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明代會成為“宦官之禍最烈”的朝代,朱瞻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中國二千余年的封建史中,明代與東漢、唐代被視為是“宦官之禍最烈”的三個王朝,而在這三個王朝中,又以明代宦官之禍最為嚴重。

正如明末清初史學家黃宗羲所說:

“閹宦之禍,歷漢、唐、宋而相尋無已,然未有若明之為烈也。漢、唐、宋有干預朝政之閹宦,無奉閹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傳,后有票擬。天下之財賦,先內庫而后太倉。天下之刑獄,先東廠而后司法司。其它無不皆然。則是宰相六部,為閹宦奉行之員而已”

漢、唐雖有干預朝政的宦官,卻沒有宦官專權的朝廷。而在明代的朝廷,宦官可謂是無孔不入,他們是既掌政,又掌財,又掌刑,又掌軍,是名副其實的朝堂上的實權派系。

首先是掌政。眾所周知,封建時代,宰相及六部長官向來就是全國的最高政務長官,他們替皇帝處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軍政事務,只需向皇帝負責,只需聽從皇帝的命令。但是,到了明代,因明朝皇帝多不喜政事,除事關國運的事情,他們不得不出來處理外,其余政務卻多交由宦官處理。

于是,在明朝皇帝的縱容下,宦官“遂專掌機密,凡進御章奏及降敕批疏,無有不經其出納者”,他們賦予宦官批紅權,讓宦官來決定內閣所提交的“票擬”是否通過,如此也就導致“內閣之票擬,不得不決于內監之批紅”,在明中期后,多數時間宰相(閣臣)及六部長官都不得不受制于宦官,“聽從”宦官的吩咐。

明代皇權、宦權、相權的相互交錯

其次是掌財。在明代,天下臣民所繳納的財物賦稅要先充盈內庫,然后才入太倉。“內庫”始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屬皇家私庫。它擁有內承運庫、廣積庫、甲字庫、乙字庫、丙字庫、丁字庫、戊字庫、贓罰庫、廣盈庫、廣惠庫、天財庫、供用庫等十二個庫房。內庫建立之初,朱元璋希望它能“積為天下之用”,在國家財政遭遇到困難的時候,出手拯救國家財政。

然而,自明中期后,因武宗、世宗等諸帝對財富的渴望,他們不僅屢次拒絕調用“內庫”的財富去挽救岌岌可危的國家財政,更甚者他們還不停地從國庫“太倉庫”調取銀兩來滿足皇室奢侈的生活,他們借助著手中絕對的權力將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劃為己有,存入內庫中,這期間金花銀、太倉庫銀、礦銀、雜稅銀、贓罰銀等各項原屬國庫的賦稅,皆被他們以各種理由劃入內庫,用于滿足皇室那奢侈的生活。

如此,自明中期后,在明諸帝的“努力”下,內庫是儲存著全國近乎三分之二的財富。而在當時,掌管內庫的就是宦官,因此,借著內庫的財富,宦官完全就可以左右明代的經濟。此外,在明晚期,明皇帝為了更加方便自己掌控全國經濟,同時也為了更方便自己的掠奪,他們還設立了一個由宦官掌控的“戶工總部(崇禎朝,改“戶工總理”)”的衙門,這個衙門總署戶部、工部之權,位于戶部、工部尚書之上,總督明朝內外經濟事務。由此,借著這個衙門,宦官更是可以直接掌控明朝的經濟。

影視劇中的明代宦官

再是掌刑。若要選出明代最讓人熟知的衙門,我想“東廠”絕對是榜上有名的。“東廠”是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直屬于皇帝,他可以不經三法司的批準,就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時,東廠最高長官就是由宦官擔任,名曰“東廠掌印太監”,因此在當時,借助著東廠,宦官是完全可以直接插手明朝的司法事務的。

此外,明時,從正統六年開始,明皇帝多會委派宦官會同三法司官員定期錄囚(對在押犯的情況進行審錄,并決定是否寬大處理)。而在當時,因宦官的勢力已十分龐大,因此在錄囚的過程中,三法司官員多“俱視中官意,不敢忤”,宦官說有罪,三法司就認為有罪,反之宦官認為沒罪,那就沒罪。

最后是掌軍。自永樂年間開始,明朝諸帝多會派宦官前往各地擔任鎮守和守備,去執掌一地兵權,以此來幫助自己掌控全國軍隊。此外,也是從永樂年間開始,每當朝廷有軍隊在外征戰時,明朝皇帝也會派遣宦官前往監軍,監督各路人馬,而因其是皇帝指派的,所以宦官往往是能直接掌控出征軍隊的。

