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水槽在家庭裝修中的普及率高達90%,甚至很多人一想到廚房水槽,潛意識里就會和不銹鋼水槽劃上等號。
但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國家庭中根本見不到不銹鋼水槽的影子,在很多70后、80后的記憶中,大院里早上一圈人圍著一個大水池刷牙洗臉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老式居民樓里還有水房的存在
70-80年代,大院弄堂里幾個家庭共用一個大水槽,多用水泥或者磚塊砌成的,一個水槽可以兼顧洗臉、刷牙、洗衣、做飯等多項功能,既不美觀也不衛生。
80-90年代初,每家每戶不再使用集體水槽了,自己家都有了獨立的水槽,陶瓷水槽應運而生,美觀和衛生問題都有所解決。
陶瓷水槽光潔通透,也具有耐酸堿腐蝕的特性,手感十分溫潤,但是由于比較笨重,受到重擊容易碎裂,所以多用于不接觸刀鏟等金屬硬器的衛生間,也有人屈服于它的顏值用在廚房,小心呵護……
到了90年代,整體櫥柜的概念由國外進入中國,不銹鋼水槽也流傳開來,憑借自身耐臟易清潔、耐高溫造型多變、和整體櫥柜契合度高等優勢迅速占領市場。
再到后來,市場上出現了人造石、石英石、花崗巖水槽,這類水槽質感顏值極高,密度較大,不易附著油污,但是和陶瓷質地類似,重量較重且易碎。
▲花崗巖水槽
這類水槽成熟的生產線大多在國外,可能需要海淘,價格也著實不便宜,所以受眾一直不是很多,更多人選擇的還是不銹鋼水槽。
不銹鋼水槽的優秀讓它獨占市場至今,導致其他非不銹鋼水槽的占比僅有10%左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此受歡迎的不銹鋼水槽到底怎樣選。
①拉絲面還是啞光面?
不銹鋼水槽的表面因為人們對外觀和實用性的需求,有著不同的表面處理工藝。
它的價位一般在500-2000元之間,通常使用304鋼材作為原材料,表面常有絲光、拉絲、壓紋、啞光幾種表面處理工藝。
較為普遍的是啞光面,既擁有光澤度又擁有耐久性,最出名的優點是防油,但耐磨性稍弱。
▲啞光表面的水槽
而拉絲工藝打造的更加細膩光滑,手感很好,拉絲的表面抗劃痕能力較之前會有顯著提升。
▲拉絲表面的水槽
壓紋面則用凸出的紋路輕松博得耐污和耐磨的榜首,但顏值方面有些一言難盡。
▲壓紋表面水槽
所以在選擇上更加推薦拉絲表面的水槽,日常小劃痕一般不會留下很明顯的印記,關鍵是顏值還高,自帶一種高級色彩。
②拉伸水槽和手工水槽?
按照加工方式來分,不銹鋼水槽可以分為普通水槽和手工水槽兩種,手工水槽在顏值、功能上都更好一些
▲普通水槽
普通水槽又叫拉伸水槽,是由機器將一整塊鋼板配合模型一次性壓制拉伸成型,原理有些類似吹氣球,所以水槽底部和邊角會適當變薄,通常使用0.8mm厚的鋼材制作。
手工水槽并不是真的通過手工一點點敲打出來,而是通過將鋼板切割、彎折、激光焊接制作而成,不會在邊角處改變鋼板厚度,觀感上剛勁有力,線條感十足,重量也更重。
▲手工水槽
二者的區別其實可以很直觀的從外表看出來,由于機器設備的原因,普通水槽無法制作出近似直角的邊角,大多擁有圓潤光滑的邊角,而手工水槽可以彎折成更小的邊角,這種邊角稱之為“R角”。
手工水槽小R角不僅在顏值上更好,在整個水槽空間利用率上也更高。
除了用外觀區別二者,也可以觀察水槽背面,拉伸水槽整個水槽槽體都是光滑的,手工水槽是由鋼板焊接而成,所以邊角相連處通常有焊接的痕跡。
手工水槽價格要普遍高于拉伸水槽,但質量也更好,條件允許建議選擇手工水槽。
③ 大小
廚房裝修時,除了特殊定制的水槽,一般都會選擇現貨成品,常見的雙槽水槽尺寸大多在70-80cm x 40-45cm之間,單槽尺寸并沒有固定,需要根據臺面尺寸選擇。
▲常見的雙槽水槽
要注意的是,櫥柜臺面寬度最好大于水槽寬度10cm以上,但水槽到臺面的距離要留的近一點,留太多的話洗碗時會不自覺的往前伸,時間長了腰部自然勞累。
說到櫥柜還有一個臺面制造高度差的做法,應該很多人聽過,就是將灶臺櫥柜降低,水槽櫥柜升高來符合人體最佳操作高度。
▲高低櫥柜
④ 深度
關于水槽的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一般水槽深度都是控制在18-23cm左右。
這個范圍內的水槽深度比較符合人體工程學,而且同時比較節約用水。
水槽深度小于18cm容易濺水,太深的話不光費水而且需要彎腰操作。
▲深度太淺的水槽
如果家里已經是淺水槽,每天都有濺水煩惱的同學也可以在龍頭上加裝起泡器來緩解水壓濺水情況,起泡器會在水流中混入空氣,讓水流沖擊力降低減弱噴濺,還能大大減少用水量。
▲水龍頭起泡器
