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突破天性》|良舟工作室解讀

?關于作者

布賴恩·利特爾,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在人格心理學、動機心理學等方面有很多開創性研究,同時也是超級明星演說家,被外媒稱為“羅賓·威廉姆斯和愛因斯坦的結合體”。


關于本書

本書是布賴恩·利特爾為我們深刻揭示人的性格本質與原理的重要著作。本書告訴我們,性格隱藏在人的每一個表情和每一個動作下面,對每個人的成功與否、幸福或不幸,有著重要影響,但性格并不是生來如此、不可改變的。每個人都擁有改變性格,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的力量。


核心內容

本書用大量臨床案例和科學研究作為支撐,探討人的性格與生活、健康、幸福等的關系。性格既有穩定特質,也有自由特質。自由特質來自人們做每件事的特有動機,包括目標、抱負、個人計劃等,是你最看重的那些事物。而這些事物,會塑造性格,并影響人的成功與失敗、幸福與不幸。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音頻為你解讀的是《突破天性》。這里所說的天性,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性格。當然,心理學家更愿意把它稱為人格。作為一個學術概念,人格指的是個體內部心理特質和機制的集合,它非常穩定,并且有特定的組織結構。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里的“人心”,其實就是人格心理學研究的“人格”。而我們平時所說的性格特點,就是人格心理學中所說的心理特質。


性格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呢?首先,它是我們評價他人和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比如說,我們會認為一個人善良、勇敢,也可能會認為他敏感、暴躁、容易生氣。這些都是別人通過行為留給我們的心理印象。而對于我們自己,我們也會評價自己是內向或者外向,是堅強還是懦弱。其次,性格隱藏在我們每一個表情和每一個動作下面。性格對我們做一件事情的動機和態度,還是做這件事情的方式,都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因此有人認為,一件事情最后的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原因千萬條,性格第一條,而我們經常聽說的“性格決定成敗”,其實就是這么來的。


性格如此重要,所以自古就有學者不斷想要去破解人類性格形成的密碼,希望有一天能夠掌握性格的編碼方式。因為這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掌握人生。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性格被認為是遺傳帶來的,天生不可改變,這也是性格也被稱為“天性”的原因。直到20世紀中期,心理學家發現,有時候人們會表現出和平常不一樣的狀態,比如一個內向的人可能會在某次活動中表現得特別活躍。而一個性格粗暴的人,可能會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表現得特別溫和。為什么人們會有這種表現呢?通過研究這種看似偶然的現象,心理學家發現,原來,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性格,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


本書的作者布賴恩·利特爾,就是這類心理學家中的佼佼者,他是哈佛大學性格心理學教授。事實上,他自己就是性格可更改理論的最佳說明案例。他從小性格內向,喜歡獨處,害怕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但是今天,他已經成了一位明星演說家,連續三年被哈佛大學學生評為“最受歡迎教授”。在他看來,你的行為、性格,都由你最看重的事物塑造而來。而一切成功與失敗、幸福與不幸,都取決于你如何去塑造。


下面,我們就從三個部分來講講布賴恩教授的理論,看看他會如何幫助我們突破固有的性格,掌控自己的人生:


第一部分,為什么說我們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第二部分,我們如何突破現有性格的約束?


第三部分,我們應該注重哪些性格特質?


第一部分

我們先來聊聊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說我們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需要先來統一一下對性格的認識。從概念上來講,性格就是一個人在與外部世界相處時,他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是怎么樣的。這句話是不是不太好理解?那我換個說法,所謂的性格,就是在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點。在這里,我們需要向你強調一點,我們一般說的性格特點,只是那些表現出來的穩定心理特點。事實上,人還會偶然表現出一些與他性格相反的特點。比如,急性子的人,會在有心事的時候變得沉默寡言。而慢性子的人,平時辦事慢條斯理的,但是發起火來可能也會口不擇言。之所以會這種現象,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因為每個人不僅有穩定的人格特質,還有自由特質。而自由特質,恰恰是我們可以改變性格的關鍵。


