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分寸歌
踝上三寸是懸鐘,瀉火通經并祛風;
胸脅脹痛肢不遂,傷寒腳氣痔瘡宗。
【中文名稱】懸鐘
【中文拼音】Xuánzhōng
【外文縮寫】GB39
【穴名出處】《針灸甲乙經》
【別 名】絕骨、髓孔。
【穴名解釋】懸即懸掛,鐘即鐘鈴,此穴當外踝上,正是古時小兒懸掛腳鈴部位,故名懸鐘。
【解剖位置】在腓骨短肌與趾長伸肌分歧處;有脛前動、靜脈分支;布有腓淺神經。
【穴位定位】
1、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尋摸尖骨者是。足三陽之大絡。按之陽明絡絕,乃取之。《難經》曰:髓會絕骨。疏曰:髓病治此。袁氏曰:足能健步,以髓會絕骨也。《針灸大成》
2、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主治病癥】
1、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腳氣,膝胻痛,筋骨攣痛足不收,逆氣,虛勞寒損,憂恚,心中咳逆,泄注,喉痹,頸項強,腸痔瘀血,陰急,鼻衄,腦疽,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易,中風手足不隨。《針灸大成》
2、半身不遂,頸項強痛,胸腹脹滿,脅肋疼痛,膝腿痛,腳氣,腋下腫。
【穴位配伍】
1、配腎俞、膝關、陽陵泉,治腰腿痛。
2、配風池、后溪,治頸項強痛。
3、配環跳、風市、陽陵泉,治坐骨神經痛。
4、配環跳、風市、陽陵泉、委中、足三里、昆侖,治坐骨神經痛。
5、配風池、外關、后溪、陽陵泉,治頸項強痛。
6、配百會、腎俞、太溪、足三里,治老年性癡呆。
7、配內庭治心腹脹滿;
8、配昆侖、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風、半身不遂;
9、配后溪、列缺治項強、落枕。
【針刺方法】
1、《銅人》針六分,留七呼。《針灸大成》
2、《指微》云:斜入針二寸許。《針灸大成》
3、直刺0.5~0.8寸。
【艾灸方法】
1、《銅人》灸五壯。《針灸大成》
2、《指微》云:灸七壯,或五壯。《針灸大成》
3、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附 注】八會穴~髓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