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敦煌洞窟里的中國傳統色,美爆了!
userphoto

2023.03.01 江蘇

關注

今年春晚節目《滿庭芳·國色》中,

趙麗穎將42個顏色名唱進了歌詞里,

桃紅,凝脂,緗葉,群青,沉香,

都是中國人對于顏色的傳統稱呼,

觀眾直呼“配色太高級了!”
節目的總策劃郭浩,
現從事中國傳統色彩研究。
兩年前他的《中國傳統色:故宮里的色彩美學》
出版即大熱,
“尋找失落的中國傳統色”
一時間成為了社會文化現象。
這也讓郭浩一發不可收拾,
于去年11月再出續篇
《中國傳統色:敦煌里的色彩美學》。
第一篇章“如是我見”中,
忠實記錄了37座敦煌洞窟、
108幅壁畫的顏色和故事;
第二篇章“如是我聞”
則是根據數千份史料及科學研究,
復原臨摹一千年前敦煌壁畫的色彩。
更難能可貴的是,
郭浩數次尋訪敦煌,
將1600年來的中國色彩搭配
進行配色方法的整理,
以礦石顏料清單
和72組配色色譜的形式附在書中。
北魏的濃郁、隋唐的明艷、
五代的鮮麗、宋代的溫和、西夏的繽紛......
鋪開一張1600年中國人的色彩觀演變圖。
1月中旬,我們在北京再次見到郭浩。
自述:郭 浩
編輯:譚伊白
市面上從不缺一本寫敦煌的書,汗牛充棟,幾千本都能找得到。有研究科技的、繪畫原理的、礦石顏料的,可唯獨在色彩美學這方面是一個空白。
兩年前,我寫的《故宮里的色彩美學》被定位為“冷門讀物”,我們都覺得首印賣完就算了,但沒想到市場反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不斷地加印,與一條的采訪更是引爆了互聯網。之后,我腦子里一直就在想,下一步我該寫什么?
敦煌進入了我的視線,作為中國文化的兩大高峰,敦煌的色彩相比故宮更為豐富。1600年的洞窟留下的顏色,絕對是中國色彩最好的一個樣本庫,太完整太全面了。我想,哪怕它有一個點一個坑,我也要把它記錄下來。
于是之后的兩年時間,我以敦煌為坐標,忠實地去整理、去默寫獨屬于中國的色彩美學,有了這本《中國傳統色:敦煌里的色彩美學》。
書分為兩大篇章。
第一篇章《如是我見》中,我用朝代的脈絡將北涼到元代的色彩串了起來。敦煌洞窟在每個朝代都有它的主要代表顏色,與它的地緣政治、經濟都息息相關。
北涼 莫高窟第275窟南壁東側交腳菩薩
各朝各代,皆有主色
在北涼時期,主要看“土紅”(用的是赭石這種顏料礦石)。特別是一進莫高窟,大多數游客參觀的275窟就很典型,兩腿交叉的菩薩背后的大背景就是一個土紅色。它紅得并不明艷、熱烈,但能體現出菩薩氣定神閑的感覺。
北涼是個動蕩的大時代,身處敦煌所在的西部邊緣地區的人們,更是希冀一時的安寧和來世的解脫。土紅色沉穩,藍色迷蒙,闕形龕圍護著這個小世界,北涼人所要托付的、所要救贖的都通過顏色有所表達。
北涼 莫高窟第275窟南壁東側闕形龕上部紅衣佛
另一層原因,原始洪荒的時代,人們對赭色(即土紅)是有迷戀的,它和血液干涸之后的顏色相近,代表著生命力,人類渴望赭色,就像渴望救世主一樣。赭色也可來自于赤鐵礦土,當時的色彩信仰認為,淘洗礦土產生的土紅色涂到牛馬身上可以避開病害,這也協助北涼人建立了一個土紅色的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于救贖之地。
