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很多人向往的一個朝代,雖然北宋受制于遼朝和西夏的威脅,南宋更是只能偏安南方,但他們對文人和士大夫很優(yōu)厚,經(jīng)濟社會也很發(fā)達,民間的活力非常大。
但我們對宋朝又了解多少呢?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影視劇中一提到皇帝,就是“陛下”、“皇上”,而皇帝見了大臣們,一般都稱“愛卿”,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處理,但在宋朝就要例外了。
宋朝人稱呼皇帝是“官家”,而“愛卿”則與朝堂無關,對象是一些青樓女子,皇帝當然不會這么跟大臣們說話了。
不過,與這些小細節(jié)相比,悅史君認為,宋朝跟其他朝代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她的皇位傳承例外太多。
我們都知道,從秦始皇開創(chuàng)皇帝稱號開始,王朝皇位一般都是“父死子繼”,如果是“兄終弟及”或者其他家族內(nèi)部的傳承方式,都是例外情況。從秦朝到清朝,每個朝代的皇位傳承例外情況都不多,少的只有一兩次,多的也不過三五次,但宋朝不一樣,足足有9次之多。
第一次,宋太宗趙光義接的就是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的班,為此還衍生出了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傳聞,似乎宋太宗的皇位得來不光彩。
事實上,宋太祖建立宋朝是在五代的基礎上,他目睹了很多幼帝的無奈,知道要想要宋朝順利發(fā)展,只有弟弟宋太宗才是最合適的人選。為此,犧牲了兒子們的繼承權,讓年富力強的宋太宗繼位,是符合歷史進程和宋太祖的心愿的。
第二次,宋仁宗趙禎傳位堂侄宋英宗趙曙,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zhuǎn)折點。
宋仁宗是宋朝最有名的賢明天子,但他的三個兒子卻全部早夭,晚年一直沒有生出兒子,只好將堂哥濮王趙允讓的兒子宋英宗抱到宮里撫養(yǎng),宋英宗是一個非常沉著冷靜的貴公子,得到了朝野的認同。
第三次,宋哲宗趙煦傳位弟弟宋徽宗趙佶,這是非常無奈而且充滿斗爭的一次選擇。
宋哲宗和宋仁宗一樣,因皇子早夭而沒有皇位繼承人,更悲劇的是,他駕崩的時候才25歲,還沒有考慮繼承人選。于是,宰相章惇和宋神宗的皇后向太后發(fā)生爭執(zhí),向太后在曾布、蔡卞等大臣支持下,選定宋徽宗為新皇帝。
宋徽宗就是北宋滅亡的始作俑者,他的藝術天賦也無法遮掩犯下的種種罪過。
第四次,宋欽宗趙桓被迫“讓位”弟弟宋高宗趙構,這是因為兩宋之交而不得不發(fā)生的歷史必然。
靖康之難后,宋徽宗、宋欽宗和大批皇族被俘虜北上,宋高宗立即被群臣擁立為皇帝,建立了南宋,并在南渡后與金朝議和,站穩(wěn)了腳跟。
第五次,宋高宗趙構傳位養(yǎng)子宋孝宗趙昚,這是宋朝歷史上的皇位繼統(tǒng)之變。
宋高宗和宋仁宗、宋哲宗一樣,因皇子早夭而沒有皇位繼承人,不得不從宗室子弟里面選,但近支的子弟大都被金朝俘虜,宋太祖的子孫反而有不少,在群臣的勸諫下,宋高宗從宋太祖的后代里選了兩個人當養(yǎng)子,最終宋孝宗接過皇位。
第六次,宋寧宗趙擴傳位養(yǎng)子宋理宗趙昀,這是一次非常奇怪的傳承。
宋寧宗和宋仁宗、宋哲宗、宋高宗一樣,因皇子早夭而沒有皇位繼承人,他選定了沂靖惠王趙抦的嗣子濟國公趙竑為接班人,但趙竑與權臣史彌遠不和,于是宋寧宗駕崩后,史彌遠和楊皇后擅自選立宋理宗,導致趙竑失去了皇位。
第七次,宋理宗趙昀傳位侄子宋度宗趙禥,這是一次自私而荒唐的傳承。
宋理宗和宋仁宗、宋哲宗、宋高宗、宋寧宗一樣,因皇子早夭而沒有皇位繼承人,他就選了侄子宋度宗,但宋度宗智力低下,有大臣反對,但宋理宗堅持血緣親情,導致宋度宗即位后更加誤國。
第八次,宋恭帝趙顯“傳位”哥哥宋端宗趙昰,這是萬般無奈下的決定。
宋恭帝在元軍攻克臨安之際投降,只是一個孩子,宋端宗被大臣們帶往南方繼續(xù)抵抗,也就被擁立為皇帝。
第九次,宋端宗趙昰“傳位”弟弟宋懷宗趙昺,這是宋朝最后的一次挽歌。
宋端宗和宋懷宗都是孩子,宋端宗在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中病逝后,宋懷宗被群臣擁立為帝,在復國無望后,宋懷宗被大臣背著跳海而死。
宋朝總共才18個皇帝,非正常即位的就占了一半,但皇位傳承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也有不少斗爭,但總體上也算是一種奇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