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二寶媽媽在網上發(fā)布了一個無奈求助的帖子,這位媽媽說,自從去年小兒子出生后,原本已經5歲,乖巧懂事的大女兒,突然就變了。一開始是不肯自己吃飯,必須讓人喂;走路非讓爺爺背著,要不就堅持不上幼兒園,后來竟然開始尿褲子了,這可是從2歲以后再沒出現(xiàn)過的事情。而且大女兒的脾氣變的非常暴躁,尤其是媽媽在給小寶喂奶的時候,總是千方百計的搗亂。這些都讓家里人非常煩心,不知道該怎么辦!
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會有更多的家庭擁有兩個孩子。準備要二寶之前,關于如何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你自己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了嗎?幫助大寶做好心理調適了嗎?特別是現(xiàn)在很多父母自己是獨生子女,要養(yǎng)育好兩個孩子挑戰(zhàn)更大。
小育常常問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父母,怎樣處理好孩子的矛盾。幾乎所有人都說:我會不偏不倚,公平對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據(jù)小育的觀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公平對待”的案例實在不多。
最大的問題是,父母們沒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公平”。公平不是同樣對待,而是該怎么對待就怎么對待。
這里提醒爸爸媽媽們兩件事:第一,幫助大寶順利完成由獨生子女到非獨生子女的過渡。第二,當孩子大一點后,要處理好兩個孩子間的沖突。
沒有弟弟妹妹,大寶享受“唯一”
在二寶出生之前,大寶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生下來就被“4 2”包圍著,習慣了所有人以自己為中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木恼疹櫍职謰寢岓w貼關懷。
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好東西永遠都是自己的,玩具全部都是自己的,零食全部都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只愛自己一個人。他們不需要去分享,當然也就缺少分享的習慣和能力。
弟弟妹妹來了,大寶的世界全變了,他“失寵”了
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把精力投入到了第二個孩子身上,對老大的關心減少了。房間被占了,玩具被占了,媽媽被占了……老大就會有種被拋棄的感覺,他們就會將父母不再愛自己的責任推到弟妹身上。
當?shù)艿苊妹玫絹碇螅瑒傞_始的時候大寶也會表現(xiàn)的很高興。但當大寶發(fā)現(xiàn)因為弟妹使自己的關懷減少之后,對于這種“失寵”的感覺,年紀較小的孩子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因而便會展現(xiàn)在行為上。
大寶的過渡
小育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家庭:媽媽一直想要有第二胎,但是女兒一直說不要弟弟妹妹。有一天,4歲的女兒突然松口了,說:“有一個弟弟妹妹也好,可以和我一起玩。”一年以后,媽媽果然給她生了個小弟弟,全家都很高興。可是沒過幾天,小姐姐就不干了,因為這個只會哭鬧的小弟弟,不但不好玩,而且把爸爸媽媽原先給自己的注意和愛全都拿走了,所以她就反悔了,整天又哭又鬧。媽媽很委屈地問:“不是你說要弟弟我才生的嗎?”女兒也很委屈地回答:“我現(xiàn)在不要了呀……”
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兩個提示:
第一,不要以年幼孩子的一句話來作這么重要的決定。因為年幼的孩子還不能對弟弟妹妹的到來所產生的變化有一個客觀的預判。像這位小姐姐,她就不能比較全面地預想到弟弟的到來會對她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有的爸爸媽媽會對大寶說得很清楚:弟弟妹妹到來后,爸爸媽媽要多照顧小寶寶了。大寶一開始答應得好好的,但是一旦失去父母的關注,還是會承受不了。
第二,要切實幫助大寶轉換角色,要讓孩子加入到歡迎新生命的行列中來,讓大寶做些切實能做的事情,可以讓大寶一起去選購弟弟妹妹的小床、布置房間等等。媽媽分娩前后,有的父母會把大寶送到別處暫時住幾天,這樣做特別會傷害大寶的感情,這時最好把大寶留在身邊。
總之,要讓大寶成為一個提供幫助的歡迎者,而不是父母寵愛的爭奪者。
孩子爭寵的原因
寶寶在8個月時就能體會到愛和滿足,1歲半左右開始有了憤怒、恐懼、不安等情緒,并渴求愛,發(fā)展出嫉妒的情緒。
1、渴望
孩子之所以會做出“爭寵”的行為,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孩子的心是敏感脆弱的,如果父母多關心了另外一個孩子,那么這個孩子也會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
2、恐懼
當?shù)诙€孩子出生后,難免將注意力放在照顧老二,而忽略了老大也需要被關愛。有時老大會害怕自己將要失去父母的愛了,老大的嫉妒心便產生,有時會去攻擊幼小弟妹,或是把自己的行為退化,去模仿弟弟妹妹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愛眼神。
3、憤怒
看不慣小寶寶比自己好,或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大寶寶正在學習規(guī)矩而犯錯要承擔,小寶寶犯錯沒關系;大寶寶要讓小寶寶,有時會引起大寶寶心理不平衡。
如果沒有很好地把孩子的負面情緒導向正面,以后可能會有以下4種不良影響:
1、缺乏同情和分享能力,影響人際關系。
2、自尊心和虛榮心日漸高漲。
3、易有強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胸,處于競爭與比較的心態(tài)學習成長。
4、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周遭事物的關心。
倆寶愛爭寵,家長怎么平衡?