我們先來看看穩定特質和自由特質有什么不同。


穩定特質,其實也被稱為內在性格,它是一個人自身比較穩定的性格特質。比如當我們在給自己的性格貼標簽的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屬于外向或者內向,是不是比較敏感等等,這就是用穩定的人格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一般來說,我們身上這些相對穩定的特質是沒法改變的,因為它的形成主要來自遺傳基因和社會因素。


遺傳基因對穩定特質的影響,主要來自大腦結構和十分微妙的腦神經系統。細致的科學原理當然非常高深,在這里我們舉個例子來幫你理解。比如你在醫院的新生孩子身邊發出一點聲音,有的孩子會尋找聲音的來源,而有的孩子會看向聲音來源相反的方向。那么,尋找聲音方向的孩子,他可能會成為性格比較外向的人,而轉過頭去的孩子,未來的性格就可能比較內向。性格成長的這種趨勢,和嬰兒生下來時候的大腦結構和腦神經系統有關,這是基因決定的。


當然,基因只是決定了你最初的性格傾向,但這個性格傾向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馬上就會有第二個因素加入進來,那就是社會因素。一個人身處的文化環境,比如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等,都屬于社會因素。這些影響非常深遠,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中各有特色。比如前面轉過頭去的嬰兒,本來更可能發展出外向的性格,但如果他是一個東方人,東方文化中的含蓄和謙讓,可能會讓這個孩子的性格變得不那么外向。


以前的性格心理學研究性格的時候,到生物來源和社會來源就結束了,這也符合我們一般的直覺,好像決定性格的就這基因和環境這兩方面。但是我們前面說過,一個人的性格除了受到穩定特質的影響,還會受到自由特質的作用。


自由特質被稱為我們的外在性格,就是我們為了一個特定的目標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質。這些自由特質,也就是和我們自己不太一樣的性格,其實與我們的天性并不矛盾,因為自由特質來自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特有來源。那么你可能要問了,什么是特有來源呢?其實就是你做每件事的特有動機。通俗點說,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目標、抱負和個人計劃,這些都會深深影響你的行為。比如說,本來內向的你,為了得到某個工作機會,硬是逼自己練習當眾演講,這就是你為了特定目標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特質。因為每個人的目標、抱負、個人計劃,都是獨特的,所以作者叫它特有來源。


比如說,一個從小性格本來可能是偏向內向的少年。因為職場的壓力,可能會在長大成人后的一些場合能夠侃侃而談。而一位本來文靜羞澀的姑娘,也可能會因為要在自己心中的男神面前表現而變得開朗大方。作者認為,為什么人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的關鍵,就是因為自由特質會受到特有來源的影響,我們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和環境塑造的,如果我們的個人動機和計劃能讓我們超越基因和環境的影響,我們就可以慢慢變成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


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原因有很多,來源也很復雜。基因和環境會塑造你的內在性格,但特有來源會驅動你做出一些特定的行為。這些行為不符合你的內在性格,但一樣會被你身邊的人看作你性格的一部分,成為你的外在性格。而這個外在性格,其實是你突破內在性格,發揮自身性格能動性的外在體現。以上就是我們所講的第一部分內容。

第二部分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我們怎么做才能調控自己的性格特質呢,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講的第二部分,我們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性格?


我們前面已經談到了,決定一個人性格的原因有三個:生物來源、社會來源、特定來源。其中生物來源和社會來源,會使得這個人的性格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在許多特定的情境下,真正迫使他做出行動的,其實是那個特有來源。而特有來源前面講到了,就是一個人的目標、抱負和計劃。作者建議,想要更好地改變我們的性格,我們首先需要制定針對自己的個人計劃。


什么是“個人計劃”?通俗地說,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正在做的事情或者計劃去做的事情。這個事情不是一瞬間就能完成的行為,而是一系列具有延續性的行為。而且,個人計劃是處于某種背景中的行為。比如,你打算去給朋友買一份禮物,是因為她的生日到了,買禮物就是你的一個個人計劃,而過生日就是產生這個個人計劃的背景。


