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參加過九年義務教育,學會了如何做個好孩子。也可能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知道了如何在社會為人處世。
但是很少有人去系統的學習過,如何成為好爸媽。培養孩子,大家都是第一次。
別不信,培養孩子這些坑你踩過多少?
一:家庭氛圍直接影響孩子性格
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當下年輕人感情來的快褪去的也快,吵架、離婚乃至家庭冷暴力。第一傷害人其實是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也是最最重要的生長環境。中國的一句俗語“有其父,必有其子”
家庭的氣氛和教育,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待人接物,各位家長在你們大吵大鬧的時候考慮過你們孩子么!在準備迎接新生命到來時,好好問問自己:我做好準備了嗎。
二:不尊重是最失敗的教育方法
孩子還小,要什么臉面。棍棒底下出孝子。誠然偶爾的懲罰教育會讓孩子改變壞習慣。但是不尊重,隨意打罵,把孩子當做出氣筒這是不對的。
有些父母無法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將這些沒消化完的情緒傾倒在孩子身上,一點就著開始指責孩子。
還有一些為了保持家長的威嚴,總是板著臉,對孩子的任何事情表現出不屑一顧。這種行為,會逐漸讓孩子對家長缺乏信任,開始自閉,甚至叛逆。
三:望子成龍鳳,盲目加壓
自己沒考上的大學,我孩子必須考上。自己沒掙大錢,孩子以后必須掙大錢。自己覺得自己很優秀,我孩子就不能笨。
人生對自己最大的負責是,能夠自己選擇生活。父母應該是孩子的肩膀,孩子不應該成為炫耀的資本。
你掙錢,上學都是為了你的夢想或者更好的生活。請你也給孩子孩子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四:孩子沒成年時,別讓他做你的情緒配偶
有些父母可能會在孩子面前控訴某人的惡行;有些會訴說自己的痛苦……孩子可能會覺得對不起父母,覺得父母中某一方太可憐,自己必須要替另一方照顧他們。
一般有這種心理的孩子會特別懂事,甚至特別順從、討好,只要能減輕父母的痛苦,他們會不惜犧牲自己的需要。
那些無能為力的孩子會怎么辦?
他們會將自己從家庭中“隔離”出去,逐漸成為局外人。多父母會以為自己的問題沒有影響到孩子,殊不知孩子逐漸變得不愛說話,敏感,甚至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