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里,風清揚傳授令狐沖“獨孤九劍”時,反復強調的:招是死的,人是活的。
學會在適當場合采用是適合的說話方式,如獲珍寶……
關注當下 避免想法滿天飛
在工作交流中,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習慣,就是容易在交談過程中因某件事情而引起想法的變動。
有些朋友在一個談話進行的同時,腦子里還在亂七八糟想著其它的事情,比如我要去看看那個事情怎么樣了;我有一個想法太好了;等下一定要……這樣的結果會使談話效率低下。
避免這種情況的辦法只有一個:處在當下,活在當下的情境中,抱著好奇心與對方交流,當下最重要的是你面前的這個人,不要想其他的事情。
不要老想著分享自己的經驗
自身經驗與學識越豐厚,我們越愿意分享,我們期待自己的分享能夠給他人帶來幫助,但卻忽略了交談的對方并不是這樣想的。
如果你想在交談中表達自己的觀點,那么用探詢的口氣,遠比那種以過來人的口吻更容易引發大家的共鳴。
避免用“不”字開頭
談話中對方最敏感的是說“不”,
“你的觀點不對、你的意見我不同意、……”長期的教育使我們相信事情是二元論(不是對就是錯)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確的。
因此習慣性的先否定對方,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卻不知,這種表達意見的方式會使談話走向爭論、對抗、辯論,最終可能會以不愉快的一拍兩散收場。
多用開放式的問題
開放式問題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打開我們的談話,讓更多的想法、思考與意見獲得表達。我們可以選擇用“誰、什么、何時、何地、為什么或如何”來做開放式提問。
有個例子:項目經理在現場與客戶聊天:“您現在感覺到我們公司的實力了嗎?”這樣詢問的答案只有“是”或“不是”……
這是標準的尬聊啊
如果我們這樣問:“是什么讓您這么肯定我們公司呢?您對您的項目感覺是什么樣子的?還有呢?”效果顯然不同。
一方面讓客戶心理我們公司的實力保有認同,另一方讓客戶把自己的項目和公司提供的服務連接到到一塊展開聯想,先入為主,加深認可。
開放式的問題,更容易讓對方描繪具體的情境,獲得更深入交談的可能性。
關注談話本身 更容易凝結出想法
一個好的談話進行的過程中,好的想法是自然而然冒出來的。
這種自然而然的關鍵在于,當他人發言的時候,你要關注于談話本身,而不是關注于一會兒輪到我發言的時候,我應該如何措辭。
交流,重要的是走心走心再走心
不要恐懼說“不知道”
夸夸其談者一定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談話者,遇到夸夸其談的項目經理,閃人要快!
可能有的伙伴希望自己為大家所重視,但最好的辦法是在談話過程中謹言慎行。別因為自己的莽撞成為不受歡迎的,也不要因為不懂裝懂影響到大家的情緒與氛圍。
畢竟項目經理需要解決具體問題,不需要有太多的戲。
鼓勵分享 拒絕比較
當一位客戶和項目經理說起最近自己那個項目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位經理順勢提起了前兩天剛完成并發表的一個項目,然后開始介紹他是如何處理的、當時遇到了哪些困難的、后來怎么交涉的等等,相談甚歡,客戶獲得了解決思路,后續合作不斷……
任何人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遇到的東西可能會完全不同,才有了大家交流的必要和可能性。
功利的比較分析,不如友善的分享
重要的事情真的需要說三遍嗎?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是前些日子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個梗。不過如果你在談話的時候,不斷重復自己說過的話,恐怕大家對你的觀感會有所改變。
畢竟沒有人愿意與一個很強勢的、咄咄逼人、不那么容易打交道的人。
簡明扼要 別說廢話
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尤其是當對方表達出對你的事情感興趣的時候。
我們總是容易犯祥林嫂的錯誤,事無俱細的把細節陳述給對方,可做項目不是談戀愛,我們要的是思路清晰。
談話中盡量做到簡明扼要,那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越少越好,人們更關心你是個什么樣的人,和你在一起能夠產生什么樣的聯結。
我們需要認真傾聽
柯維博士曾經說:我們大多數人不是為了理解而傾聽,而是為了回應傾聽。
在會議室里,我們有多少的傾聽是為了理解對方的立場與觀點,而不是為了反擊、抓住對方發言的漏洞以給他致命一擊?
傾聽,需要抱有一顆好奇心,發現、聆聽、探詢每個人的觀點,深深地知道每個人背后都有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