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基】十二經穴:流傳千年,吃透可趕走咳喘!
【導讀】古語說“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謂不孝。”本平臺努力傳播傳統中醫文化,力爭實現每個家庭有一個懂得醫理的人,學會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健康問題!
《黃帝內經·經脈》中說:“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十二經脈在人體內首先是氣血運作的通路,與人的生存、疾病的形成、以及人的健康、疾病的痊愈,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若五臟六腑十二經的氣血循行暢通,人不會生病。

周身經脈腧穴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并以特定稱號概括的腧穴,稱為特定穴。五輸穴即屬于特定穴中重要的一類。所謂經穴,是根據它的經氣流注特征來說的,經氣由小到大,由少而多,由淺入深地出入、流注,分為井、滎、輸、經、合穴五類。

什么叫井、滎、輸、經、合?《靈樞·九針十二原》里說,“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井”為初出之意,像水的源頭,比喻脈氣運行起始的部位;

“滎”為小水流之意,像水流剛形成小流而未成大流,比喻脈氣逐漸充盈的部位;

“輸”為灌注、輸送之意,像水流灌注由少向多變化,比喻脈氣運行較盛的部位;

“經”同“徑”,為直行道路之意,像水在河道中暢行流過,比喻脈氣運行通暢的部位;

“合”為匯集之意,如江河水歸入大海,比喻脈氣運行匯集的部位。

《難經·六十八難》上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這就是五輸穴所主之病。

經主喘咳寒熱。《素問·咳論》中說,“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也說,“病變于音者,取之經”。治療咳證兼浮腫者,取其經穴。若臟腑之咳而且面浮腫,則隨臟腑之經穴而各分治。

經穴擅長調理“咳喘寒熱”,無論你的咳喘是寒性、熱性還是陰虛發熱,經穴都可以幫你調。對經穴常揉、常灸,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在一年的寒冬里,是人體免疫力最差的時候,多重視按摩經穴,只賺不賠。十二經穴具體為:

肺之經穴經渠,大腸之經穴陽溪,胃之經穴解溪,脾之經穴商丘,心之經穴靈道,小腸之經穴陽谷,膀胱之經穴昆侖,腎之經穴復溜,心包絡之經穴間使,三焦之經穴支溝,膽之經穴陽輔,肝之經穴中封。



除此以外,經穴還可以清內熱、泄肝火,遇到炎癥,或者神志方面的疾病,不妨直接找經穴!

哦,忘了告訴你,經穴滋補腎水的功能也是不錯的,腎水充足才能上濟心火,保證人體能量平衡運作,真正做到抵御寒邪,溫暖全身!

是不是經穴很厲害?千萬不要小瞧它,快來一起了解經穴吧。


肺之經穴經渠

【經渠】調肺經,是肺經經水流經的渠道。經,有經過路徑之意,渠是水流之道。按摩經渠穴能疏通肺經,從而達到調理肺臟的功效。

穴位位置: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

按揉方法:用大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按揉魚際穴10分鐘,然后再沿著太淵穴往經渠穴方向推5分鐘,可以有效改善肺氣虛的癥狀。


大腸之經穴陽溪

【陽溪】調大腸。陽,熱也、氣也,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溪,路徑也。陽溪名意指大腸經經氣在此吸熱后蒸升上行天部。

穴位位置:腕背橈側,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拇指上翹時,當解剖學的“鼻煙窩”凹陷中。

按揉方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腕,彎曲拇指,用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每次左右穴位各掐按1-3分鐘,有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頭痛、耳聾耳鳴、便秘等作用。


胃之經穴解溪

【解溪】調胃經。解溪穴五行屬火,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胃經本身屬土,根據火生土的原理,解溪穴是胃經的母穴,因此經常艾灸此穴對于腎經的虛癥有很好的調理作用。解溪穴可以舒筋活絡,通利關節、清胃化痰、提神醒腦的功效,在中醫上,通過針灸、按摩解溪穴,對身體健康,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理和保健功效。

穴位位置:位于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的位置。

具體功效:1、按摩解溪穴可以使得胸部以上部位的郁熱向下通行,對于治療牙疼、煩心、目赤等病癥有很好的效果。

2、解溪穴具有清宣陽明經氣的功效,對緩解陽明經運行不暢導致的前額頭痛以及眉棱骨疼痛有很好的作用。

3、長期按摩解溪穴,還可以幫助緩解日常出現的眩暈、腹脹、便秘、腳腕痛、下肢痿痹等不良癥狀。對于一些口腔問題,以及眼科疾病,都可以通過按摩解溪穴加以緩解和治療。

按揉方法:拇指指腹點揉穴位,揉時的力度要均勻、柔和,不能與皮膚表面形成摩擦,依據個人的承受能力為宜,以能接受為度。

每次按揉2-3分鐘~次數不限。解溪穴在這里位于腳背和小腿交接處,橫紋中央的凹陷里~


脾之經穴商丘

【商丘】調脾經,商丘穴作為脾經上的經穴,能幫助血液循環的,都能把新鮮血液引到病灶去,因此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種炎癥,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因此我們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氣血引下來。

