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試題
課程代碼:0003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被各國美學界尊稱為“美學之父”的是( B )
A.蘇格拉底 B.鮑姆嘉登
C.鮑桑葵 D.亞里士多德
2.西方美學史上最早討論美的專著是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的( C )
A.伊安篇 B.斐多篇
C.大希庇阿斯篇 D.會飲篇
3.審美關系是人與世界構成的一種( B )
A.物質關系 B.精神關系
C.物質與精神統一的關系 D.欲求關系
4.傳統美學由于割裂內容和形式,從而致使藝術作品的內容成為一種( C )
A.藝術的存在
B.非藝術的存在
C.既是藝術的存在,又是非藝術的存在
D.既不是藝術的存在,又不是非藝術的存在
5.以下屬于藝術品的直接性物質存在的是( C )
A.意象世界層 B.物質實在層
C.形式符號層 D.意境超驗層
6.藝術最核心的功能是( C )
A.娛樂 B.道德教化
C.審美 D.社會干預
7.19世紀,以德國美學家費希納為代表的美學流派是( D )
A.結構主義美學 B.現象學美學
C.體驗美學 D.實驗美學
8.提出“美是生活”的美學家是( D )
A.別林斯基 B.黑格爾
C.狄德羅 D.車爾尼雪夫斯基
9.中國當代美學家蔡儀曾主張( B )
A.美在客觀說 B.美在主觀說
C.美在主客觀統一說 D.美在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一說
10.最早提出“天才”論,強調藝術是天才的創造和表現的美學家是( B )
A.賀拉斯 B.柏格森
C.克羅齊 D.康德
11.從聯想的類型來看,人們常說的“愛屋及烏”、“睹物思人”、“瑞雪兆豐年”屬于( C )
A.相似聯想 B.對比聯想
C.接近聯想 D.類比聯想
12.在西方美學史上,最早談到喜劇問題的是( B )
A.德謨克利特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蘇格拉底
13.在中國當代美學研究中,主張“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統一”說的美學家是( B )
A.蔡儀 B.朱光潛
C.李澤厚 D.呂熒
14.席勒曾認為美是( B )
A.感性的完善 B.理念的感性顯現
C.活的形象 D.關系的完滿
15.“主觀的合目的性”是以下哪位美學家美學思想的一個核心命題?( A )
A.謝林 B.黑格爾
C.康德 D.布瓦洛
16.馬克思主義探討美的本質問題的邏輯起點是( D )
A.客觀的物質世界 B.客觀的精神世界
C.主觀的心意狀態 D.社會化了的人的審美實踐活動
17.德國古典美學家康德的美學代表作是( A )
A.《判斷力批判》 B.《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系》
C.《美感》 D.《理想國》
18.藝術的存在方式是( C )
A.藝術接受→藝術品→藝術創造 B.藝術品→藝術接受→藝術創造
C.藝術創造→藝術品→藝術接受 D.藝術創造→藝術接受→藝術品
19.藝術接受的過程可以區分為( B )
A.品、觀、悟 B.觀、品、悟
C.悟、品、觀 D.品、悟、觀
20.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家中,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C )
A.王國維 B.梁啟超
C.蔡元培 D.朱光潛
21.“寓教于樂”的原則實際上就是強調( D )
A.美育和智育的統一 B.美育和體育的統一
C.德育和智育的統一 D.美育和德育的統一
22.明確提出“審美教育”概念的美學家是( C )
A.康德 B.賀拉斯
C.席勒 D.錫德尼
23.美育主要依據的是( D )
A.現實的原則和社會的尺度 B.理想的原則和情感的尺度
C.現實的原則和情感的尺度 D.理想的原則和社會的尺度
24.美育的過程中對個人創造性的激勵是通過以下哪個要素來實現的?( B )
A.情感 B.意志
C.理性 D.愉悅
25.在意象的類型中最具有“天然”性的是( B )
A.仿象 B.興象
C.喻象 D.抽象
26.在中國歷史上,自然美開始作為獨立的審美形態出現在( C )
A.盛唐 B.西周
C.魏晉 D.宋金
27.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中,與審美活動關系較為密切的是( A )
A.視覺和聽覺 B.味覺和觸覺
C.視覺和味覺 D.味覺和聽覺
28.英國美學家布洛曾提出( C )
A.移情說 B.時間距離說
C.心理距離說 D.空間距離說
29.美學研究的出發點是( C )
A.實用關系 B.倫理關系
C.審美關系 D.認識關系
30.美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 )
A.哲學方法 B.心理學方法
C.藝術學方法 D.人類學方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在西方美學史上,提倡“快樂說”的理論家是( AD )
A.格蘭特·艾倫 B.托馬斯·阿奎那
C.斯賓塞 D.亨利·馬歇爾
E.席勒
32.從主體與對象世界的關系來看,意象可以區分為( BCDE )
A.虛象 B.仿象
C.興象 D.喻象
E.抽象
33.20世紀60年代,結構主義美學研究方法在西方盛行,其代表人物是( BC )