隋 莫高窟第420窟西壁外層龕北側脅侍菩薩
到了隋代,看“青金石色”。我記得走進莫高窟第420窟,最吸引我注意的是菩薩上衣、裙裝,千佛頭光、身光,都是灼灼有光的天藍色,仿佛墻壁有縫隙,透進了晴朗的天色。
這些天藍色就是青金石色。隋代的藍色在敦煌基本都用的是青金石顏料,這個事情聽起來簡單,實際上非常不得了,因為青金石不是中國的土產,是從西域跨越千里萬里而來的,在今天的阿富汗。
可想而知運輸的成本是很高的,隋代之所以敢這么做,就是因為絲綢之路暢通,貿易往來密切且國力強盛。
隋 莫高窟第427窟窟頂千佛
隋 莫高窟第420窟窟頂《釋迦涅槃》局部
它的價格高昂,除了交通條件好,還得買方市場好。隋代大力經營西域,策略獨到,以厚利吸引各國來朝貢、貿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青金石渲染了敦煌的畫壁。
它產出的藍色純粹而濃郁,有時點綴著漂亮的金星,自生高貴感,不像出自凡間,更像是從一片悠遠神秘的天空中摘取而來。
欣賞敦煌之美,一定要放大再放大,這本書很大的一個特點是把細節放大給你看,你在現場看不到,你在你的電腦前也看不到。
初唐 莫高窟第321窟西壁龕頂赴會佛、天人、飛天
初唐,莫高窟321窟的頂上,天宮的蔚藍色用石青色呈現,透亮得不真實,以至于我至今深信,天宮就應該是這個顏色。中間漂浮著天人、菩薩、佛,表情盈盈含笑,菩薩眼神正好與我對視,那一刻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初唐 莫高窟第57窟南壁西側千佛
初唐 莫高窟第57窟西壁龕外北側供養菩薩
唐代我們還可以多關注服飾的變化,初唐的服飾世俗化,比起前代更進一步。57窟里這兩尊菩薩在今天看都不失時尚,“一根肩帶吊著內衣”的底色為紅,上有白、綠、藍的紋飾,配色舒緩而高雅。“條帛”披于臂間,綠色為主,紅色相間,綠色的大比例使用提升了配色的舒緩,觀之則心定。
五代 莫高窟第61窟背屏南側上部飛天
色彩在五代的時候很特別。
河西走廊戰亂不斷,交通不便,所以這時期色彩的大特征就是多用本地礦石,常用的僅有鐵紅、石綠、石青、白、黑等寥寥數種。
五代 榆林窟第33窟北壁西側《降魔變》局部
比如鐵紅,它的三氧化二鐵含量高于土紅,達到了70%,它紅得更鮮明,著色更牢固。又比如炭黑,這時期出現了很多“炭黑佛祖”,正是因為顏料輸入不順暢,畫師才選擇以比較容易獲得的炭黑來繪制釋迦佛的袈裟。
西夏,是一段我覺得被嚴重低估的時期。
這段時期統治者篤信佛教,同時充分吸收漢、吐蕃、回鶻、契丹等各民族文化,簡直就是把中國各民族風格融合得最好的一個狀態。
書中呈現的莫高窟第328窟
西夏 莫高窟第328窟東壁門北側供養菩薩
莫高窟第328窟,這四身供養菩薩,真是大紅大綠,大俗即大雅,書里將顏色還原得非常真實。但你并不覺得沖突,也不辣眼,所以并不是大紅大綠不敢用、不能用,我們現在很多審美規則其實是自己把自己嚇住了、限制住了。
西夏 榆林窟第2窟南壁西側《說法圖》局部
再看榆林窟第2窟的《說法圖》,五光十色,像一個色彩的大泡泡一樣,仿佛他們在舉行一個很夢幻的聚會。在一幅畫面上集成了這么靚麗的五種色彩,漢人的服飾,吐蕃的色彩觀,這就是民族融合的體現。