穴位位置:商丘穴在縫里面,我們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當脛骨前肌腱內側。

具體功效:1、穴位位置正對應足底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癥。同時它又揭示了一個醫理:炎癥一般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因為脾是管運血的,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臟東西被清走后,炎癥自然就消除了。商丘穴多用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胃炎、急慢性腸炎、腓腸肌痙攣、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2、商丘穴是一個能預防和治療痔瘡的穴位,和腎經的復溜穴結合使用,效果會更明顯。

3、治療因身體能量大量消耗導致的乳腺疾病,懷孕受阻:有的女性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上有諸多的不如意,導致心情郁悶,大量消耗了身體的能量。此時,脾臟如果不能及時將營養物質送去彌補身體的損耗,對女性來說,很容易出現乳腺系統的毛病,嚴重的還會影響受孕。在這個問題上,商丘穴可以說是一個福音一般的穴位。經常按壓此穴,對乳腺的保養以及提高受孕的機會有很大好處。

4、治療感冒后的惡心、嘔吐:每個人感冒后的癥狀不全相同,有的人感冒后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惡心、嘔吐。這樣的人一般都脾胃不太好,一感冒,最先受害的還是脾胃。這時,需用商丘穴搭配百會穴,以及心包經的曲澤穴、間使穴、勞宮穴解決上述問題。

按揉方法:按壓此穴每天3-5次,每次2-4分鐘,可以治療各種炎癥。


心之經穴靈道

【靈道】調心經,道指道路,靈是神靈,靈道就是通向神靈的道路。古人認為心是主神靈和情志的,這個道能夠通到心里面去,所以叫靈道,顧名思義,靈道穴主治神志方面的疾患。

穴位位置:位于人體的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

按揉方法:摸穴位這兒有一根筋,靈道穴就在筋外側一點兒,揉的時候要貼著這根筋往里掐著揉。

具體功效:靈道穴除了有寧心安神的作用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效就是止抽。比如癲癇發作時抽搐的人,平常多揉揉它,就可以防治。

還有心里老是恐懼、七上八下的,或者老愛悲傷、憂慮,又或者有心因性、心源性的咳喘,這時一定要多揉這個靈道穴。


小腸之經穴陽谷

【陽谷】調小腸。陽谷是什么意思呢?陽是指陽氣,谷就是兩座山之間的縫隙,陽谷屬于小腸經的穴位,陽谷穴就是陽氣的生發之谷。

人人都想益壽延年,與其花錢費力保養,不如按揉一個“不老穴”。這個穴位之所以有此美名,在于經常按摩可以起到促進新陳代謝、協調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這個穴位就是藏在我們的手腕處的陽谷穴。

穴位位置:屈腕,掌心向胸,由腕骨穴向腕部推,相隔一骨(三角骨)的凹陷處即為此穴。

具體功效:陽谷穴是一個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穴位,具有明目安神、通經活絡的作用,能調理頭暈、牙痛、口腔潰瘍以及頭面部的問題,血壓高的朋友不妨每天多揉一揉。

按揉方法:按摩陽谷穴的時候,用力要適度,不要太大,只需用大拇指輕輕撥動就可以了,每次時間也不用長,3分鐘就行,每天堅持三、四次即可。  

膀胱之經穴昆侖

【昆侖】調膀胱經,腳外踝突起比其他的踝關節都高,在古人看來,昆侖山便是最高的山峰,所以他們將腳外踝比作昆侖,取昆侖之名。古人看來,所有的山川河流皆源自昆侖,說膀胱經起于頭部,就跟百川皆由昆侖下行一樣。
穴位位置:在足跟部踝后方, 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具體功效:1、緩解治療頭痛、高血壓、眼疾、目眩、鼻衄等;
2、緩解治療腰痛、怕冷癥、肩背拘急、、腳跟腫痛等;
3、緩解治療小兒癇證、難產、癲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按揉方法:先將肌肉放松,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6秒鐘,如此重復10次。 人體穴位配伍:配風池穴治、目眩。
腎之經穴復溜

