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屬春茶品質最佳。巖茶依據季節下分春茶、夏暑茶、秋茶和冬茶(也叫冬片,下文以冬片概稱,十月份寒露節氣后制作),其中一般情況下武夷巖茶的品質是春茶品質最好,滋味最好,醇而較厚。冬片的香最好,但是茶湯相對更薄,受焙火程度的影響,茶湯稍微渾濁,這和茶樹的生長環境有關
眼看著武夷山又要開始做冬片了,關于巖茶的春茶與冬片的那些事,小雄 給茶友們分享幾招要點,來辨別春茶與冬片!
巖茶一般一年只會采摘一至兩次,分別為春茶和冬片。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開采,采制時間在四月底至五月中旬;冬片一般在寒露后立冬前開采,采摘時間在十月中下旬,上市時間為十一月中下旬,因此武夷山的冬片實際上是在秋季采制的。
要點一:滋味的鑒別
春茶:春茶因為其經過一整個冬季和一個春季的積累,這兩個季節云霧多,光照少,茶樹在低溫環境下生長較慢,內含物質成分豐富。
因此,春茶的滋味更濃厚,回甘更持久。
冬片:冬片生長時的光照較充足,茶樹生長快,因為生長快而導致茶鮮葉的內含物質積累不足;并且冬片的光照和日照量大,云霧少,茶鮮葉中的兒茶素含量會增加,而兒茶素是茶葉苦澀味的主要來源之一。
因此,冬片的滋味較淡薄,會偏苦澀味。
要點二:葉底的辨別
春茶:首先可以從葉底的顏色上區分,春茶因為多是焙了好幾道火的,它的葉底顏色會偏深(如褐黑或是墨綠);其次因為春茶鮮葉的葉質較肥厚,所以葉底較厚實。
冬片:首先因為冬片的底子不夠好,大多是焙得比較輕、次數少,所以它的葉底顏色會偏黃(或偏綠);其次也是因為內含物質積累不足,所以葉底較薄;最后由于光照充足,適合制茶時的做青和走水,因此葉底的綠葉紅鑲邊較明顯。
要點三:香氣的辨別
春茶:香氣會更加馥郁、豐富。
冬片:冬片會有冬味,有些人會覺得它還帶有“悶味”(具體的感覺還是要親自品嘗才能完全體會得到)。
二者相比:春茶的香氣比較穩,富有層次感;冬片的香氣比較飄,顯得較單一。
春茶就像千層糕,扎實,富有層次感;冬片就像棉花糖,輕飄飄的,甜香但口味較單一。
要點四:茶湯色澤的辨別
春茶:春茶的茶湯比較透亮,多數茶湯色澤為橙紅色。
冬片:冬片的茶湯相對而言沒那么透亮,多數茶湯色澤為橙黃偏綠。
要點五:耐泡度的辨別
春茶:內含物質豐富,可以泡八道水以上,具體要依照其山場和工藝決定。
冬片:因為內含物質積累不足,通常情況下,會比春茶的耐泡度低一些。
春茶和冬片的辨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不能以偏概全喲!這些要點只是方便大家在辨別巖茶時,作為一個參考,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喔!因為巖茶實在太深奧了,工藝太太復雜了,變數太太太多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春茶品質好,但是冬片也是有一些優點的,比如它的香氣高呀,而且冬片價格會比春茶便宜一些的。冬片也不容易呀,所以茶友們不要對冬片有成見喔!
Ps:武夷山的好山場(如正巖茶區)是沒有冬片的,這些山場為了保證春茶的品質,基本上是一年只采摘一次,因此如果有人說那是正巖的冬片,多數是在忽悠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