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史上最全的中醫各種皮膚病外用藥大全
userphoto

2022.09.25 上海

關注

配方:苦參、黃柏各500g,煙膠500g,枯礬木、鱉肉、大楓子肉、蛇床子、點紅椒、潮腦、硫磺、明礬、水銀、輕粉各90g,白砒15g。制法:共研細未,熟豬油1120克化開,入藥后攪拌均勻,做丸如龍眼大小,資瓶收貯,備用。主治:疥瘡,頭癬,脂性皮炎等。用法:外搽皮損處,每日1~2次。

配方:毛慈菇90g,蝸牛105g,蟾酥(酒制)105g,白芷30g,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生半夏60g,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細粉,麝香另研兌入,蟾酥化開,冰片水溶,混勻做錠,每錠3克。主治:癤癰初起。用法:醋磨濃汁,外涂患處,每天1~2次。

七層丹

配方:銀珠60g,章丹125g,銅綠30g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藥依次入乳缽內,研成極細粉。主治:小腿潰瘍,瘡面腐肉不清。用法:用芝麻油調膏,攤敷瘡面,有新鮮肉芽腫時,改為生肌散換藥。

七厘散

配方:血竭30g,兒茶6g,朱砂3.6g,紅花、乳香、沒藥各3g,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極細粉,混勻備用。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創傷出血等。用法:白酒調成糊狀,外敷,每天1~2次。

八寶丹

配方:珍珠3g,牛黃1.5g,象皮、琥珀、龍骨、輕粉各4.5g,冰片0.9g,爐甘石9g。制法:共研細未,混勻備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膚潰瘍等。用法:撒于患處,每天2~3次。

九一丹

配方:熟石膏900g,升丹100g。制法:共研細未,混勻備用。主治:提膿祛腐,多用于潰瘍、瘺管等。用法:撒于瘡面,或制成藥線插入瘡口或瘺管。

二白散

配方:鉛粉15g,輕粉6g。制治:以上先研成細粉備用。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調入已備藥粉備用。主治:膿皰瘡等。用法:外用瘡面,每天1~2次。

二味拔毒散

配方:明雄、白礬各100g。制法:共研細未、混勻備用。主治:拔毒消腫,清熱止痛,多用于癰瘍等。用法:濃茶水或熟蔥泥調和,圍敷患處。

丁桂散

配方:公丁香100g,肉桂100g。制法:研成細未,混勻備用。主治:活血化瘀,消散腫瘍,常用于癤腫等。用法:摻于膏藥上,貼患處,1~2天一換。

九華粉洗劑

配方:朱砂18g,川貝母18g,龍骨120g,月石90g,滑石620g,冰片18g。制法:將各藥研成細未,研和備用?;蚍盅b成30克一包,加麻油30ML,蒸餾水1000ML,搖勻即得。主治:收濕止癢,多用于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等。用法:用毛筆刷涂于患處,每天多次。

大黃湯

配方:大黃15g,桂枝20g,桃仁30g。制法:共研細未,紗布包煎。主治:潤燥養膚,常用于魚鱗病。用法:加水1000ML,煎成500ML,溫洗患處,每天1~2次。

三妙散

配方:檳榔100g,蒼術100g,黃柏100g。制法:共研細粉,混勻備用。主治:滲濕止癢,主用濕疹皮炎。用法:少量滲出時外摻,脫屑結痂時麻油調敷。

三品一條槍

配方:白砒45g,明礬60g,明雄7.2g,乳香3.6g。制法:將砒礬二藥研面細粉,入小罐內,煅至青煙盡白煙起,片刻后,約上下通紅,住火,放置一宿,取出研粉,約可得凈粉30克左右。再加雄黃、乳香二藥,共研細末。厚糊調稠,搓條如線,陰干備用。主治:有腐蝕瘡面作用,多用于瘰疬,癤腫,瘺管等。用法:將藥條插入患處,每天1~2次。

萬寶代針膏

配方:硼砂、血竭、輕粉各4.5g,全頭蜈蚣1條,蟾酥1.5g,雄黃3g,片腦許麝香1.5g,檳榔0.3g。制法:共研細粉,蜜調為膏。主治:有解毒散結、消腫止痛作用,故常用于毛襄炎、癤腫、癰腫等。用法:瘡頂用小針挑破,貼敷患處。