孩子為什么有時會覺得父母偏心,作為父母,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是否妥當,能否讓他感受到呢? 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孩子都喜歡被寵愛,渴望一種看得見的關愛,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
因此,父母首先要明確告訴孩子你們的愛。例如說出你愛他、親他的臉、牽他的手、擁他入懷。
其次,應該多和孩子聊天、玩耍。可以多聊聊孩子幼兒園或學校的新鮮事和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多陪孩子去書店、公園、游樂園,也可以一起打掃房間、一起煮飯,以此增進彼此的感情和了解。
再次,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樂于分享。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人分享。父母應當引導孩子懂得和他人分享,讓他們知道分享不意味著失去。
當孩子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又有著正確的判斷標準,還樂于和別人分享時,他們就不會再抱怨父母偏心,也不會有強烈的爭寵行為了。
具體地可以這樣做:
1、承認孩子個體差異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和氣質特點,雖然是同一父母所生,卻不是完全相同。既然有差異,父母就不可能完全一樣地對待每個孩子。
2、思想上要公平對待
孩子不管是平凡還是優(yōu)秀,調皮還是懂事,都是父母的寶貝,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父母的眼里,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平等的。
3、讓孩子學會分享
不僅父母需要做出協(xié)調,孩子也要學會努力,學會分享和禮讓,學會自己協(xié)調處理問題,這才是真正解決父母心頭大事的關鍵。
4、建立孩子間的感情
孩子之間是有感情的,很多時候是無所謂公平不公平的,只要兄弟姐妹之間感情深厚,事情往往很容易處理,不會引發(fā)矛盾和沖突。
大寶可能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
一般在二寶到來后,大寶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一些行為問題:愛發(fā)脾氣、不講道理、時常哭鬧或愛黏媽媽;出現(xiàn)退化行為,也就是恢復到小時候的模樣,例如他原本已經不尿床了,如今又開始尿床;或者又開始要求用奶瓶來喝牛奶;或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出現(xiàn)一些問題行為,例如故意搗蛋,或趁父母不注意時,偷偷地打罵弟弟妹妹。
反常舉動:
他不停地想方設法把你叫到他的身邊,“媽媽,你來一下!”“媽媽,你看我搭的積木!”“爸爸快來看我畫奧特曼!”
給老大的安慰:
同時照顧兩個孩子生活已經讓你手忙腳亂了,那么怎么讓這個剛剛失去“唯一”的地位的老大感覺到你還像從前一樣愛他呢?如果你沒有辦法抽出一個整段的時間陪他出去玩,那么就趁著照顧小寶寶的間隙,讓他享受一下“霸占”你的待遇吧!哪怕是沒有任何打擾的5分鐘也行,給他講個小故事,玩一會兒假裝游戲或者躲貓貓。
反常舉動:
有時老大也能與小寶寶相親相愛,親吻、撫摸、玩耍都不在話下,只是當媽媽把小寶寶抱在懷里,給他喂奶時,老大就開始粘在媽媽身上,甩也甩不掉了。吵鬧著讓媽媽給他切水果,講故事,穿衣服……
給老大的安慰:
喂奶是最容易讓老大產生嫉妒情緒的時刻,所以你可以在喂奶之前找出幾分鐘時間,和老大玩一會兒或者把他摟在懷里,之后給他幾個玩具,讓他自己安靜地玩一會兒。
讓老大參與到照顧小寶寶的事情當中來,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比如讓他幫你拿一個新的紙尿褲;給寶寶喂奶時,和老大一起唱歌。或者,對他說:大孩子才能喝牛奶呢,小寶寶可不行,他只能喝媽媽的奶。
反常舉動:
大寶早就不用紙尿褲了,可自從小寶寶到來之后,他居然又要求穿回紙尿褲,有時還故意尿褲子。他一定認為只要自己變小一點,變淘氣一點,媽媽就能更多地照顧他吧!事實也的確如此。
給老大的安慰:
孩子出現(xiàn)種種倒退行為,這只是暫時的,你不必過分擔心。表現(xiàn)出積極的態(tài)度和對孩子的同情不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比如他尿在身上了,你可以對他說:“只差那么一點就可以尿在馬桶里了。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可以早點跟媽媽說啊。”
另外,在小寶寶出生的前幾個月里,不要給老大設定新的“發(fā)育里程碑”,比如戒掉奶瓶或者睡到自己的床上。
反常舉動:
老二到來后,媽媽的確沒在老大的身上花那么多時間和心思了,總是因為小baby那邊比較緊急的情況,而不小心忽視或者忘記給老大的照顧。這時的他只好表示抗議,“我再也不喜歡媽媽了。”“你走開,我要爸爸。”甚至,只要在小寶寶出現(xiàn)的地方,他就不和媽媽說話,也不肯吃飯。
給老大的安慰:
你可以替他說出不滿的情緒,“寶貝兒,媽媽知道你看見我只照顧小寶寶,很生氣,很傷心。”但是,對于老大不滿的言語和舉動,你也不要有太多內疚或者受傷的感覺。每個階段,花在不同孩子身上的時間不一樣,這很正常,不過你可以讓老公或者其他人照看一會兒小寶寶,這樣你可以有多一些時間和老大單獨相處,給他洗個澡或者讓他“幫”你準備午飯。
結語
心理學家曾做過兒童如何接納家中新生兒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寶寶出生后,母親投注在老大身上的感情和注意力的確會減少。有些父母甚至會把老大暫時托給別人代養(yǎng)!
這樣的情況下,老大出現(xiàn)一些行為問題,變得不乖了,愛鬧了,爸爸媽媽可千萬不要訓斥打罵,忽略老大的心理感受。要盡量事事平等地對待兩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不會因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而減少,老大原本得到的愛和溫暖并不會改變。
讓大寶和小寶慢慢培養(yǎng)出感情,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