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區區乞丐出身的李衛,從十幾歲起便跟隨當時的皇四子胤禛并入潛邸成為了王府的包衣。在胤禛通過“九子奪嫡”成功勝出登基稱帝后,李衛的飛黃騰達終于開始了,從布政使到巡撫,再到總督,簡直就是一氣呵成。之后,他還敢越級彈劾、直沖貢院、擅闖刑牢、審理曾靜、涉及儲爭……。
總之一句話,雍正對李衛完全是寵信有加,視同心腹。他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選擇的重要性,證明了站隊的重要性。不過,影視作品畢竟還是充滿太多的演繹色彩,接下來我們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李衛。
李衛(1687年2月——1738年12月),字又玠,江蘇徐州人,以捐官身份出仕,歷經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當年的李衛一定不會想到,自己會在兩百多年后如此著名,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幾乎都聽說過“李衛當官”的故事。
李衛的家境富裕,可惜卻沒有通過科舉取試進入仕途。在康熙五十六年時,他通過捐資獲得員外郎的虛職。直到雍正時期,才獲得了重用,先后出任戶部郎中、云南鹽驛道、浙江巡撫、兩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
為官期間,李衛因為清廉公正,不畏權貴和體察民情而受到了百姓的一致愛戴。乾隆三年,年屆五十一歲的李衛因病過逝,乾隆帝按總督例賜他祭葬,謚號敏達。
不難看出,歷史上真實的李衛并非出自雍正潛邸時的包衣奴才,而只是一個“捐官”出身的漢人,和雍正并沒有太多的私交。
雍正登基后,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經怡親王胤祥舉薦,將李衛由員外郎的虛職破格提拔為正五品的戶部郎中。自此開始,李衛才有機會第一次面圣,第一次和雍正進行接觸。
以此作為他崛起的標志,李衛踏上了這趟權力的直通車,幾乎是年年升遷,一步步成長為大清的重臣和能臣。
從擔任布政使開始,李衛成為了地方的實力派。雍正三年,升浙江巡撫;雍正四年,兼兩江鹽運使;雍正五年,升兩江總督,監管巡撫事;雍正六年,兼管兩江海事。
僅僅五六年的時間,李衛就由一個捐官得來的員外郎,一躍成為了滿清最富饒的東南部首長。而且,李衛的好運并沒有停止,還繼續著自己的仕途升遷之路,被后世稱為雍正時期“三大寵臣”。
據《清史稿》記載,雍正皇帝曾公開贊許到:
時天下督撫,朕于心關切者,鄂爾泰、田文鏡、李衛三人耳。
雍正七年,李衛進京擔任兵部尚書,權勢更盛。而就在同一年,雍正設立了軍機處全權負責軍國大事,空前加強了自己的皇權統治。在雍正準備加封李衛為軍機大臣之時,他因母親去世而歸鄉守制三年。期間,雍正并沒有忘記他,專門賜加太子少傅銜以示榮寵。
雍正十年,李衛守孝期滿后暫代刑部尚書一職,不久便轉任直隸總督。而且,李衛不同于一般的直隸總督,并不掌控轄區內的滿八旗軍。雍正帝特旨,李衛節制直隸境內提督以下所有的將領,也就是說,除了直隸事務以外,就連在直隸境內駐防的所有八旗軍都受他統轄。
雍正十一年,時任九門提督的鄂爾奇被李衛上疏彈劾。鄂爾奇是誰?他是“三大寵臣”之首和內閣首輔鄂爾泰的親弟弟。
據《清史稿》記載:上以鄂爾奇為鄂爾泰弟,曲宥之;獎衛,命議敘。
也就是說,雖然雍正因為鄂爾泰的緣故而沒有嚴懲鄂爾奇,但仍然對于李衛的公正無畏行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嘉獎。
后世多認為雍正帝雖然勤勉執政,但卻待人冷酷,即便在《雍正王朝》中,也提到了他“冷面王”的稱呼。的確,雍正在登基后,不僅嚴懲了當年參與“九子奪嫡”的眾兄弟們,有的終身幽禁,有的迫害致死,有的甚至改名換姓,就連輔保自己登基的左膀右臂年羹堯和隆科多也沒有饒過,先后問罪懲處。
據《清史稿》記載:隆、年二人憑借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于覆滅,古圣所誡。
那么,在對別人”冷面”的同時,雍正為何單單只對李衛“熱心”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李衛的出身比較簡單,沒有什么背景,也沒有什么派系,這樣的人用著放心。
(二)李衛不是科舉出身,沒有接受過儒家思想毒害,做事不拘泥形式,不講究虛名。
(三)李衛為官清廉,盡管自己的官位是捐錢買來的,但他卻從未想過以權謀財。
(四)李衛為人正直,敢說敢為,不畏權貴,不懼生死。
(五)李衛知恩圖報,得益于雍正的提攜和信任,歷來只對雍正皇帝忠心耿耿,這是他的立身之本。
正是憑著以上幾個方面,李衛才可以在雍正時期豪橫天下,才可以被雍正這個“冷面王”視為心腹,甚至引為肱股之臣。
雍正過世后,乾隆帝登基,李衛繼續擔任直隸總督一職。雖然失去了雍正的庇佑,但李衛身正不怕影子斜,繼續懟天懟地懟空氣。
乾隆二年,李衛開始彈劾誠親王約束門人不力,姿意放縱。乾隆盡管不情愿,但也只得下旨斥責誠親王,之后還親賜李衛四團龍補服。
這個“四團龍補服”可是極其高貴的恩賞,除了皇子、親王、郡王之外,只有戰功卓著的滿臣才有資格使用,漢臣中極少能有此殊榮的。
縱觀滿清入關后兩百七十多年的統治歷史,只有五位漢臣獲得過“賞穿四團龍補服”的榮耀,分別是馬見伯、岳鐘琪、史貽直、李衛、朱珪。就連被我們最熟知的漢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不在此列。
乾隆三年,依然我行我素不知收斂的李衛,又盯上了河道總督朱藻并彈劾問罪。一時間,李衛儼然成了乾隆初期最大的一個錚臣,搞得朝中的言官們都壓力山大。
不過,乾隆在登基后,希望有別于自己的父親雍正,塑造自己開明和寬容的形象。因此,他對于李衛的“杠精”行為,曾經委婉地進行了提醒和勸阻,可惜李衛依然如故。
好在,李衛在乾隆三年時就病逝了,不然的話,他很可能會成為第二個張廷玉,被乾隆帝所厭棄。在李衛死后,乾隆自然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象征性地做出大力褒獎:
才猷干練,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無少瞻顧,畿輔重地,正資料理。今聞溘逝,深為悼念。
李衛過世后,乾隆在南巡期間,于浙江杭州西湖的花神廟內看到了當地百姓為李衛及其妻妾塑立的神像時,甚為不悅:
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讬名立廟,甚為可異!
之后他立即就命人拆除了這些塑像,看來,從內心深處講,乾隆并不喜歡李衛這個倔老頭兒,不喜歡自己父親手中的第一寵臣,真的是應了那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