五香散

配方:沉香100g,檀香100g,木香100g,零陵香100g,麝香100g。制法:各研極細粉,和勻備用。主治:花斑癬等。用法:水調為糊,外搽患處,每天1~2次。

五倍子湯

配方:五倍子、樸硝、桑寄生、蓬房、荊芥各30g。制法:水煎成藥水。主治:消腫止痛、收斂止血,多用于肛周濕疹、外痔等。用法:熏洗患處,每天1~2次。

化毒散

配方:川連面、乳香、沒藥、貝母各60g,無花粉、大黃、赤芍各120g,雄黃60g,甘草45g,冰片15g,牛黃12g。制法:除雄黃、冰片、牛黃另研細外,余藥共研細粉,與前三味藥混勻即成。主治: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可用于濕疹、皮炎膿皰瘡等。用法:可用10%~20%的藥粉配成粉劑或軟膏劑外搽。

化腐生肌散

配方:水銀30g,火硝30g,白礬30g,青鹽12g,青礬12g,白砒9g,硇砂1.5g。制法:上藥先用瓦罐微火熔化凝定(即坐胎),然后以竹筒裝水,捆于板凳上,將瓦罐倒封竹筒口。后用瓦盆裝杠炭2.5公斤,安瓦罐上,文武火煉之,則藥遂逼入水中,將水傾去,澄取丹藥,干燥后,加入朱砂、麝香、冰片,共研極細粉即得。主治:提膿拔毒,化腐生肌,多用于癤腫癰疽、久潰難愈者。用法:撒布、或藥條、藥線換藥。

化瘡根洗熨法

配方:莽草露、蜂巢、白芷、桑根、白皮、甘草、防風、細辛各15g,垂柳枝蔥白各1握。制法:共切碎,水煎煮。主治:有溫通腠理,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多用于瘡癤之類。用法:消毒紗布浸藥水中,取出熱熨患處,以水冷為止。每天2~3次。

月白珍珠散

配方:青缸花1.5g,輕粉30g,珍珠粉3g。制法:各研細粉,共和一處,拌勻備用。主治:祛腐生肌,可用于女陰潰瘍,硬下疳、濕疹等。用法:外摻皮疹處,每天2~3次。

丹參膏

配方:丹參、芍藥各60g,白芷30g。制法:以上以酒浸一夜,再用熟豬油180g,微火熬前煎,去渣成膏,備用。主治:乳癰早期,結節性紅斑等。用法:敷貼患處。

玉肌散

配方:綠豆250,滑石、白芷、白附子各6g。制法:共研極細粉,調勻備用。主治:榮肌潤膚,故多用雀斑、黃褐斑、皸裂癥、濕疹等。用法:每天用10克左右,早晚溫水調,擦洗患處,后搽潤肌膏即可。

玉容肥皂

配方:白芷、白附子、杏仁、綠豆粉各30g,兒茶10g,密陀、僧樟腦各15g,白薇三棱豬牙皂12g,輕粉10g。制法:先將牙皂,去里皮外筋,棄子取凈肉一茶盅,搗爛,入以雞子清和,曬去氣息,將各藥末同肥皂、雞子清和丸。主治:黃褐斑,黑變病等。用法:外擦患處,每天2~3次。

玉容膏

配方:芙蓉葉100g,凡士林400g。制法:研成細粉,凡士林加熱熔化將粉兌入調勻,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涼血清熱,常用于瘡癤、丹毒、膿皰瘡等。用法:將軟膏敷于患處。

滅疥油

配方:硫磺60g,白礬灰120g。制法:各研細末,和勻。主治:殺蟲止癢,主治疥瘡。用法:麻油調粉成糊狀,外搽全身,每日2次,共用3~5天

四黃散

配方:荊芥、梔子、牛蒡子、黃連、黃芩、連翹、薄荷、木通、蒲黃各3g,燈心1撮,甘草1.2g。制法:共研細末。主治:清熱祛風,主治口舌生瘡。用法:搽患處,每日2~3次。

生肌玉紅膏

配方:當歸、白蠟各60g,甘草36g,白芷15g,輕粉血竭各12g,紫草6g,麻油500ML。制法:先將當歸、白芷、紫草、甘草四藥,入麻油內浸漬3天,慢火熬煎去渣,細絹濾清,復入鍋內熬滾,入血竭化盡,次入白蠟,微火化開,用茶盅四個,預燉水中,將膏分成四處,傾入盅內,候片時,下研細輕粉,每盅3克,攪勻,備用。主治:活血祛腐,潤膚生肌,主治潰瘍腐肉已盡,肉芽生長緩慢者。用法:將藥膏平攤沙布上,敷貼中性上,每日1~2次。

