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現在課時少,課堂教學質量不高,學生成績下滑等原因,我們提出“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目的就是“刪繁就簡,去偽存真,返璞歸真,提高成績”。
1、首先要正確理解有效課堂教學的含義: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是判斷我們的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最重要依據。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什么東西?得到什么?這是任何課堂教學改革都必須首先要追問和考慮的問題。
有效課堂教學,就是指師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可以定位為:最短的時間、最大的發展、最快樂的體驗這三點。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強)”。
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外延包括:學情分析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學習活動的有效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媒體手段的有效性、練習設計的有效性、課堂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
2、正確理解“備課、教學、學習”的含義。
備課:是指“準備課”。教案設計只是一部分,還需要準備儀器、掛圖、錄音機、小黑板、練習題等等。
教學:是指“教給學生怎樣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既得教,還得學”。是雙主體的地位,老師靠學生來完成目標任務,學生靠老師來引導輔導完成學習任務。余文森提出了課堂教學的三條鐵律“先學后教、先教后學、溫故而知新”,總而言之,教是為了學,學離不開教,一個目的就是學會。
學習:是指“學而時習之”,學的是學習的方法,學練結合,“練”是指讀、憶、思、問、議、評、練等,方法靈活多樣。
3、把握有效課堂教學實施四原則:
學練結合:學一點、教一點、練一點、評一點。學,要讓學生自主、主動去發現,也就是探究;教,要師生共同總結,互動探討;練,要有針對性練習,學了,教了,會了嗎,要靠練習來檢驗;評,要發現放大學生的出現的問題,及時矯正,及時反饋,才能提高。
師生互動:是指師生互為主體,相互提出問題,教師引導、誘導、指導、輔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探究、小組探討、師生總結。是教師帶領學生“攻城破陣”,是利益共同體。是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不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
分層遞進:一個課堂的任務,可以分成幾個模塊,或者說幾個層次,采取模塊學習,“學、教、練、評”一個模塊,再進入下一個模塊,循環遞進,循序漸進,一步一環,一步一結,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當堂達標:就是指這一節的任務目標必須當堂訓練,當堂完成,讓學生全部學會,課堂總結的時候,回顧一下,這一節到底學了哪些,會了哪些,我們的目標到底完成了哪些。這個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最基本標志,最基本任務,硬性指標。
4、理解有效課堂教學實施“教師作用”四要素:
引導——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效果取決于學生的興趣。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要學會循循善誘,巧妙設計問題,要把一個大問題,難問題,破解成幾個學生易于接受的小問題,環環相扣的問題,最后學生水到渠成的得到答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開發思維,拓展訓練,引導學生到達目標。
誘導——有效保護。激發起學習積極性后,要保護這種積極性,讓學生始終處于亢奮。學生的興奮點在上課后的15分鐘,那么如何調動保護,就得需要技巧,如加強紀律要求,表揚與批評等。教育的最大技巧就是“愛”,當你擁有一顆愛心的時候,你也就擁有了一切教育技巧,教育藝術。如導入的技巧,提問的技巧,評價的技巧,都源于愛。
指導——有效調控。要做導演,做指揮家,就像帶領學生去打仗,讓學生“忙而不亂”,讓課堂“活而不亂”,既有溫度,又有深度。 要學會做“釘子湯”。
輔導——有效評論。善于做評論員,及時表揚和指出錯誤,善于發現優點,善于發現問題,讓激勵產生激勵,讓勇氣產生勇氣。
5、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教師方面四要素:(結合有效課堂教學評價表)
教有目標:
教有方法:
教出美感:
教的有效:
6、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學生方面四要素:(結合有效課堂教學評價表)
學有目標,學有方法,學有興趣,學有效果
7、有效課堂教學四反思:
有效嗎?怎樣才有效?有沒有更有效的?怎樣才是最有效的?
8、有效課堂教學六環節:
目標提示,問題導入,啟發探究,歸納提升,當堂訓練,快速反饋。
9、有效課堂的顯性標志:
一是“有目標”,學生知道學什么,怎樣學;
二是“高成績”,必須當堂達標,讓學生該學會的學會,這是硬性指標;
三是“師生對話”,就是說,是“雙主體”“互動的”,問題從學生那兒得出,學生能提出問題,有“問題”敢問,而不是“我講你聽”,而不是“問答式”;
四是“小組落實”,把小組作為一個“小班”,有組織,有紀律,有布置,有檢查,把老師的任務,學生的問題,在小組交流,在小組展示,在小組落實;
五是“快節奏、大容量”,快節奏不是大踏步,而是小快步,步步為營,大容量不是內容多,而是要挖深挖透,拓展延伸。
六是“學練結合”,先學后教,對于某個知識模塊,采取“明確目標—問題導入—啟發探究—歸納提升—跟蹤訓練—快速反饋”的模式,學生先學,不會的再教,接著練一練,小組里快速檢查,學一點,練一點,踏踏實實的在課堂上完成任務。真正讓學生在課堂學會。而不是“課上不足課下補,白天不足晚上補。”
10、有效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有效誤區”:
應該說,從2003年新課改之后,老師們的課堂教學觀念有了很大改變,但是,對于課改理念,有的教師還是“有形無神”,沒有掌握精髓,細分析,當前有的課堂存在“有溫度沒深度”“有熱度沒效度”。我們提倡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就要按照市教研室宿文傳主任提出的“剔除無效、減少低效、增加有效、倡導高效”的思想,去觀察課堂,剖析課堂,反思課堂。通過一輪聽課,我感覺,我們的課堂還存在許多誤區:
1、“精講精練”不是“少講少練”。要把握講“經典”,練“難點”。
2、“小組落實”不是“小組圍坐”。要利用好小組檢查落實機制,實現“兵教兵”。
3、“啟發點撥”不是“點擊課件”。要精心設計啟發誘導的循循善誘的問題引導。
4、“學生主體”不是“學生中心”。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圍繞學生團團轉。
5、“教師主體”不是“教師主宰”。要控制課堂而不是主宰課堂,要注意課堂生成問題的解決。
6、“快節奏”不是“大踏步”。快節奏是指小步快走,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夯實每個知識點。
7、“大容量”不是“內容多”。大容量是指對于每個知識點要挖深挖透,拓展延伸,舉一反三。
8、“師生對話”不是“師生問答”。問題要從學生那兒得出,而不是預設好所有問題,要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