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醫生,和我一起學健康,漲姿勢~
拍照時,邊上的人“高你一等”,為了畫面的和諧,你是不是會踮腳來湊?東西放得太高,你是不是會踮腳來取?高處的景色太美,你是不是會踮腳眺望?
這個你不經意間的小動作,可是流傳多年的養生法!在具有800多年歷史的中醫導引養生術八段錦中,就有提及。
書中寫到“背后七顛百病消”,看似神奇究竟是什么原理呢?
原來,是通過踮腳,會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柔和地震蕩,按摩到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養生功效。
1、供給心肌足夠氧氣
當你踮起腳尖的時候,雙側小腿后部肌肉會收縮,這時候擠壓出的血液量,跟心臟脈搏的排血量幾乎相當。
這樣做,血液會供給心肌充足的氧氣,有益心臟、心血管的健康。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踮腳不會損害膝蓋,這對于很多膝關節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來說,可謂是簡單又適宜的鍛煉方法。
2、緩解壓力,消除疲勞
通過踮腳,鍛煉了小腿肌肉和腳踝,可以緩解下肢酸脹感,解除疲勞。
踮踮腳,還可以改善腦部氣血循環,活躍頭腦。
如果長時間用腦集中,頭腦容易發暈,不妨試試一邊踮腳后跟,一邊深呼吸,給大腦充充電,緩解緊張的壓力。
3、小便通暢
對于男性小便不暢,在西醫看來,由前列腺導致。中醫的角度,是由于膀胱氣化不利造成。
堅持踮腳,刺激腳跟正是治療前列腺病的訣竅,還可健運膀胱,緩解小便不暢問題。
4、補腎氣
如果怕冷畏寒、下肢容易浮腫,往往是腎氣比較虛弱的表現。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上面有很多的穴位,其中一個就是三陰經,踮起腳尖時,會刺激到這個穴位。
做這個簡單的運動,有助于補腎氣,改善腎臟功能。
5、緩解腰痛
風寒濕邪一旦入侵膀胱經,會導致氣血不暢,腰自然會痛。通過踮腳尖,會刺激到膀胱經,起到開通經氣的作用。
因此,若想緩解、消除腰痛,可每天快走半小時左右,并在快走基礎上增加踮腳走,兩者交替進行。
走、站、坐、臥都能做
每天堅持踮踮腳,你會發現以上奇效就在你身上發生。它是一種不需任何器械設備,也沒有時間、地點限制,想做就能做的養生動作。但在不同情境下踮腳姿勢各有講究,現在大醫生帶著大家一起來解鎖。
1、走,可以踮
公園散步時,可以踮起腳尖,慢慢地走。用不著全程踮著腳走路,累了正常走一段,再踮著腳走一段,2種輪換著來。
一次走多少步或者多少組視自己的情況,根據自身體力而定,感覺舒服、輕松即可。
2、站,可以踮
每天吃完飯,休息的時候可以踮;排隊購物時,坐車沒座位也可以踮。做法如下:
1.慢慢踮起腳尖,腳趾緊抓地面。
2.重心從腳尖落到前腳掌,身體放松。
3.停留5-10秒,腳跟輕撞地面,引發柔和的震蕩。每天可重復數組。
如果平衡力比較不好的話,可借力扶著支撐物做。
3、坐,可以踮
對于久坐一族,這個動作真是他們的福音。比如在辦公、打牌、下棋等,每過1小時,做一次踮腳運動,可避免因坐得太久下肢麻木。
坐著踮時,兩腳要并立,以腳尖作支撐點,緩緩抬起腳跟,停留20秒左右,緩緩放下,可連續做50次。一天可反復做數組。
4、臥,也可以踮
睡眠是一個陰生陽降的過程,睡前想太多,陽氣集中在頭部,陰不生陽不降,導致你難以入眠。
這時候可以試試踮腳,把注意力集中到腳尖,引導氣血下行,讓你更好入睡。具體這樣做:
仰臥平躺,兩腿并攏伸直,雙腳腳尖往上勾,盡量讓小腿和腳掌保持90度。
手臂伸直,手掌朝下,靜置10分鐘左右,一般就會有困倦之意。若仍無睡意,可以5分鐘后再做一次。
踮腳,一個簡單卻有奇效的養生動作。每天踮踮腳,身體氣色都會好!
但大醫生在此溫馨提示,踮腳不能心急,循序漸進為宜。有疼痛感也不用擔心,可休息幾天,用熱水泡泡腳很快就會好了。
另外,老年人在做踮腳運動時,最好有家人陪著。一次運動十分鐘左右即可,切忌用力過猛,以免損傷筋骨。
歡迎分享,讓我們踮起腳尖,
離健康更近一步~
——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收藏
有什么想說想問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大醫生會及時為你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