生肌橡皮膏

配方:真象皮15g,真輕粉12g,鋅氧粉白占各30g,血竭18g,降香密陀僧各30g,生龍骨24g,梅片9g,麻油500ML。制法:麻油煎沸,入密陀僧粉,再煮沸后,入二蠟熔化、離火、入各藥調勻。刷綿紙上,陰干候用。主治:生肌收口,可用于瘡癤癰腫之不收口者。用法:用時以沸水壺烘烊貼患處。

冬蟲夏草酒

配方:冬蟲夏草60g,白酒240g。制法:藥入酒中,浸泡七天,濾渣存酒,備用。主治:補氣血助生發,烏須黑發,可用于斑禿、白發等。用法:外搽患處,每天2~3次。

皮癬水

配方:土槿皮620g,千金子50粒苦參310g,苦楝根皮150g,生地榆150g,紫荊皮310g,斑蝥100只(布包),蜈蚣30條,樟腦310g。制法:上藥入75%酒精5000ML中,密封浸泡2周后濾渣存酒,再入樟腦溶化,備用。主治:殺蟲止癢,主治銀屑病、神經性皮炎、體癬等。用法:用毛筆刷涂皮損上,每日2~3次。

百部酊

配方:百部20g,高梁酒80ML。制法百部粗粉入酒,浸泡1個月,濾渣存酒,待用。主治:殺蟲解毒,疏風止癢,常用于虱病、疥瘡、結節性癢疹、蕁麻疹、社經性皮炎等。用法:外搽,每日2~3次。

西瓜霜

配方:西瓜1個,皮硝適量。制法:將西瓜裝入黃泥缽中,瓜內裝滿皮硝,封缽,數日后缽體外析出白霜,收集裝瓶備用。主治:收斂生肌,可用于口腔潰瘍等。用法:吹撒患處,每日3~4次。

雞蘇散

配方:滑石300g,甘草50g,薄荷50g。制法:共研細粉。主治:痱子。用法:外搽患處,每日多次。

青蛤散

配方:蛤粉30g,煅石膏30g,輕粉6g,黃柏15g,青黛10g。制法:共研細粉。主治: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主治膿皰瘡、濕疹等。用法:用冷水或麻油調擦,每日2~3次。

金黃散

配方:大黃姜黃、黃柏、白芷各2500g,南星、陳皮、蒼術、厚相、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制法:共研細粉,混勻備用。主治:清熱除濕,消腫止痛。主治陽證瘡瘍。用法:可用酒、蜜、蔥汁、麻油等調敷患處,每日1~2次。

黃連膏

配方:黃連9g,當歸15g,黃柏9g,生地30g,姜黃9g,麻油360ML,白蠟120克。制法:上藥除白蠟外,入油內浸泡2天后,煎熬至藥枯,濾渣存油,入蠟文火收膏。主治:清熱解毒、潤燥止痛。主治水火燙傷、膿皮病、手足癬感染等。用法:外搽或外敷衍患處,每日1~2次。

濕疹膏

配方:青黛60g,黃柏粉60g,氧化鋅600g,煅石膏粉620g,麻油620ML,凡士林930g。制法:各藥共研細粉,調入麻油及凡士林中,攪拌均勻即成。主治:濕疹、皮炎。用法:外搽患處,每日2~3次。

水晶膏

配方:石灰水、糯米各適量。制法:將糯米泡于石灰水中24小時,取米搗爛成膏。主治:腐蝕疣贅,常用于色素痣、疣、雞眼等。用法:點涂患處。

潤肌膏

配方:當歸15g,紫草3g,麻油120ml,黃蠟15g。制法:前二味與麻油同煎,藥枯濾去,將油再熬,入黃蠟化盡,傾入碗中,待冷后備用。主治:潤膚止癢,主治皸裂癥、錢鱗病、脂溢性皮炎等。用法:外搽,每日2~3次。

臘脂膏

配方:大楓子仁9g,木鱉子肉6g,水銀9g,枯礬粉1.5g,潮腦6g。制法:各研細末,和勻,用植物油或熟豬油調成糊狀,待用。主治:解毒收澀,治療酒鼻。用法:紗布攤藥或布包藥膏,外用,每天1~2次。

