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絹本
絹([juàn]),在中國畫中讀四聲,常被誤讀成一聲,繪在絹、綾絲織物上的字畫,稱為絹本。在畫面中能看到明顯的橫豎交錯的紡織痕跡。
《洛神賦圖》卷局部,晉,顧愷之(宋摹),絹本,設色, 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
二、紙本
它是在國畫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以紙為底,所繪制的就稱為紙本。
《五牛圖》卷,唐,韓滉作,紙本,設色, 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
三、設色
這個詞經常與“絹本”、“紙本”合用,出現在國畫的基本信息展示牌中。設色就是國畫中暈染彩色的意思,畫面中只要出現彩色,就可以說是設色作品。
搗練圖卷 [唐]張萱(宋摹) 絹本設色 37cm×145.3cm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四、水墨
指畫面中不出現彩色,或者極少出現彩色的以墨色為主繪制的作品。
《古木竹石圖》軸,元,趙孟頫作,絹本,墨筆, 縱108.2厘米,橫48.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五、白描
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的畫法,大致分為單勾和復勾兩類。單勾,用同一墨色的線,勾描整幅畫;復勾,先以淡墨全部勾好,再以濃墨對局部或全部進行勾勒。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 紙本墨筆畫 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六、青綠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有大青綠和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
《千里江山圖》卷,北宋,王希孟作, 絹本,設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七、金碧山水
是青綠山水中最輝煌的一種,中國畫顏料中有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為金碧山水。泥金一般用于勾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
江帆樓閣圖,唐,李思訓,絹本 縱101.9厘米,橫54.7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八、折枝
花卉畫法的一種,畫花卉不寫全株,只畫從樹干上折下來的部分花枝。
清 惲壽平 桃花
九、界畫
指用界筆直尺劃線的繪畫方法。界畫中的建筑,線條可以筆直,明清近現代宮廷作品中常見到,通常用來創作皇宮建筑繪畫作品。
《宮苑圖》卷,傳為唐人作品,絹本,設色, 縱23.9cm,橫77.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十、工筆
亦稱“細筆畫”,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于工整細致一類畫法,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
明 陳洪綬 花卉冊頁
十一、寫意
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
十二、沒骨
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繪畫物象,風格精細,多為彩色。
清 惲壽平 牡丹
十三、小品
指中國畫畫家比較自由抒情的作品,隨意之作思想上沒有過多的拘束,往往藝術水平達到較高境界,尺幅一般不大,具有小中見大,雋永精辟的特色。
明 文征明 山水扇頁
十四、款識
在書、畫上的款識,也稱“題款”、“款題”。指在書畫作品正文之外,所題寫的文字、印章、甚至是花押。
宋徽宗“天下一人”花押
十五、三遠
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幾種不同的透視角度,高遠即仰視,平遠即平視,深遠即俯視。
宋 燕肅 春山圖 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