【復溜】調腎經,“復”是反復的意思;“溜”是盛放的意思。復溜顧名思義,往復流動而且又有發散的功用。該穴為金穴,味辛主溫散寒濕,助精化氣,補足腎的陽氣。按摩復溜穴對女性下焦冷、痛經、手腳浮腫有效。
穴位位置:位于小腿里側,腳踝內側中央太溪穴上三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
穴位功效:臨床上針對腎陽虛的病例多與太溪配伍,其他經脈的經穴大部分都位于骨上,很難得氣,唯有復溜穴位于肉之會,易于得氣,擅長補腎,是臨床中不可多得的補穴。《黃帝內經》中還特別提出復溜穴在補腎方面的作用。《素問·調經論》:“岐伯曰:志有余則腹脹飧泄,不足則厥。血氣未并,五藏安定,骨節有動。帝曰:補瀉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則瀉然筋血者,不足則補其復溜。”
按揉方法: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鐘,以產生酸脹感為宜。即可相當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黃丸的效果。

心包絡之經穴間使

【間使】調心包經,間使穴別名鬼路,乃手厥陰心包經之經穴,具聚匯、轉輸心包經氣血之功,為治療心經、心包經疾病之要穴。
穴位位置: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具體功效:中醫認為間使穴具有寬胸和胃、清心安神、理氣鎮痛的功效。間使穴是一個可以直接影響心臟功能的穴位,臨床當中主要用于治療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臟內外膜炎等。
間使穴對于心臟功能的影響非常大,是治療冠心病的首選穴位,通過刺激間使可以增強心肌的收縮力,減慢心臟心率,降低左心室舒張壓。
此外,間使穴還可用于治療胃痛、腦血管病后遺癥、胸痛、嘔吐、癲狂、臂痛等病癥。
按揉方法:刺激間使穴可用于按揉的方式,用食指的指腹按壓在間使穴穴位上,按順時針方向按揉間使穴3-5分鐘,左右兩側的穴位可交替進行按揉,每天數次。長期按摩此穴有清心安神、寬胸和胃、截瘧的功效。
注意:間使穴底下是正中神經經過的,這個正中神經是管我們手上大拇指、食指、中指的,你把它扎傷了,這手指的功能就出問題了。
《竇太師針經》這本醫籍中有記載,扎間使穴深一點,相當于扎到了,手背面相對應位置的支溝穴,而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這樣就有了調達樞機、透理三焦的功效,還溝通了陰陽,可以加強上述主治疾病的治療效果。

三焦之經穴支溝
【支溝】調手少陽三焦經,出自于《靈樞本輸》。五行中屬火,具有清熱瀉火、調理臟腑、通行諸氣的作用,是治療氣機失調所致諸疾之要穴,尤善治療便秘和脅肋痛。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處取穴。
穴位功效:有通利三焦、通腑降逆、疏肝理氣、活血止痛、養陰生津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于治療胸脅痛、心絞痛、肘臂痛、嘔吐、耳鳴等病癥。此外,經常刺激按摩支溝穴可以可清除體內堆積的宿便,促進排除體內的毒素,防止便秘、腹脹等病癥的發生,預防痔瘡。
1、支溝是治療便秘的要穴。《針灸神書》云:“大便閉塞不能通,氣上支溝陽有功。”針刺支溝穴可振奮三焦之氣,使經氣宣上導下,氣機順則腑氣通,故便秘之疾得愈。本穴是歷代治療便秘所用之特效穴。《雜病穴法歌》云“大便虛秘補支溝。”《類經圖翼》載:“凡三焦相火熾盛,及大便不通……俱宜治之(支溝)。”由此可見無論虛實所致的便秘皆可用支溝來調理,所以在臨床中有支溝配豐隆治療熱秘、支溝配照海治療陰虛便秘之經驗運用。早在《玉龍歌》言:“大便秘結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妙穴有神功。”故支溝是治療便秘之特效穴,可以單獨用之,或與相關穴位配用治療各種便秘。尤其與照海穴的配用更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2、支溝是治療脅肋痛之特效穴。本穴屬于手少陽三焦之經穴,三焦經脈“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三焦經脈廣泛分布于胸脅部,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選擇本經穴位治之。支溝穴善調本經之經氣,疏通經脈,故用之是有效的對癥治療。《標幽賦》言:“脅痛肋痛針飛虎。”今人有“脅肋支溝取”之用。
3、支溝還常用于帶狀皰疹的治療。帶狀皰疹在中醫學中稱為“蛇串瘡”“蜘蛛瘡”“纏腰火丹”等,在臨床中常見,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治療較為緩慢,用支溝穴,可有較好的作用,一般多配合在皰疹區刺絡拔罐,并用圍刺法。用之能清瀉臟腑之熱,宣滯郁于肌膚的風熱或濕毒,與刺絡拔罐相合而用,使表里之熱雙清,經脈通暢,氣血運行正常而痊愈。
4、支溝是治療胸脅脹滿、腹滿之效穴。本穴為行氣之要穴,對于氣滯不通所致的胸脅脹滿、腹滿腹實有甚效。這一癥狀的發生多因肝氣郁結或腑氣運轉失常所致,針刺支溝穴,可疏理三焦氣機,解郁通閉,使氣機復于調暢,則癥狀而失。《肘后歌》云“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
5、支溝其他方面的治療作用。本穴應用廣泛,還可用于治療一些其他疾病,如咽腫、目赤腫痛、落枕、頸椎病、月經不調、產后乳汁分泌不足、糖尿病、瘰疬、熱病、嘔吐、胸膜炎等多種雜癥。