皮濕一膏

配方:地榆末620g,煅石膏620g,枯礬30g。制法:上藥研和,加凡士林調成50%~60%軟膏,可隨天氣冷熱面不同。主治:收濕止癢,主治急性、亞急性濕疹。用法:外搽患處。

皮濕二膏

配方:密陀僧末930g,地榆末460g,凡士林2800g。制法:密陀僧末及地榆末研和,再加凡士林調和成膏。主治:收濕止癢,主治亞急性、慢性濕疹。用法:外搽患處。

紅靈酒

配方:生當歸60g(切片),杜紅花30g,花椒30g,肉桂60g(薄片),樟腦15g(研細),細辛15g(研細),干姜30g(切碎片)。制法:浸泡7天后,濾渣存酒,備用。主治:活血止痛,主治凍瘡、脫疽等。用法:外搽患處,每日2次。

皮枯膏

配方:青黛11g,黃柏11g,煅石膏11g,煙膏11g,枯礬20g,凡士林100g。制法:共研細末,和勻,加入凡士林,調勻成膏。主治:清熱殺蟲,收濕止癢,主治局限性慢性濕疹、皮炎及瘙癢癥等。用法:外搽患處。

紫白鋅氧油

配方:白芷粉10g,紫草粉10g,氧化鋅粉40g,芝麻油100ML。制法:攪勻即成。主治:吸濕止癢,主治亞急濕疹、皮炎等。用法:外搽患處。

鵝掌風浸泡液

配方:大楓子肉9g,煙膏9g花椒9g,五加皮9g,皂莢1條,地骨皮9g,米醋500ML。制法:浸泡7天后,濾渣存汁,待用。主治手足癬、體股癬、甲癬等。用法:手足癬可作浸泡用,體癬可作外搽。

黃柏霜

配方:硬脂酸200g,單硬脂酸甘油脂72g,石蠟油160g,凡士林40g,尼泊金1g,苯甲酸鈉4g,吐溫-8010g,三乙醇胺50g二甲基亞砜20g,黃柏液(1:4)500g。制法: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脂、石蠟油、凡士林、苯甲酸鈉及尼泊金置容器內加熱60度使溶化(油相),再取黃柏液,吐溫-80、三乙醇胺加入水溶液中,并加熱至60度(水相)。將水相一次加入油相中,并用力攪拌至乳狀,繼續攪拌至冷即成。主治:燥濕止癢,用于濕疹、膿皰瘡、藥疹、蟲咬皮炎等。用法:外搽患處。

癬藥膏1號

配方:大黃18g,枯礬18g,黃柏180g,蛇床子180g,東丹45g,銅綠45g,密陀僧180g,升麻15g。制法:取上藥各研細末,芝麻油適量,調膏備用。主治淺部真菌病。用法:外搽患處。

癬藥膏2號

配方:土槿皮10g,雄黃5g,氧化鋅10g,青黛1g,凡士林100g。制法:各研細粉,凡士林調勻即成。主治:淺部真菌病。用法:外搽患處。

精制黑豆餾油

配方:黑豆10000克。制法:可采用“土瓷罐”、“小型干餾鍋”或用“大型干餾鍋”。將洗凈的黑豆放入罐內,罐外加黃泥一層,再加熱(先武火后文火),再經20~30分鐘后,溫度高達200~240度,最后在導管中流出油液,冷卻后成為粗制品,使油水分層,棄去水分,將油加熱去水,制成精制黑豆餾油。主治:慢性濕疹、慢性炎、銀屑病、神經性皮炎等。用法:配成20%黑豆餾油軟膏,可直接外涂,每日3次;或用純黑豆餾油外搽皮疹上,外加膠布疊瓦狀貼敷,每2~3天1次。

黑色拔膏棍

配方:群藥類:鮮羊蹄梗葉(土大黃)大楓子百部、皂刺各60g,鮮鳳仙花、羊躑躅花、透骨草、馬前子、苦杏仁、銀杏、蜂房、苦參子各30g川草烏、血竭、斑蝥和15g,金頭蜈蚣15條;藥面類:白芨面30g,藤黃面、輕粉面各15g,硇砂面9g。制法:香油3840毫升、生桐油960毫升,放入鐵鍋內,浸泡群藥后,文火炸成深黃色,離火后過濾,再將藥油置武火煎至滴水成珠(溫度約為240度左右)然后下丹,每480ML藥油加樟丹300克,藥面90克,檀香60克攪勻至冷即成。主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神經性皮炎、毛囊炎、結節性癢疹、尋常疣,胼胝、雞眼、甲癬、疤痕疙瘩及肥厚性角化性皮膚病。用法:加溫外貼切患處,3~5天更換1次,清拭時需要用植物油或揮發性油才能擦凈。

