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譚醫生,我體檢報告里檢查出來有頸動脈和椎動脈斑塊,人家說會腦梗,是不是啊?”
每次出診,都會有中老年朋友帶著寫有頸動脈和椎動脈斑塊的體檢報告來求醫問診,惴惴不安地擔心自己就快要發生腦梗了。
盡管頸、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的血管狹窄是腦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實大部分頸、椎動脈斑塊可以與人“和平共處”,并不會引起卒中。
那么頸動脈和椎動脈里的斑塊究竟是哪里來的?又是如何引起腦卒中的?怎樣才能識別出這些斑塊里的“罪犯”——易損斑塊呢?
1
頸、椎動脈斑塊是如何引起腦卒中的?
頸、椎動脈斑塊引起腦卒中主要通過兩個途徑
01
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堵塞管腔引起腦缺血
02
斑塊及表面血栓脫落到顱內導致腦動脈栓塞
2
什么樣的斑塊可以與您和平共處?
3
必須清除干凈的“罪犯”斑塊到底長啥樣?怎么才能準確識別?
4
使頸動脈斑塊改邪歸正、以絕后患的方法
引起頸、椎動脈狹窄的斑塊分為穩定性和非穩定性兩類,對于穩定性斑塊,建議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和藥物治療控制高危因素,對于容易引發卒中的不穩定斑塊,建議盡快去除,以絕后患。
頸、椎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術是一項經典的外科手術,在有經驗的醫院完全可以安全實施,將“罪犯斑塊繩之以法”。因此被檢查出“易損斑塊”不用過度擔心,在出現難以挽回的悲劇前果斷處理,反而可以說是種幸運。
最后,密切地隨訪是十分重要的,對于暫無手術指證并進行藥物治療的患者,如隨訪期間狹窄度有明顯進展,或有證據表示斑塊有非穩定傾向,仍應采取更積極的干預手段。
文 | 普外科副主任醫師 譚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