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制定了新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即非同日3次測壓后,按血壓值的高低分為理想血壓、正常血壓和正常高值及高血壓。
(1)理想血壓:收縮壓低于12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80毫米汞柱,而又非低血壓者,視為理想血壓。
(2)正常血壓:收縮壓低于13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85毫米汞柱。
(3)正常高值:收縮壓在130~139毫米汞柱之間,舒張壓在85~89毫米汞柱之間。
(4)確診高血壓:收縮壓高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高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
其中保留了臨界高血壓及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在140~149毫米汞柱之間,舒張壓在90~94毫米汞柱之間,為臨界高血壓;收縮壓高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90毫米汞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強調高血壓是人為劃定的界限,而血壓水平與心血管危險呈持續相關并無特定的分界線,對特定病例的治療應取決于總的心血管病危險,而非單純的血壓水平,所謂“輕度”高血壓總體上并不一定是良性過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隨著人們對血壓的進一步認識而改變,過去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有增高的趨勢,不同的年齡組其數值是不同的,尤以收縮壓更明顯。而現在已證明,收縮壓的水平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比舒張壓水平有更密切的相關,無論哪個年齡組,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都會增加腦卒中、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的危險性和病死率。
本文章來自:
http://www.cnjk.info/gaoxueya/15873.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