去看敦煌的色彩美學,一定要破除成見,它是很大膽的、時尚的,也是符合當今審美的。
西夏 榆林窟第10窟圓形雙鳳追翔
如果去西藏旅游,看到經幡,就是五種顏色,下面一定是黃色,然后是綠色,再到紅色、白色、藍色,順序是固定的,這就是當時人們看待世界的一個秩序。
從下面往上數,分別是黃色代表大地的顏色,綠是水的顏色,紅是火的顏色,白是風的顏色,最上面藍是天空,“色即是空”;從上面往下看,“空即是色”。敦煌顏色和佛教理念緊緊結合在一起。
北周 莫高窟第428窟供養菩薩
我在研究的過程中還驚覺敦煌用色與我們現代生活也息息相關。
比如這兩尊菩薩,面色和膚色是標準的凹凸法暈染:粗獷的土紅線起稿,面部和身體有褐色的輪廓暗影,眉、鼻、雙眼、唇、頜五個地方高亮,與現代女性打高光和陰影的手法異曲同工。
書封側面開口的鏤空設計
在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上,我的美術搭檔李健明老師也花了不少心血和氣力,幾易其稿。莫高窟第57窟被人稱為“美人窟”,里面有一尊來自初唐的美麗菩薩壁畫。封套側面的鏤空,就設計成了洞窟的形狀,仿佛你就在現場,透過門洞看到里面的美人。
同一幅壁畫在兩個篇章中的不同展現。
左:“如是我見”,右:“如是我聞”
書里的圖片,是總計8位插畫師耗時整整一年完成的,其中現狀性臨摹72幅,復原性臨摹36幅,總計108幅。只可惜我們無法回到1600年前,親眼所見敦煌色彩最真實的狀態,隨著時間和氣候,它的顏色也是不停在變化的。
所以第一篇章《如是我見》里是忠實地記錄了敦煌今天的色彩,第二篇章《如是我聞》則是我們依據礦石顏料的褪色規律,去想象、回溯它曾經可能的模樣。
郭浩在印廠校色
我和出版團隊全程在印廠盯印,與伙伴們每天堅持24小時輪崗,不放松任何一版印刷的色彩校正,確保色彩的微妙細節與工藝效果,反復打磨、修整,只為讀者獻上一部值得珍藏的“敦煌色”。
寫這本書的兩年,我幾乎沒有什么太多的時間概念,人是陷進去的。我的家人都覺得我整個人魔怔了,經常在家里叫我好幾聲也聽不到。
我前后瀏覽了幾百本敦煌的專著,上千份敦煌的論文,幾本大部頭佛經,甚至做了一個很苦行僧的工作,一本叫《敦煌研究》的學術期刊,從創刊號到今天190多期,每一期我都買回來放在手邊,貼各種標簽去研究、做摘錄。
而我最大的困難則是沒人能溝通,整個過程是非常孤獨的。每天我要聽一段馬友友的大提琴曲才能開始寫,它是NHK《絲綢之路》的片頭曲,一下子就把我從狹窄的書房帶到了廣闊的西域,我仿佛又站到了莫高窟的洞窟前面,經常在深夜里我一個人對著熒幕的亮光,就像在修行。
作為游客到敦煌是幸運的,作為一個研究者進入敦煌是艱苦的。一般我在洞窟里都要待上好幾個小時,有一次去是4月份,春天的洞窟還是非常冷,在榆林窟29窟待得時間一長,寒氣入骨,出來以后生了一場寒病。
但這個過程又是幸福的,一個人靜靜地面對洞窟的畫面,相看兩不厭的那種感覺,讓人久久不能忘。
我這次寫敦煌色彩美學,既是想把敦煌整個色彩串起來,又夾雜了我個人的一個興趣點。在書中有一個有趣的篇章,我叫它“紫色問題”。研究敦煌這么多年,大家通常都說敦煌沒有紫色,但我在敦煌探尋紫色是有重大發現的。