拔甲膏

配方:蓖麻子45g,蛇蛻45g,天南星45g,川椒30g,大楓子30g,生川烏18g,烏梅31g,皂角45g,地膚子45g,杏仁31g,威靈仙31g,鳳仙花子120g,千金子45g五加皮45g,僵蠶30g,生草烏18g,鳳仙花60g,地骨皮45g,香油1500ML。制法:上藥加熱熬黑,去渣,再熬煉至滴水成珠,放入樟丹適量成膏,候溫,入硇砂60克,拌勻即成。主治:甲癬、甲病、甲真菌病等。用法:將拔甲膏放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軟化,置病甲上,用手壓平,外用膠布包裹固定。每4~5天換藥1次,3~5次病甲即可刮修脫落,殘甲可用手術刀修平。病甲除去后,可外搽癬藥水至新甲長全為止。

瘋油膏

配方:掃盆25g,東丹5g,乙辰砂20g,麻油,300ML,黃蠟30g。制法:各藥共研細粉。先將麻油煎沸,入黃蠟,取起離火,再入藥粉,拌勻即成。主治: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扁平苔蘚、皮膚淀粉樣變、斑禿等。用法:外搽患處,電吹風機噴射熱流,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熏條劑

配方:蒼術15g,大楓子30g,苦參15g,防風15g,白鮮皮30g,五倍子35g,松香20g,鶴虱草20g,黃柏15g,艾葉15g。制法:上藥研碎成粉,加少許面粉及水,調成稠糊狀,做成圓條形,約手指粗細,每根長10CM左右,陰干待用。主治:神經性皮炎、局限性瘙癢癥,皮膚淀粉樣變,扁平苔蘚、慢性疹等。用法:熏條點燃冒煙,火頭與皮損距離以病員自覺溫熱為度,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同時去熏煙后,皮損上可貼膠布、膚疾寧貼膏、慢性皮炎硬膏或傷濕止痛膏,可任選一種。

復方紫草油膏

紫草65g,金銀花65g,白芷65g,冰片10g,蜂蠟30g,植物油1000ML。制法:藥物入油,煎煮至藥枯、去存油,再加入蜂蠟攪拌烊化,至冷攪勻即成。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用于濕疹,皮炎、藥疹、燙傷、潰瘍等。用法:外搽,外包,油紗布條換藥多種用法。

黑布藥膏

配方:五倍子840g,全頭蜈蚣10條,研面冰片3g,蜂蜜180g,老黑醋2500ml。制法:將黑醋入于砂鍋內煎開30分鐘,再加蜂蜜煎沸,然后用鐵篩將五倍子粉慢慢均勻篩入,邊撒邊向同一方向攪拌,撒完后改用文煎成膏離火,最后兌入蜈蚣面和冰片粉攪拌均勻即成。儲存在搪瓷罐或玻璃罐中備用(勿金屬器皿儲存)。主治:瘢痕疙瘩,乳頭狀皮炎、癤、癰、毛囊炎、以及其他增生性皮膚病等。用法:厚涂患處,上覆黑布包貼,2-3天換藥1次。換藥前用茶水清潔皮膚。

蛇床子熏洗劑

配方:蛇床子、威靈仙、當歸、苦參各15g,雄黃、縮砂殼、土大黃各9g。制法:上藥碾研裝紗布袋放入鍋內加水煎煮,備用。主治:陰囊濕疹,陰囊瘙癢癥,肛門瘙癢癥、女陰潰瘍等。用法:趁熱熏蒸后熱溻,或浸泡坐浴。

鋅氧油劑

配方:氧化鋅粉400g,爐甘石粉30g,青黛10g,黃柏粉10g,芝麻油550ml。制法:藥粉入油,調即成。主治:濕疹皮炎的亞急性期,尿布皮炎等。用法:外搽,每日2~3次。每次搽藥時先用芝麻油將皮損上藥油抹去,再搽。