如上所說,可以說在明代,宦官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幾乎可以說是掌控了整個朝廷。最強盛時期,如英宗年間的王振專權時期、成化年間的汪直專權時期、武宗年間的劉瑾專權時期、熹宗年間的魏忠賢專權時期等,在這些時期,就連內閣(最高決策機構)都不能與之抗衡,更甚者還有“跪舔”的時候,如武宗時期,內閣大學士焦芳、曹元皆都附庸于劉瑾,甘愿為他所驅使。

明代中央與地方機構

那么,到這里,就肯定會有人問了,是誰造成了明代出現如此嚴重的宦官之禍呢?始作俑者到底是明朝的哪位皇帝呢?

首先,我們需知道的是,在明初,鑒于前代宦官之禍,朱元璋對于宦官的管理是十分嚴苛的,他認為“太監不過是司晨昏、給使令、供灑掃的粗使下人”。因此,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定下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御外臣冠服,官無過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內庭”的祖制,并制鐵牌置于宮門,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嚴律,明令禁止宦官干政,違者斬。

可以說,明初,就在朱元璋的刻意壓制下,宦官是毫無權力和地位可言的,他們真的只是一個供皇室驅使的奴才罷了。因此,若朱元璋之后的皇帝能夠嚴格的遵循著朱元璋所定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祖制,明代的宦官是絕對無機可乘的,不可能去掌控明朝的朝政,更不可能有機會去禍亂明朝天下。

只是,可惜的是,自朱元璋、朱允炆后,到了第三位皇帝,也就是永樂帝,明朝的皇帝就開始打破朱元璋所定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鐵律。

永樂時期,因在靖難之役中,在朱棣稱帝一事上,宦官多有功績,有如李興那般在京師為他提供朝堂上各種情報,幫助他提前掌握朝中動向;也有如鄭和那般在戰場上替他出生入死,幫助他在戰場上節節獲勝。因此,朱棣登基后,開始對宦官升起了一絲信任,不再單純的將他們視為“司晨昏、給使令、供灑掃的粗使下人”。

而與此同時,與宦官的忠心耿耿,為朱棣的稱帝立下大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時上至朝堂,下至民間,除了追隨朱棣造反的那批人,多數臣民或多或少都對他存在著不滿,都不愿意向他效忠,不少人甚至依然還是忠于建文皇帝,希望推翻朱棣的統治。

明代“靖難之役”示意圖

如朱棣初登基時,他曾征召劉伯溫之子劉璟入朝為官,可劉璟卻是稱病不出,始終不愿替朱棣效力,而后朱棣雖然派人將他強制帶入京師,并以性命相威脅,可劉璟卻是依然不從,最終甚至以自殺來拒絕效忠。而劉璟之所以會那么強硬的拒絕為朱棣效力,那是因為在劉璟的心中:“殿下(朱棣)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朱棣就是一個亂臣賊子。

再如御史大夫景清,當時朱棣在篡奪了朱允炆的皇位后,他雖表面上臣服于朱棣,但在內心深處,他卻是時刻想著要替朱允炆復仇,誅殺朱棣。永樂元年(1403年),某次早朝中,他就腰藏短劍,決意誅殺朱棣,可是因有些慌亂,致使行跡敗露。被捕后,景清并未跪地求饒,而是呵斥道:“吾為故主報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并且破口大罵:“叔奪侄位,如父奸子妻。爾背叛太祖遺命,真乃奸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由此,在朝中多數官員都不是真心效忠朱棣,而宦官卻是忠心耿耿的效忠朱棣的情況下,為了徹底的掌控住天下,朱棣遂開始重用宦官。“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自永樂始,多有宦官直接參預朝政事務,如鄭和,他就曾被朱棣委任南京守備太監這一要職,節制南京諸衛所,并以正使的身份七下西洋,全權負責大明與西洋各國的外交事務。

當然,我們需明白,在永樂朝,宦官雖被重用,但被重用的宦官僅僅只是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大功的那些宦官,如鄭和、狗兒、李興、馬靖等人,而對于普通宦官,朱棣還是不允許他們參預政事的。

其實,真正讓宦官可以大規模的參預朝政事務的皇帝,他非朱棣,實乃明宣宗朱瞻基。正如歷史學家孟森先生所說:“歷代奄禍,豈非皆自宣宗造之”,真正讓宦官有能力,有資格去干預朝中事務的,就是宣宗朱瞻基。從他開始,宦官開始全面插手明朝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司法等幾乎所有領域的事務,自朱瞻基后,上至中央六部,下到地方三司,無論是軍政,還是民政,就都有了宦官掌權的身影。