有個選水槽深度的小竅門教給大家,購買水槽和定制櫥柜時可以站定,伸手探水槽底部,一般大半個手掌能接觸到槽底便是最合適的高度。
將這個問題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選擇單槽雙槽就和豆腐腦吃咸還是甜一樣難分勝負。
雙槽一般都是一大一小兩個水槽,可以同時進行不同工作,一邊洗碗一邊洗菜,衛生干凈,合理區分。
只要大水槽的長度≥35cm的話就完全可以搞定日常洗刷刷,畢竟一般的砧板和鍋的尺寸都在28~40cm之間。
▲雖不能完全放進但清洗可以
聽上去很是合理實用,但隨著單槽的興起,大家紛紛跳票,究其原因則是那些腦洞清奇的商家,既想要整體尺寸小,又想要雙槽分工,導致兩個槽都很小……
▲鍋都不能洗的水槽=廢物
至于單槽,其實興起的原因是因為廚房太小……說起來還真是無奈,像上面那種尺寸小還要強行做雙槽的就不要勉強了,合并成一個單槽利用率立馬上升
▲臺面空間小單槽利用率更高
單槽的特點就是大,能把鍋碗瓢盆一起放進去洗刷刷,但單槽比較費水,洗小件的東西都需要放不少水。
大多人會選擇在單槽上放置瀝水架“偽裝”成雙槽以便分工和省水。
尺寸稍小的單槽往往放上瀝水架置物架就會變得局促,經常抬手就會碰到甚至掀翻,長度65cm以上的大尺寸的單槽還是更為適合。
說到底,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所以……你們的豆腐腦到底吃甜還是咸?
水槽安裝就是在定制好的廚房臺面上按照水槽大小切出一個孔位,將水槽放進去,利用工具或者水槽自身與臺面相固定,較為簡單的方法是臺上式。
只需要直接將水槽放進開好的孔位中,架在臺面之上即可。
但水槽和臺面接觸的地方會用玻璃膠固定,加上有落差不方便清理,往往時間一長便會發黑老化。
為解決這個問題,臺下式安裝出現,就是將水槽固定在臺面的下面。
杜絕了臺上式永遠高起的落差和臟兮兮的玻璃膠,清潔時可以直接把臺面上的殘余一掃而光沖入水池中,臺面上的水也可以輕松的流到水盆里。
▲臺下式
臺下式也分為階梯式和無階梯式兩種,有階梯式方便搭配各種輔助配件,比如瀝水籃、水槽砧板等,而且對臺面開孔的要求比較包容。
而無階梯式便對臺面開孔較為嚴苛,誤差稍有過大就會導致積灰現象發生,所以選擇這種方式對安裝師傅的技術有一定要求。
▲臺下無階梯式
為了保證臺下式水槽的安全性,固定使用的膠并非玻璃膠,而是一種粘結力更強的云石膠,云石膠是一種專門的石材用膠。
粘結面要清潔干燥,若粘結面過于光滑,必須要打磨粗化,一般在臺面背面,使用石材壓條,讓壓條和臺面牢牢粘住,固定臺下水槽。
▲邊緣小塊的就是壓條
很多人擔心臺下式水槽的承重問題,正常按規操作的臺下盆,云石膠干了以后會十分牢固,再加上石材壓條的支撐,較重的石材水槽一般承重50kg,不銹鋼水槽更是能達到200kg左右,裝滿水洗鍋洗碗是沒有問題的。
咳咳,如果安裝師傅和你說臺下式承重不行不能裝,那多半是他技術不行。
還有一種較為少見的臺中式安裝,臺中式就是在臺面切面上切出一個和水槽面板厚度一樣的切面。
放入水槽后和臺面平行,幾乎沒有落差,視覺上十分美觀震撼
▲接縫處基本沒有落差
但想要做到落差極小,制作安裝的難度非常高,往往收費高昂還達不到理想效果,很少有人選擇。
還有就是一體式臺面,整個臺面和水槽之間無縫連接,常見于不銹鋼臺面和人造石臺面,也一般多為定制產品,可以拗別人拗不了的造型,也沒有縫隙藏灰的情況,但價格頗高。
選擇安裝方式時建議盡量選擇臺下式、一體式,那種臺面殘余統統推入水槽的感覺簡直太棒了,臺中式在國內很難遇到合適的安裝師傅,現階段不太建議嘗試。
垃圾處理器
科技的進步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懶惰,人類可能已經懶到連垃圾都不想倒了,垃圾處理器已經越來越多的進入中國家庭。
需要注意,大部分垃圾處理器的接駁口都是圓形接口,如果有的水槽采用了方形下水口,則是無法安裝垃圾處理器的。
這種下水口可以購買專用的方口轉換器,便可以裝配垃圾處理器使用。
▲方口轉換器
安裝垃圾處理器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是石英石、花崗巖之類的石材水槽,垃圾處理器工作時的震動很有可能會震裂水槽……
后置下水口
對于寸土寸金的都市,水槽下方的櫥柜空間是不可能放過的,每一寸空間都必須利用上,所以正中的下水管還是十分礙事的。
建議選擇后置或者偏置下水口的水槽,這樣水槽下方的櫥柜變大,甚至可以裝抽屜。
如果已經購買了下水口正中的水槽,也還是有補救措施,將下水管整個換成后置下水管即可,十分簡單。
我是裝小蜜,互聯網第三方家裝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