五白散

配方:白薇、白及、白蘞、白芷、白鮮皮、青黛、蒼術、黃柏、大黃、紫草、生地榆各30g,煅龍骨、煅牡蠣、煅石膏、煅白礬、煅蛤殼各60g,冰片15g。制法:除冰片外,共研細粉,加入冰片,過羅,混勻,備用。主治:燥濕收斂、消炎止癢,主治濕與皮炎的糜爛滲出期。用法:撒布患處,每日多次。

防護散

配方:黃柏、煅爐甘石、五倍子、滑石粉各1000g。制法:各別研成細粉,過篩,混勻,備用。主治:干燥收斂,消炎止癢,用于浸漬糜爛型皮炎,稻田皮炎的預防等。用法:清水洗凈皮損后,撒布患處。藥材藥用醫院用品醫護用品中西醫醫學攝影現代科技醫療護理中藥

冰花散

配方:冰片15g,花椒60g,細辛3g。制法:取細辛、花椒、冰片依次放入碗內,上蓋玻璃板,下用火加熱,則見冰花散逐漸凝集在玻璃板下,然后刮取,混勻瓶裝,待用。主治:消炎止癢,可用于神經性皮炎、瘙癢癥、口腔糜爛等。用法:粘膜處用散撒布,皮損上可撒布,也可用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外涂,每日2~3次。

配方:煅石膏、金銀花、青黛、枯礬、五倍子各1000克,制法:各研細末,過篩、混勻,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芝麻油煎沸后,入藥粉調成糊狀(含散量為35%左右)冷卻后敷涂患處,每日2-3次。

鐘乳散

配方:鐘乳石66g,寒水石60g,黃連6g,三梅片3g。制法:上藥共研成粉末,連篩,混勻,裝瓶密閉備用。主治尿布皮炎。用法:溫開水將患兒臀部洗凈,擦干,將此散撒敷患處,每日3次;如有糜爛滲出時,先涂芝麻油少許,再用藥散撒布。

褥瘡生肌散

配方:黃連3g,冰片2g,人工牛黃3g,血竭10g,元明粉6g,兒茶10g,白牙10g,黃芪15g,蚤休10g。制法:各研細末,過120目篩,各粉混勻,裝瓶備用。主治:褥瘡(II度或III度)。用法:首先要妥當處理創面,除創面上有小水皰可直接涂上藥散外,若有大水皰需抽出皰內滲液,如表面滲出物過多時,再以生理鹽水沖洗,然后用10%黃柏水濕敷,直瘡面干凈為止,再外撒藥散,每日換藥1~2次,直至收口為止。

青甘散

配方:青黛粉9g,爐甘石粉90g。制法:過篩后混勻,裝瓶備用。主治肛周濕疹。用法:用二層紗布包裹藥散。治療前先將肛門洗凈,擦干,然后外仆患處,每日3~5次。

蛇磺散

配方:蛇床子12g,密陀僧12g,雄黃10g,石硫磺6g,苦參5g,土茯苓8g,輕粉6g。制法:各藥分別研成細粉,過篩后混勻,再用黃醋高調成糊狀,置瓶內密封5天后,才能開始啟用。主治:白癜風。用法:取出少許藥糊,外涂患處,每日1~3次。用藥時應注意,此藥糊切勿入口入眼。用藥后除皮膚微癢外,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配方:大黃20g,甘草20g,青黛10g,氧化鋅10g,冰片2g,煅龍骨20g,爐甘石10g。制法:大黃、甘草置鍋中,焙黃后研成細末,余藥各研細粉,過80目篩,充分混和,經高壓消毒滅菌后,貯瓶密封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5%黃柏水洗凈瘡面后,取散加2%龍膽紫溶液調成糊狀外用患處,每日3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皮膚外用藥大全〔制劑〕 8
中醫皮膚病外藥大全
皮膚病外用藥制劑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一)
牛皮癬、濕疹、皮炎等各種皮膚病的偏方、秘方大全
頭皮部脂溢生皮炎小兒膿皰瘡嬰兒濕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萨迦县| 司法| 都昌县| 贞丰县| 屏东市| 海盐县| 滕州市| 诸暨市| 阿巴嘎旗| 肇东市| 丹阳市| 青浦区| 腾冲县| 九龙坡区| 东安县| 冕宁县| 商水县| 苍南县| 华亭县| 荣昌县| 木兰县| 高雄县| 绥江县| 新建县| 交口县| 长武县| 上栗县| 仲巴县| 邳州市| 博客| 宁远县| 武汉市| 同江市| 平安县| 黔江区| 新营市| 弋阳县| 旬阳县| 平度市|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