影視劇中的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后,他對于前代宦官之禍的教訓以及朱元璋禁止宦官干政的祖訓,是比朱棣都要置若罔聞。他非但沒有提高對于宦官的警惕,反而是積極的扶持宦官勢力,對宦官是“恩待甚厚”。朱瞻基即位伊始,就違反了朱元璋所定下的“內臣不許讀書識字”的規矩,為了讓宦官可以在日后幫助自己處理一些內外事務,他就在宮中設立了一個專門教導宦官讀書識字的書堂,名曰“內書堂”。

據《明通鑒》所載:“(宣宗)始立內書堂,教習內官監也……至是開書堂于內府,改刑部主事劉翀為翰林修撰,專授小內使書,選內使年十歲上下者二三百人,讀書其中。其后大學士陳山亦專是職,遂定翰林官四人教習以為常”,宣德年間,朱瞻基從內宮中挑選出300余位年齡在10上下的小宦官入內書堂就學,由翰林院官員負責教導,此后成定制。

內書堂的建立,不但讓宦官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同時也提升了宦官的政治地位(想想看,連內閣大學士都曾做過內書堂的教習,你說宦官的政治地位能不提高嗎?要知道,能讓大學士出面教導的,在當時除了宦官,其他的可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比如翰林院庶吉士,而庶吉士在明代可是被稱為“儲相”,是明內閣首輔大臣最重要的來源之一),由此,隨著宦官政治地位的提高,他們與外廷交往變得更加的容易,而這也為宦官日后全面參預朝中事務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此后“凡不識字而秉筆者,穆廟時孟沖,神廟時張明,先帝時魏忠賢、王朝輔,止四人耳”,宦官若想走向權力的鼎峰,多數就得先入內書堂讀書,然后方有機會充任秉筆太監等要職。

與此同時,朱瞻基不但依靠內書堂來提高宦官的政治地位,同時對于一些特別寵信的宦官,為了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朱瞻基更是賜予他們以往只有開國元勛才能獲得的免死之權,如宣德七年,朱瞻基就賜予司禮監太監金英、范弘免死詔。而要知道,在明初對于免死這樣顯赫的待遇,朱元璋早有規定,那就是“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可是對于這個規定,宣宗依然是置若罔聞。

明代“內書堂”

而朱瞻基除了用提高政治地位的方法來扶持宦官勢力,宣宗更是直接重用宦官參預政事,賦予他們重權,以此來加強宦官的勢力。

宣宗朝,朱瞻基賦予宦官的權力,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代行“批紅”權。宣宗朝,朱瞻基賦予宦官最大的權力,無疑就是“批紅”權。 眾所周知,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為了達到大權獨攬,讓皇權變得真正的至高無上的目的,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將丞相之權劃歸六部,并親自掌管六部,此后全國軍政事務皆由朱元璋一人決斷,百官只能是服從命令。

但是,全國政務何其繁重,單憑朱元璋一人顯然是無法完全勝任的。據史所載,朱元璋曾在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這八天內,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也就是說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試想,這樣繁重的政務,哪怕是體力旺盛的年輕人都未必吃得消,更何況是此時已經步入老年的朱元璋呢?

事實上,晚年的朱元璋的確也是吃不消這樣繁重的政務了,他雖然勤政,但體力已經是跟不上了。所以,朱元璋晚年為了減輕繁多的政務所帶來的力不從心,他就設置了“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自己處理繁多的政務。當然,此時的殿閣大學士只是一個顧問,他們并不直接參決政事,僅僅只是給朱元璋提供政務上的處置意見,而到底要不要執行,還是由朱元璋說了算。

但是,到了永樂時期,因朱棣經常御駕親征,因此對于朝中之事,他更是有些應付不暇。于是,為了讓朝廷能在自己在外征戰時繼續照常運轉,由此一個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應運而生,這就是“內閣”。永樂元年,朱棣詔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翰林院官員入文淵閣,參預政務,內閣制度自此建立。

明朝內閣的創立與發展

當然,永樂初期,內閣的權力并沒有后世那么大,所謂“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此時內閣大學士雖能直接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但卻是一個臨時性的官職,由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員兼任,并沒有具體的職責,更沒有官屬,他們只是隨侍皇帝左右,替皇帝出謀劃策罷了,說白了,此時的內閣就是一個現代版的“秘書處”