個人計劃聽起來如此簡單,不就是安排我們平時中要做的事情嗎?怎么可能幫助我們改變性格呢?作者認為,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你會制定怎樣的計劃,你會如何實施這個計劃,這一系列想法和行動,其實本身就反映了你的性格,而你執行計劃的過程,其實也是不斷塑造自己性格的過程。所以,為什么別人的個人計劃就能幫助他突破天性獲得成功,而你不能?問題可能并不在于你有沒有個人計劃,而是制定個人計劃也是個技術活兒。


下面我就來為你介紹一下,一個好的個人計劃應該是怎樣的。它必須符合你的性格,而又能突破你的性格。就像時下那句挺流行的話:要突破舒適區。作者建議我們從三個維度去分析我們的個人計劃是否合理。


第一個維度,你要問問自己,你是你個人計劃的真正發起者嗎?這個問題主要是看你制定計劃的自發性如何。因為有些個人計劃,可能是環境和他人對你的要求,而你自己本身是抗拒的。比如你個人計劃中出現了減肥這件事,這可能是家人對你的要求,如果你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認同減肥的必要性,那么計劃執行起來就會遇到各種問題。


第二個維度,你的個人計劃是更有意義還是更有可操作性?我們在做個人計劃的時候,自己要先評估一下,完成度高不高、可操作性強不強。我們需要注重計劃的實際性,而不是羅列出一堆遙不可及的目標。沒有可操作性的計劃,自然不是一個好計劃。


第三個維度,個人計劃跟其他人正在推進的計劃是否存在有效聯系?我們需要把個人計劃系統看成一個整體,在這個系統中,你的計劃如果能和身邊的人存在有效聯系,實現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這個人可能是你伴侶、親人,或者重要的合作伙伴。盡量多地與身邊的人連接起來,促使環境的力量給你加持,這對一個好計劃的完成也十分重要。


當然,你可能已經是一個擅長制定計劃的人,制定計劃不是你最難的地方,如何持續地執行計劃,才是你最大的難題。因為許多很好的計劃,我們一開始做的時候都興致勃勃,但不久就會疲軟,漸漸失去動力。關于這一點,作者也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案,幫助你在動力不足的時候繼續前進。第一個是重新認識個人計劃中的核心計劃。第二個是重新界定你的個人計劃。第三個更重要,你可以重新調整自己的個人建構。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方法,那就是重新認識個人計劃中的核心計劃。前面我們說過,一個人的生物性格和社會性格所具備的慣性是非常大的,想要讓一個強大的動機驅動你突破慣性,形成新的性格特質,那首先這個動機必須足夠強大。作者認為,能產生強大動機的個人計劃,一定是你人生當中最重視的追求。而通向這些事物的個人計劃,就是你人生道路的核心計劃。如何判斷“核心計劃”呢?看看你的個人計劃中都包含什么內容,比如,我要變得有錢,我要變得健康,我要去世界各地旅游。很顯然,在這三個個人計劃中,健康決定了其他兩個計劃的可能性,那么具有決定性的個人計劃“變得健康”就是“核心計劃”。


注意,這里的核心計劃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而是你追求自我價值的核心部分。有時候我們感到疲軟,就是我們對自己核心計劃的感知變弱了,以至于好像沒那么想要完成這個計劃了。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喚起自己對核心計劃的渴望和追求。


但即便是核心計劃,不斷被喚起之后,也可能后勁不足,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難免疲憊。沒關系,還有第二個方法,你可以重新界定個人計劃,看到新的積極的結果。換句話說,就是采取一些新的視角來看待你正在做的事。


比如曾經有一個研究小組給酒店的客房服務員做了一個實驗。兩組客房服務人員每天都要打掃客房,工作辛苦而單調。于是,研究人員告訴其中一組服務員,打掃房間,有益于客房服務人員的身體健康,這是美國公共衛生局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而另一組人維持原樣,什么也不告訴他們。結果是,僅僅四周以后,被重新界定了打掃意義的這一組服務員,不管是體重、體脂、血壓、體格指數等指標,都有明顯的好轉。這就是重新提供視角,刺激你執行計劃的驅動力。


聽到這里,你可能會認為,這不就是一種“忽悠”嗎?好,如果第二個辦法你實在覺得不太管用,那我們還有第三個方法,但這個方法就沒前兩個那么容易了。作者提到的這第三個方法,就是要求你改變評估個人計劃的個人建構。


