們今天制定轉型期民族政策、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史上的準格爾人是怎么消失的?怪不得清朝和乾隆
和清朝整整作戰70年,最終被乾隆怒屠60萬,故土新歸再也反叛
清準戰爭:亞洲版“百年戰爭”:中原與草原的終極對決
準噶爾蒙古到底和清朝有何仇怨,乾隆為何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準噶爾
為了不給子孫留后患,乾隆征服準噶爾部后,將其滅族
乾隆十全武功(二)——兩平準噶爾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文昌市| 页游| 八宿县| 宁化县| 肥西县| 阆中市| 抚松县| 苍溪县| 玛沁县| 贡嘎县| 沿河| 兴国县| 申扎县| 和龙市| 永德县| 新津县| 和田市| 黎城县| 顺昌县| 桑植县| 察隅县| 万荣县| 靖江市| 老河口市| 壤塘县| 绿春县| 遵义县| 延长县| 武功县| 揭东县| 凯里市| 雷波县| 新宁县| 石门县| 沈阳市| 龙井市| 游戏| 黔江区| 松溪县|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