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授予印度裔美國學者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法國出生的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國學者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三人,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所提出的實驗性方案”(注:隨機對照試驗)。
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diào)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qū),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chuàng)業(yè)、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耗時15年,寫出了引起世界轟動的著作——《貧窮的本質(zhì)——我們?yōu)槭裁磾[脫不了貧窮》
什么樣的人是真正的窮人呢?
按照美國的標準來說,每天消費只能控制在99美分以下的人就是窮人。按照央行的匯率,1美元為7元人民幣,在中國的這樣的標準就是7元錢,而全球13%的人,即8.65億人都在這樣活著,且無法擺脫貧困。
這是多么恐怖的一組數(shù)字和一群人。
一
獲獎原因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在頒獎辭中寫道,2019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在僅僅20年的時間里,他們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新方法改變了發(fā)展經(jīng)濟學。《貧窮的本質(zhì):我們?yōu)槭裁磾[脫不了貧窮》便是研究成果之一。
書中寫到:
不迷信于懶惰等對窮人的刻板印象,兩位研究者通過實證探究貧困的根源,發(fā)現(xiàn)處在貧窮狀態(tài)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欲望、弱點以及理性的層面上,實則差別不大。
區(qū)別在于,貧困的境遇,導(dǎo)致窮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造成許多小錯誤,并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比如沒有收入來源自然沒有退休計劃,不識字于是無法看懂拗口的健康保險產(chǎn)品等。普通人所忽略的小消費、小障礙和小錯誤,在窮人的生活中可能成為關(guān)鍵問題。
兩位研究者認為,要擺脫貧窮并不容易,但只要抱著“萬事皆有可能”的態(tài)度,和一點兒援助(一條信息、一點兒推動),就可以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
貧窮的本質(zhì)就是懶惰
貧窮的本質(zhì)就是懶惰
貧窮的本質(zhì)就是懶惰
這就是我們一貫對貧窮的慣性錯誤認識。
我們需要改變。
二
貧窮本質(zhì)
《我不是藥神》里說:這世界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作者通過很多實驗證明貧窮的本質(zhì),比如無法逃離的貧窮陷阱;注重享受,忽略困境;缺乏耐心;不做遠期規(guī)劃;充滿執(zhí)拗和偏見;缺乏有效的避險工具等等
在本書80頁有一段話,我非常欣賞,也時刻在提醒我們不要對別人的困境或者處地指責的心安理得。摘錄如下:“窮人所陷入的困境與我們其他人的困擾是一樣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堅定、拖延癥等等,……我們和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我們真正的優(yōu)勢在于,很多東西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比如,我們住在有自來水的房子里,所以就不用想著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劑……,我們每天能接觸到大量的信息,給孩子接種疫苗這個事對我們就是常識,不需要被艱難地說服。
我們幾乎用不著自己有限的自控及決斷能力,而窮人需要不斷運用這樣的能力。
我們并不是更聰明,而是因為我們被浸泡在現(xiàn)代文明里,即使我們個人能力差一點,沒關(guān)系,社會系統(tǒng)會幫助我們,很多東西,我們是天生就具備的。
他們奮斗一生的終點也許才是我們奮斗的起點。
窮人和我們有相同的欲望和弱點,也并不比我們理性多少。
而正是由于他們的一無所有,他們在做選擇時候更加謹慎。
為了生存,他們需要成為精打細算的經(jīng)濟學家。
對貧窮,我們需要多一份理性,更多一份慈悲的認識。
三
如何改變
如作者所說,我們沒有辦法根除貧困,但是我們可以知道以下事情或許可以改善窮人的生活,作者給出五個方面。
1.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而往往選擇相信錯誤的事情
他們不清楚給兒童接種疫苗將可以節(jié)省更多的醫(yī)療費用,不明白基礎(chǔ)教育能夠在未來產(chǎn)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化肥,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
也許,一條信息就可以帶來巨大的變化。
2.窮人肩負著生活中的多種逆境,更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一個人越富有,越是容易做“正確”的決定。
窮人不能享受經(jīng)過氯氣處理過的自來水,容易因水源問題導(dǎo)致的疾病中失去更多(醫(yī)療費用及因病喪失的工作能力);沒有大型的退休計劃或社會保障,在支配資金方面處于劣勢……
這需要政府、銀行等等做出補貼、消毒處理、低息貸款等等。做正確的事情,生活就可以得到改善。
3.服務(wù)于窮人的市場正在消失或窮人在其中處于不利地位
在極度貧困的地方,窮人不像其他地區(qū)那樣可以得到銀行的儲蓄服務(wù),但高利貸卻觸手可及,往往使得他們被利息壓得無法翻身,并增加更多不合理的借貸;此外,窮人無法享受保險等規(guī)避風險的工具,并因此承受更多損失。
政府需要關(guān)注這些事情,這不是僅僅憑借自身努力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4.貧窮的國家不會因為貧窮而注定失敗
很多時候的失敗是因為因無知、意識形態(tài)、思維慣性。
需要在不改變現(xiàn)有社會以及政治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對管理和政策加以改善。
5.對于人們能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都變成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
改變?nèi)藗兊钠谕遣蝗菀椎模瑓s并不是不可能的。
當一種情況得到改善時,這種改善本身就會影響人們的信念和行為。
成功會帶來更大的成功。
因此,在啟動良性循環(huán)前,人們不應(yīng)害怕必要的付出。
作者的目標是打算在50年到100年內(nèi)消除貧困,讓這個世界沒有人依靠99美分活著,而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提出在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這樣的努力是人類的目標,也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