按揉方法:將拇指的指腹對準支溝穴,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旋轉按揉,左右兩側的穴位各按揉3-5分鐘即可,按揉時力度要適中,不可過度用力,每天早晚各一次。

刺灸方法:直刺0.5-1寸;可灸。

膽之經穴陽輔


【陽輔】調膽經,出《靈樞。本輸》,別名分肉、絕骨,屬足少陽膽經,經(火)穴。經穴,管理著整條經絡的運行通暢。所以膽經上不管哪個地方經絡運行擁堵,都能找陽輔穴調整。
穴位位置: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
具體功效:中醫認為陽輔穴具有清熱散風、疏通經絡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于治療胸脅疼痛、下肢外側痛、膝下水腫等病癥。日常生活當中經常熬夜感到頭暈頭痛的情況下,通過刺激按摩陽輔穴也具有非常不錯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針灸大成》: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浮腫,筋攣。百節酸痛,實無所知。諸節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痿,喉痹,馬刀挾癭,膝胻酸,風痹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脅痛,面塵,頭角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絕骨外踝前痛,善潔面青。
按揉方法:將食指的指腹按壓在陽輔穴穴位上,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旋轉按揉,左右兩側的陽輔穴每次各按揉1-3分鐘即可,每天一次。
刺灸方法:直刺0.5-0.7寸。可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肝之經穴中封

【中封】調肝,“中”的含義與外相對,“封”的含義是封住、封禁。“中封”的含義是指肝經風氣在此被封住。肝經的風氣,在本穴處其勢漸弱,開始緩行,并化為涼性的水氣。氣血的運行,動而不居也。經常刺激中封穴,可以疏通肝經的經氣,多用于調理小便不利、胸腹脹滿、腰痛、足冷、足內踝腫痛等問題。中醫認為“溺竅開則精竅閉”,說的正是中封穴這個穴位可以固攝精血,強腰健腎。
《針灸甲乙經》中詳細記載了這個穴位的效用,“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黷內踝前痛,少氣,身體重,中封主之”,《千金翼方》說中封穴可以“治失精筋攣,陰縮人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金鑒》中說這個穴位“主治夢泄遺精,陰縮、五淋、不得尿、鼓脹、癭氣”。可見這個穴位可以治療的病癥很多,而且都是針對于男性的各種癥狀。
穴位位置:中封穴位于足內踝前一寸(人體的足背側,在足內踝前,商丘穴與解溪穴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具體功效:1、緩解治療胸腹脹滿、肝炎黃疸等;
2、緩解治療小便不利、遺精尿閉、陰莖痛、尿路感染、疝氣、腹痛等;
3、緩解治療腰足冷痛、踝關節扭傷、內踝腫痛、下肢痿痹等
按揉方法: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中封穴(內踝前1寸),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壓左足中封穴,手法同前。

按摩功效:清泄肝膽,通利下焦,舒筋通絡。

穴位配伍:配膽俞穴、陽陵泉穴、太沖穴、內庭穴泄熱舒肝,治黃疸、瘧疾;配足三里穴、陰廉穴治陰縮入腹、陰莖痛、遺精、淋癥、小便不利。

按:“易健平衡”公眾平臺正在陸續發布中醫基礎知識,需要的朋友請查閱標題中冠以【中基】的文章,喜歡本文的朋友請點贊、留言傳播

易健養生  健康咨詢  慢病管理

生命無價,健康有價,

健康管理,宜在當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穴位配好對;治痛翻10倍!(最全收藏版)
別有病網原創:穴位的故事236會宗:耳鳴耳聾
有一病,叫“全身筋骨疼”!解決方法只需你刺激兩個穴位
井滎腧經合
【中醫中藥中國行】小小穴位大學問——支溝穴、曲泉穴
全身不舒哪都疼,試試按摩這兩個穴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罗定市| 塘沽区| 韶山市| 湘潭市| 措勤县| 德令哈市| 永兴县| 古田县| 涟水县| 泽州县| 周口市| 葵青区| 云霄县| 盈江县| 东丰县| 卢氏县| 安康市| 河北省| 枣庄市| 安西县| 汾阳市| 福建省| 勐海县| 伊宁市| 沽源县| 嵊州市| 恩平市| 福泉市| 贵南县| 泸水县| 徐闻县| 莲花县| 凤城市| 辽中县| 七台河市| 大安市| 新宾| 高邮市| 恭城|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