A.列維·斯特勞斯 B.羅蘭·巴特
B.C.托多羅夫 D.姚斯
E.阿多諾
34.以下關于美感的表述正確的是( ABCD )
A.美感受主體的生理結構、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的制約
B.從本質上看,美感是一種生理的快感
C.美感是對主體的創造性的一種體現
D.美感具有豐富的社會性意義
E.美感的范圍比美的范圍狹隘
35.關于喜劇產生的原因有多種解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ABCD )
A.突然榮耀說 B.乖訛說
C.生命的機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節省說
E.游戲說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第36、37小題每小題各4分,第38、39小題每小題各3分,共14分)
36.內在感官說:
18世紀英國學者夏夫茲別里認為:人的視聽器官之上還有屬于心靈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內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哈奇生發展了“內在感官”的講法,認為一般感官只能接受簡單的觀念,得到較弱的快感,而內在感官卻可以“接受復雜的觀念,所伴隨的快感也遠較強大。”
37.崇高:
(1) 是一種基本的審美形態。(1分)
(2) 崇高的對象具有粗獷、博大的形態,勁健的力量,雄偉的氣勢。(1分)
(3) 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能讓人產生敬仰和贊嘆的情懷,從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1分)
38.美學思想:
(1) 美學思想具有語言文字形式進行傳播;(2分)
(2)美學思想是能深刻揭示審美現象的某些內在本質的理性認識,具有明確的理論觀點和概念范疇。(2分)
39.靈感:
(1)是在藝木家的生理心理素質,與生活體驗和學養積累基礎上形成的。(2分)
(2)是藝木家創造力極為旺盛、勃發吋一種神思活躍、意象奔涌的心理狀態。(2分)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40、41小題每小題各7分,第42小題6分,共20分)
40.簡述意境與意象的區別。
答:
(1) 意象主要關系到審美的廣度,意境則主要關系到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華。
(3)意象屬于藝術范疇,意境的意義則更加寬泛。
41.簡述美育的特點。
答:
(1) 美育是感性的,是通過潛移默化的途徑作用于人的,是一種感化。
(2) 不需要強制和勉強,是心甘情感、樂而忘返的。
(3)使人不得不然,是動之以內,從情感角度打動人的。
(4)不僅滿足每個欣賞者個人的情感生活,而且還激勵欣賞者滿足自身獨創性的需要。
(5)美育可以與德育相結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導身心。
42.簡述優美的特征。
答:
①是超然優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實表現;
②是秀雅協調的外在形式特征;
③是和諧化一的內容;
④是心曠神怡、愉悅輕快的審美體驗。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43小題12分,第44小題14分,共26分)
43.結合具體事例,試論美和美的東西之間的差異。
答:
與美的東西不同,美是具有絕對的普遍性和哲學意味的概念。
1.任何美的東西都只能說明它本身的美,卻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
2.美是從各種各樣美的東西中所總結出來的普遍規律,它從現象上升到本質,它能說明任何美的東西之所以為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卻不就是美的東西。
3.美不是事物的某種物質屬性,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因而無法把美當成是某種美的東西。
4.美必須具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但它又不僅僅是某種固定的物質條件。在現實生活中,美的東西往往與可欲的東西混淆在一起。
44.舉例說明藝術品與非藝術品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答:
1.區別:
(1)藝術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2)藝術品是精神產品,而不是物質產品。
(3)藝術晶主要是意象思維的結晶,而不是抽象思維的成果。
2.聯系:
(1)經過審美加工和創造,非藝術的自然物和人工制晶可以轉化成藝術品。
(2)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向非藝術品領城滲透,拓寬藝術的領地,增添藝術的門類和品種。
[評分參考](一)1占6分,(1)、(2)、(3)各2分;2占4分,(1)、(2)各2分。(二)結合具體事例,有自己的理解,得4分,共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