我們先來為你解釋一下什么是個人建構。個人建構其實是個心理學術語,你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我用來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標準和方式”。比如聰明或者不聰明,幸福或者不幸福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有了個人建構之后,我們每天都會根據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判斷,每個人都像一名科學家,會主動檢驗并修正生活中關于人、事物以及事件的假設。總的來說,我們對其他人的性格印象,就是來源于自己的個人建構,而且這個個人建構是動態的、復雜的以及可以被修改的。


那么為什么個人計劃執行不下去就要改個人建構呢?作者在書中舉了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人已經習慣了把人分為聰明和不聰明,他的個人建構就是圍繞著聰明或者不聰明這個核心建造起來的,他這么看待問題已經幾十年了。而他的這種個人建構,就時時刻刻地體現在他與外界互動的各種方式上。


比如當有一個人做出符合他認為“聰明”的行為時,他就會對這個人贊賞有加,百般喜愛,而一旦這個人做出一丁點他認為“不聰明”的舉動時,恐怕立馬罵笨蛋的人也是他。那么他的個人計劃出現了什么問題呢?他把自己是放在不聰明這一端的,并且只把很少的人放在聰明那一端。那一端上都有誰呢,史蒂芬·霍金、牛頓、莎士比亞等等,都是這一些人。這導致了幾乎所有他遇到的人,在他眼里都是不夠聰明的,包括他自己。所以他認為自己一輩子就只能平庸地過下去。


而如果在這個時候,給他重新更換一個個人建構,把聰明和不聰明,換成有技能的和缺乏技能的,他就會注意到,原來這個世界上是有“努力”這一回事的。因為聰明或者不聰明是天生的,而技能是可以通過努力學到的。這種核心建構的改變,相當于重新制定了個人計劃中應該努力的方向。


個人建構在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有的人擁有少且核心的個人建構,有的人擁有多個核心的個人建構。如果你的個人計劃里的個人建構系統很單一的時候,你所能做出的改變,也只不過是圍繞著這個核心建構的兩端來回改變,沒有其他太多選擇改變。但是如果你能豐富你的個人建構,你所看見的世界、你能完成的事業,將會大不一樣。


好了,這就是我們的第二部分內容,想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就要制定和執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個人計劃。我們為大家分別講解了制定計劃的三個重要問題以及執行計劃遇到困難的三個方法。

第三部分

我們制定計劃,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性格,目標肯定是為了讓自己更容易獲得成功和幸福。在接下來的第三部分里,我們就來說說哪些性格特質更容易讓我們獲得成功和幸福。


你可能在不同的場合下接觸過一些人格測試,比如簡稱為MBTI的“邁爾斯-布里格斯人格類型量表”,這個著名的人格測試表,會把你的人格類別歸入它事先準備好的16個人格類型當中。還有的測試表格,還會給相應的人格匹配合適的職業,幫你規劃人生。但是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問題:這個表格測試真的準嗎?其實作者也被很多人咨詢過這類表格的準確度,他也感到很無奈,因為從人格心理學角度看,這些表格并不可靠。


在作者眼里,如今能更加科學地解釋人格的,是“大五人格因素模型”。這個模型是人格心理學家把各種性格特質,反復歸納整合后發現的規律,在學術界相對比較權威。這個模型認為,人的性格雖然千差萬別,但歸根結底,其實用五個維度就可以概括了。這五個維度分別是,盡責性、宜人性、神經質、開放性、外傾性。人格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身上這五大人格維度的強弱,對他的快樂、健康和成就,是有著不同的影響的。


接下來我就為你細致地介紹一下,這五個不同維度與我們的成功、幸福之間有著什么樣微妙的聯系。你可以把這個模型當成一個工具,它能夠幫你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更準確地判斷,該在哪些人格維度上做些努力,才能更好地掌控人生。


在五個人格維度當中,被研究得最多的維度是外傾性和神經質。


外傾性,你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人的外向程度。外傾性高的人呢,我們稱為比較外向。外傾性低的人,我們稱為比較內向。這里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你需要外部環境給你多大的刺激。比如說你在酒吧里和很多人在一起,你是覺得舒服還是不舒服?那么外向的人就喜歡這種人多的環境和人交流,而內向的人更喜歡一個人獨處。


