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延遲滿足感: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最有名的故事: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 Walter Mischel 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他招募了600多名四歲的兒童參與這個實驗,在實驗開始時,他在每個孩子面前的桌上都放了一塊棉花糖,并且告訴他們,如果不立刻吃這塊糖,而是等15分鐘后再吃,他們就可以再得到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結果是,每三位孩子中有兩位吃了棉花糖,有的孩子等了一分鐘、有的等了五分鐘、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鐘。而剩下1/3沒有吃的孩子,他們會看著棉花糖,不斷往后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過唱歌、踢桌子、閉眼睛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4年后,他找到了當年參與棉花糖實驗的孩子進行了后續調查,他發現當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競爭力”, 可以進入好的大學,高考(SAT)成績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210分。至此,他提出了一個重大的發現:自控力,也就是延遲享樂的能力,是決定孩子今后成就的重要關鍵。
怎么利用延遲滿足感,培養自控力:
1:要學會和孩子談條件:
孩子在上幼兒園以后就不能任由他的性子,家長要學會和孩子談條件!上學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特別自律。自習課上別人都在玩笑打鬧,只有她在認真寫作業。于是我請教她怎么做到的,她的回答讓我大跌眼鏡:我不是自律呀,只是在學校如果我能夠完成作業,回家后媽媽就允許我看喜歡的電視劇。
2:在孩子獲得物質的過程中設置障礙
也就是說給孩子東西不要一次給完,而是要像分期付款一樣逐漸給孩子,提升他們的自控力!比如孩子要買一臺電腦,可以告訴他這次成績達到多少就能獲得1000元電腦基金,幾次之后再給他想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同樣需要忍耐暫時不能獲得電腦的過程,學會在困難面前堅持。
3:學會延遲孩子欲望
孩子的每個欲望,家長不是都要滿足。否則孩子會產生不勞而獲的心理。長大以后也會缺乏同理心,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會變得自卑,或者會采用不法手段!
比如,當孩子和自己要很貴的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這個月用來買玩具的錢已經用完了,如果你買了這個玩具那你就不能買其他的了,你可以等過幾個月再買!”
培養孩子一定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和度,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夠讓你的孩子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