但是,自永樂中期后,內閣的權力漸重,此時內閣大學士多不再有翰林院官員兼任,而是由六部尚書兼任,如楊士奇就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兼任內閣大學士、楊榮就以工部尚書的身份兼任內閣大學士。到了宣宗時期,內閣的職責不但被加重,且開始被規范化,此時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都會先由通政使司負責匯總,然后由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除一些皇帝認為是涉及秘密的奏章會留下外,其余奏章則會再由司禮監交由內閣,由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票擬”),之后再由司禮監將意見呈報皇上批準(“批紅”),皇帝批示后,再由司禮監交還內閣,最后經六科校對無誤后,即可將其交給相應的部門執行。

按理說,宣宗所制定的這種政務處理模式是相當完美的。先有通政使司進行最初的遴選,排除掉一些無關痛癢的奏章,然后將一些重要的奏章化繁為簡,以最簡潔的語言寫出此奏章想要表達的意思,而后再交由皇帝遴選,對于一些機密奏章,皇帝會自行決定,其余則交由內閣先行處置,由內閣提出解決方法,然后再交由皇帝決定是否實施。再之后,交由六科來檢查奏折的處理意見是否有誤,若有問題則駁回,若無誤則交給相應的部門去負責執行。

如上所述,如果當時明朝的皇帝真的能嚴格按照此流程去操作,是能確保皇權與相權之間的平衡,相權制約皇權,可以讓天下不會因皇帝的昏庸而變得大亂;皇權制約相權,可以保證皇權不會旁落,臣子不會乘機專權,躍居皇權之上。但是,事實上,從宣宗制定了這個規矩時,他就根本沒有按照這個流程來。此時,朱瞻基為了減輕自己政務的負擔,多數時候,他并沒有親自去批答內閣所呈報上來的“票擬”,而是讓宦官去替他代行“批紅”權,“凡每日奏文書,自御筆批數本外,皆秉筆內官遵照閣中票擬,用硃筆批行”,此后,除軍政大事外,其余奏折皆由秉筆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愿代行批示。

清代皇帝的“批紅”

當然,客觀的說,宣宗這般安排,本質上并沒有錯。讓宦官代行“批紅權”,既可減輕自己的負擔,也不會讓內閣一家獨大,更可有效的牽制內閣,讓自己穩坐釣魚臺,不至于讓內閣一家獨大。況且,當時宣宗雖讓宦官代行“批紅”,可他卻不是放任不管的,宦官只是照他的意愿去批示,而非自己做主。

因此,宣宗這般操作,對于當時的大明朝來說并沒有造成多大的危害,事實上,如果之后的皇帝也是這般做的,這也并不會危害到大明的國本。只是,讓宣宗萬萬沒想到的是,后世的皇帝會為了偷懶,讓宦官徹底的掌控住“批紅”權,由他的自己的意愿去處理朝中事務。

第二、出鎮。所謂“出鎮”,就是宦官前往各省和邊鎮擔任鎮守太監,替皇帝代監地方軍政事務,掌監督民事,刺探民情,隨軍出征、監軍,監督、彈劾地方官員等職責。派宦官出鎮地方,雖然在永樂年間就有,但那時卻并不多,可是到了宣宗時期,幾乎各省和各邊鎮都設有鎮守太監。朱瞻基即位之初,他就命宦官云仙鎮守云南,在任命的詔書上,朱棣說道:“爾內臣,朝夕侍左右者,當副委托,務令軍民安生樂業。凡所行事,必與總兵官黔國公及三司計議施行,仍具奏聞。遇有警備,則相機調遣,毋擅權自用及肆貪虐”。

從詔書中可知,出鎮宦官的職權是非常大的,是握有重權的。在地方上,他的權力和地位與總兵官、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等地位相當,且相對他們,鎮守太監的權力更大,更廣泛,當時無論是在軍事,還是在行政、財政、司法等諸多方面,他都有權以皇帝的名義去行干預之事。

第三、掌軍。宦官掌軍向來是歷朝歷代的大忌,一旦讓宦官掌兵,則宦官之禍不久矣,可恰恰宣宗朱瞻基就犯了這么一大忌,他讓宦官開始在明代掌軍。如宣德三年,朱瞻基就下詔:“敕行在錦衣衛指揮任啟、參政葉春、監察御史賴瑛同太監劉寧往鎮江、常州及蘇、松、嘉、湖等府巡視軍民利病……凡軍衛有司官吏,旗軍里老,并土豪大戶,積年逃軍、逃囚、逃吏……有不服者,即所在衛所量遣官軍捕之,仍俱奏聞”,此時太監劉寧就被賦予了可調遣衛所官軍鎮壓百姓叛亂的職權。

