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維生素就是:
維生素 D
維生素 D(VD)對于鈣的吸收有重要意義,通常醫生會建議寶寶出生數日后開始補充,越早越好。
不過,除了寶寶要補充外,大家也不要忘了自己,因為許多人都缺 VD。
大多數人都缺 VD
皮膚可以合成 VD,但是必須要有紫外線。
季節、緯度、膚色、年齡、空氣污染等,都會對 VD 合成產生影響。例如很多人,每天上下班披星戴月,平時窩在屋里“曬燈光”,偶爾出門對陽光也是嚴防死守......皮膚也很無奈啊。
見不到太陽,能不缺 VD 嘛!
如果一直不重視補充 VD,可能會引起很多麻煩:
1. 兒童缺 VD
可能會造成佝僂病、站立和行走困難,還會增加哮喘、1 型糖尿病、食物過敏和孤獨癥的發生風險。
2. 成年人缺 VD
會增加骨軟化癥,高血壓、肥胖、2 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心血管疾病、多發性硬化、精神分裂癥的發生風險。
3. 中老年人缺 VD
骨質疏松、骨折、肌病、認知功能障礙等的發生風險會增加,也更容易摔倒。
4. 孕產期缺 VD
孕婦子癇前期、細菌性陰道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和寶寶早產的可能性都會增加,還會影響寶寶在子宮內的發育。
真是所有人都中槍......
曬太陽補 VD 靠譜嗎?
對于合成 VD 這事兒,皮膚真的很厲害,但曬太陽也有條件,得講究天時地利。
時間要合適。10:00~15:00 之間去曬太陽,每周曬 2 次,每次 5~30 分鐘。
陽光要燦爛。天氣好,陽光好的時候,曬 5~15 分鐘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地點要恰當。到戶外擁抱陽光吧,躲在屋里隔著玻璃曬是不靠譜的。
曬不到太陽,那就每天吃
紫外線能幫助合成 VD,但也會傷皮膚。
不做任何防曬措施,曬上 5~30 分鐘還能接受。但繼續曬下去,變成“小黑人”,甚至長斑長皺紋,那就劃不來了。
別著急,靠吃也行。
海魚、蛋黃、牛奶、肝臟。這些都是 VD 不錯的食物來源。推薦每天 1 兩魚,1 個雞蛋,1 袋牛奶,偶爾吃點肝臟。
香菇、銀耳、木耳等菌類。它們雖然不起眼,但人家的 VD 含量其實很優秀,還能提供膳食纖維。每天適量多吃點,健康又美味。
不過,天然食物的 VD 含量往往有限,例如一個蛋黃中只有 25 IU(國際單位),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對 VD 的攝入量建議是:
0~64 歲的人(包括孕婦乳母),每天應攝入 400 IU;65歲及以上的普通人,每天應攝入 600 IU。
這個量,只靠吃天然食物可能不太夠,可以選擇吃一些“強化 VD”的食品和補充劑,例如強化奶類和強化谷物等。
另外,建議想要保護骨骼健康的人,可以在補充 VD 的同時也適量補補鈣。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VD 補得太多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會中毒,適量就好。
via 丁香醫生 | 編輯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