盛唐 莫高窟第45窟南壁《觀音經變》局部

第一次發現是在莫高窟45窟,我當時在看《觀音經變》,畫面上好多人物,很紛雜,我忽然看到右上的位置有一位唐代的婦女身姿綽約,她外面穿的就是紫色的披帛,很寬大,里面穿了一件紅色的儒衫。如果單是外面的衣服,我還很難斷定它是不是紫色,然而就是紅與紫的對比,讓我很確定這是我第一次發現紫色,它是藍紫色。
西夏 榆林窟第29窟南壁西側女供養人
第二次是在榆林窟,在29窟里我蹲在邊上看,突然就在墻邊發現一位穿著紅色長袍的供養人,領口和袖口是紅色,但身上對比出來是一個暗的紅紫色。
書中呈現的三張“紫色大臉”
中唐 莫高窟第23窟西壁龕內北側天王、菩薩
第三次有一點烏龍了,莫高窟第23窟的塑像后面,赫然出現三張紫色大臉,非常驚駭。后來就發現,其實在光線對的情況下,它是帶了一點紅的藍色。但這三張大臉確實也是首次被發現。
我實際上是金融專業畢業的,職業生涯最開始一直是在做外匯交易。后來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讓我進入了廣告業,一直做了十三年。
2018年,故宮博物院有一個婚慶的項目,當時故宮的文創缺一本VI手冊,就是能以圖形、顏色、符號這些元素來指導大家沿著一個標準方法去做文化創意產品。
在參與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我就發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顏色,一直以來都沒有被特別好地整理過,我與伙伴們就把這件事當成了自己的一個使命,從顏色的角度切入中國傳統文化就這樣開始了。從故宮到敦煌,這條路還很長,之后還會有方方面面。
敦煌畫師名錄
看敦煌的色彩美學,我想我們不應該只用歷史的視角去檢視它、崇敬它,而是發掘它在今天的美學指導意義。
書里有兩張表非常重要,一張是畫師名錄。在文獻里找到的、在壁畫的角落發現的各個敦煌畫匠的名字,我都小心翼翼地摘出來,是我致敬敦煌的一種方式。
敦煌色譜,按時代排列并細心標注
CMYK與RGB色值,用色比例一眼便知
書中展示的莫高窟和榆林窟顏料樣本總表拉頁
另一張是礦石顏料總表和72組配色色譜。這是一個非常艱難又不能回避的工作,敦煌洞窟用的都是什么礦石顏料或者植物顏料,這個問題不回答清楚了,整本書就沒有根據了。
但是這是一個語焉不詳的文獻的海洋,我在幾千份論文當中去搜尋,最后整理出比較靠譜的,提取了這樣一個數據庫。共計72例敦煌傳統色搭配范式,每一種顏色標注CMYK與RGB色值,并示意用色比例。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的樣本顏料總表,真是第一次出現在大家面前。
我想它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我們今天的色彩知識要不來自于西方教育的科學部分,比如大家熟悉的潘通流行色,它是工業社會出現的色彩公司每年提供的色卡;或者來自于西方的藝術教育,脫口而出的莫蘭迪色等等。
2018年我偶然在東京臺場的一所中小學校里,看到它新裝修的走廊墻壁上大塊地涂抹著日本的傳統色,右下角還都把每一種日本傳統色的典故,用很雅致的字體寫了出來。當時給我的震撼是蠻大的,色彩是美學教育一個很直接卻簡單的入口。
而我們1600年的敦煌洞窟,是中國最大的色彩寶庫,是我們自己的色卡,它拿出來,是比任何色譜都更壯麗的。
這也是我寫中國傳統色的一個初衷。我想,我們在今天的商品應用和美學教育里面,如果比對這個色譜,會看到1600年來中國人自己色彩觀的變化。它背后有太多歷史文化信息,既有古代的美學在里面,也有今天的審美意趣在里面。當二者合二為一,敦煌的色彩美學在今天才能傳承和活化。
我在去年也開了b站講解中國傳統色,孩子們的評論每一條我都很用心地看了,“我們以前不知道色彩是可以跳出色彩本身,去看它背后的觀念、文化的,這才是色彩的美學,而不是色彩的幾個圖塊。”看到這類評論我都會很欣慰。
中國人的“色”,不僅不孤立,人、物質時間與文化,共同構筑的“中國傳統色美學”,值得我們為之囊螢映雪,深稽博考。講傳統色,是為了我們中國的未來樣貌變得更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敦煌里的色彩美學,太美了
敦煌藝術中不得不知的四個文化密碼
他閉關3年,整理384種國色,造一座中國色彩庫,全網驚艷:老祖宗的審美,絕!
手欠畫家張大千與敦煌壁畫二三事
夢回敦煌——1650年的斗轉星移
一起畫佛像-張大千敦煌壁畫臨摹作品集(收藏必備)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新兴县| 盐源县| 青浦区| 崇州市| 赤城县| 商丘市| 南开区| 柘城县| 禹州市| 遵义市| 石景山区| 纳雍县| 依兰县| 确山县| 金阳县| 克拉玛依市| 孙吴县| 祁门县| 星子县| 弋阳县| 古丈县| 天津市| 凤冈县| 旌德县| 浮梁县| 顺昌县| 南康市| 墨江| 阿克| 奉新县| 改则县| 名山县| 遵化市| 张家港市| 大连市| 临朐县| 甘肃省| 陇西县| 延津县|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