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思維是什么?用老師的話講,中醫思維是一個中醫必須具備的思考過程,見到病,首先考慮證,根據證而用藥,而不是根據病而用藥,中醫治療的是證候而不是病。用相反的事物去調節現有的狀態,使人體趨于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這是一個中醫必須具備和擁有的思想。
中醫的基礎思想是什么?是陰陽五行精氣學說,是古代中國人對未知的探索,對世界的認識,也許這本身并不是哲學,只是后人沒有發揚讓其埋沒了,然而中醫卻很好的繼承了下來。
陰陽,是對事物屬性的劃分,是宇宙間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光明,積極,向上,溫熱,清揚等等都是屬于陽;而黑暗,消積,趨下,寒涼,沉濁等都屬于陰。于是中醫將這種對立的思想引入中醫的辯證,便有了陽證和陰證之分。再根據陰陽的變化使用藥物,便有了中醫最基本的用藥思想,陰病治陽,陽病治陰的思想。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及其變化。在陰陽的基礎上,古代中國人認為遠遠不夠,又將事物以另外的一種角度,將萬事萬物分成五種性質,即木火土金水,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這五種物質之間,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于是形成了中醫最開始的臟腑思想和自然思想。
精氣,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本源,也是推動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動力源泉。如果說陰陽五行是解釋事物屬性和性質,那么精氣就是解釋事物的根本了。其實古人的思想很簡單也很樸實,一切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叫做精,一切看不見摸不著的叫做氣。或許我這么說不太嚴禁,但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
那么陰陽五行精氣帶入治療之后的思想是什么呢?其實就是決定疾病的屬性,考慮疾病性質,判斷疾病的根本。確定你最終的結果準確無誤后,開始遣方用藥,同時你要決定一個方子的屬性,性質和根本。這便是中醫的思維,這也便是老師說過的中藥只有在運用中醫思維的情況下才能治好病,因為證候是屬性、性質、根本組成的,脫離了這個思想,那藥就不是藥,藥便是損傷人體甚至致命的毒藥!
是的,有人認為很扯,為什么中成藥上面的不良反應和用藥禁忌永遠是尚不明確,我們無法標注,因為一萬個人一萬個體質,一萬個人一萬個生長環境,沒有誰是絕對相同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因為藥廠生產的只是藥,不能生產人!所以我們只能在用藥的同時告訴患者,根據他現在證候的屬性用藥后會出現什么不良反應,用藥的時候禁忌吃什么。這也就是為什么我絕對反對西醫開中藥,因為他們不懂中醫思想,沒有中醫思維,他們開中成藥就是在開毒藥在殺人!什么叫毒,你用錯了才叫毒,什么叫排異,你用錯了才叫排異。
中醫人,你永遠記住,腦海中要有中醫思想,治病時要運用中醫思維,我永遠不排斥現代科學的檢查手法,但是我鄙視現代醫學的治病思維。中醫在一千八百年前就已經注意了醫學模式應該是,生物-心理-社會-自然。而至今現代醫學沒有意識到自然環境也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其醫學模式依然缺少自然,這就是我鄙視現代醫學治療方法的原因!
我們總在談要發揚中醫,事實上我們連繼承都沒有做到何談發揚?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有幾個具有了中醫思想和中醫思維?連中藥名方歌和穴位都背不下來的中醫學生,你羞愧自稱為中醫人。你治病不遵從證候,不著疾病的屬性,性質和根本,咳嗽堆一堆止咳藥,疼痛堆一堆止痛藥,用著中醫中藥想著西醫思維治療方法,你還是轉行學西醫算了。遇到誰就腎虛,氣虛,血虛,你連大夫都不是。
一人所系,性命相托。作為一個醫生不管是中醫西醫也好,你不是圣人這是沒錯的,我們挽救不了沒有意識的尸體,但是你手中更多的是千百條鮮活的生命,而其身后是整個家庭。學好自己的知識,中醫思維也好,西醫思維也好,你是中醫你就要具備中醫思想運用中醫思維,你是西醫就要具備西醫思想運用西醫思維,不要相互越界,因為彼此相差太遠,能做到中西貫通的人少之又少。
其實中醫的思維很簡單,概括為四個字理法方藥,但是每一個字都要遵從屬性,性質和根本三大方面來考慮,雖然說起來很容易,但想要融會貫通是很難的,往往有人一輩子也沒有思考明白究竟屬性,性質和根本是什么,這很簡單也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