明代神機營

再如在宣德五年,朱瞻基還曾將神機營銃炮這一精銳部隊交由宦官控制,“命太監楊慶等率神機營銃手往薊州、永平、山海等處,同都督陳景先備御”,這一年朱瞻基就將神機營銃炮部隊交由太監楊慶統帥,前往薊州、永平、山海等處巡視。可以說,自朱瞻基將“批紅”權交由宦官,又將兵權賦予宦官之后,明代“宦官之禍”的發生就已成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第四、采辦貢品。宣宗時期,對于皇帝而言,宦官最重要的使命無疑就是替皇室前往各地采辦貢品,負責監造瓷器、采買玩物、置辦用品等,此名曰“孝順”。時,朱瞻基就經常派宦官前往各地采辦,可謂是十分泛濫,當時僅蘇州一處就經常有五六個宦官坐鎮,“或織造,或采促織(蟋蟀),或買禽鳥花木”

這群采辦太監雖然權力不大,但畢竟是皇帝的特使,是替皇帝辦事,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也算是一個“欽差”,因此其實權雖不大,但地方上的各級官員都得給這些宦官一些面子,都深怕因得罪他們,從而在皇帝面前被安上一個“阻攔采辦,不敬皇帝”的殺頭罪名。

第五、出使外國。派宦官出使外國,始于永樂年間,《萬歷野獲編》載:“本朝內使出使外國,始于成祖時,如內臣李興。使暹邏國,又太監鄭和,勒兵使西洋滿刺加諸國,不過獎勞賞賜之事。唯永樂三年,命內使王琮,同給事畢進,封真臘國長子參烈昭平牙為王,則銜錫土分茅之任,日與省垣法從為伍矣”,時,永樂朝就時常派宦官作為大明特使,替大明行“獎勞賞賜之事”及索要貢物之事。

而至宣宗時,宦官出使外國更是屢見不鮮。以朝鮮為例,至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就先后6次派遣太監昌盛、尹鳳等出使朝鮮,替大明恩威朝鮮。

明宦官鄭和以正使的身份出使西洋

綜上所述,可以這么說,在宣宗朝,曾被壓制了近半個世紀的宦官開始全面崛起,成為了明朝堂上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此時,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無論是在軍政、民政,還是在經濟、文化,亦是在司法、外交,我們都能看到宦官存在的身影,他們已經是滲透到了明朝社會的每個角落中,是真正的無孔不入。

由此,因宣宗朝宦官的無孔不入,也難怪時清人會說:“宦寺之盛,自宣宗始”。可以說正因朱瞻基有意無意的拔高宦官的政治地位,又賦予宦官“批紅權”、出鎮、參與軍政、出使等重權,最終促使明中期后,明朝相繼出現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宦官專權的事件,同時也造成了明代出現“閹宦之禍......然未有若明之為烈也”這樣遠比東漢、唐代都要來得更為嚴重的宦官之禍。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朱瞻基重用宦官的目的并不是想去禍害大明,而是想讓朱家子孫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控大明天下。他重用宦官,其根本目的是想利用宦官來制約內閣,代表皇權監督和控制政府機構的施政行為,從而讓朱姓皇帝可以從容的居中駕馭,穩坐釣魚臺。

只是,讓朱瞻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朱家后世的皇帝會如此的放縱宦官,甚至為了貪圖享樂,都讓本屬皇帝的“批紅”權直接落入到宦官之手,最終釀成宦官之禍。只能說,明代的宦官之禍雖是宣宗開啟的,但卻是他無意間開啟的,而非有意開啟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明風華:明宣宗朱瞻基和明朝的宦官之禍,或是長輩們種下的因果
為何“閹宦之禍未有若明之為烈也”?
歷史故事——仁宣之治下的隱患
細說明朝司禮監對其政治的影響
歷史上的朱瞻基到底有多厲害?功績不輸朱元璋和朱棣,卻差點毀了明朝
太監不可怕,就怕太監有文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桦川县| 莲花县| 登封市| 宜宾县| 涟水县| 会宁县| 聂荣县| 新乡市| 出国| 庄浪县| 同心县| 内江市| 公主岭市| 博客| 江城| 乐陵市| 永吉县| 梧州市| 寿阳县| 荔浦县| 印江| 象山县| 仪陇县| 满城县| 星子县| 天峨县| 祁连县| 霞浦县| 景谷| 仁寿县| 托克逊县| 义乌市| 北海市| 美姑县| 商城县| 玉环县| 孟州市| 揭东县| 建水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