外傾性和成功、幸福之間的聯系,其實本來沒有特別突出,但是作者認為,這個社會把外傾性的優點過分夸大了。許多學校鼓勵孩子更加外向,而在職場上,很多公司也更歡迎外傾性高的員工。整個時代和社會似乎都在傳遞一個觀點:外向的人會更加成功,更加在這個時代中游刃有余。但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外向者的在公司的職務可能更高,獲得的獎勵也可能更多,但是真實水平最高的人反而是內向者。有調查顯示,很多成名的科學家和藝術家,他們可能沒有多少朋友,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獨處,比如牛頓就幾乎不怎么跟人來往。


所以作者認為,我們不能用單一的人格維度去給人是否能成功定性,這是行不通的。外傾性只是五個人格維度之一,我們沒法拋開其他四個來單純談論外傾性。就比如作者本人,在演講課上熱情激昂、滔滔不絕,演繹了一個十分外向的性格。但其實他的大五人格模型測試顯示,他是一個外傾性很低的人。但這并不妨礙他在特定的場合通過調整,提升自己的外傾性,短暫地表現出一個頂級演說家激情洋溢的外向風格。


外傾性是一個比較中性的特質,同樣受關注的神經質就比較負面了。神經質又叫情緒穩定性,它和幸福、成功之間的關系比較單一,是負面的。研究表明,神經質程度高的人主觀幸福感特別少,消極情緒總是比積極情緒多,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工作滿意度也低,健康程度也往往不太好。這是因為神經質的核心,其實是對環境中的消極信號敏感程度。從人體的神經系統角度來講,神經質高的人,說明這個人大腦中的海馬體敏感性過高,總是容易疑神疑鬼。


當然,你可能覺得敏感、敏銳也可以是好事啊,藝術鑒賞力強的人不就需要敏銳嗎?確實,但這其實是兩種敏銳。藝術鑒賞力強的那種敏銳,不是生物性的敏銳,而是更傾向于認知上的敏銳,而神經質的敏銳,更多的是生理層面。事實上,在大五人格維度上,有一個維度,代表的就是一個人這方面的特質。這就是開放性。


開放性指的是接受新觀點、新事物、新環境的傾向。開放的人往往對藝術和文化感興趣,喜歡獵奇。在他們的頭腦中,世界有更加復雜的理解角度和構建方式,而他們也熱衷于探索這一份復雜。所以,開放性高的人,往往創造力往往也好。而相反,開放性低的人,會拒絕嘗試新事物,安于慣例。那么如何測試一個人的開放性呢?其實有一個特別簡單的辦法。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會不會經常產生審美快感。就是你在聽到某首音樂或者欣賞某個藝術品的時候,會不會產生一種后背汗毛倒豎的感覺。如果你經常有這種感覺,那你應該就是具有高度開放性的人。


藝術品審美還是比較小眾的事情,和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的,還得數工作與生活。在工作與生活當中,大五人格維度里面的宜人性和盡責性就特別重要了。


宜人性這個特質,反映的是一個人討人喜歡的程度。宜人性強的人,更能讓周圍的人感到愉快,他們有合作精神、同情心、樂于助人。相反,宜人性弱的人就很難相處,喜歡抬杠,不友好。所以在一般的社交場景下,宜人性強的人總是更勝一籌,容易給人留下好印象。但是呢,其實宜人這個特質在職場上,或者說世俗意義的成功這件事上,相關性反而很弱。研究表明,如果以薪酬為指標來衡量的話,那些在職場中特別討人喜歡的人,通常都不太成功。這可能說明一個人是否討人喜歡,和這個人的成功沒有必然的關系,中等程度的宜人性才是最好的。


很多人認為獲得職場晉升關鍵的,還是辦事能力,這在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中體現在盡責性這個維度。盡責性這個特質有點類似我們平時所說的責任心。高度負責的人有條理、講秩序、認真、謹慎。相反,低度盡責的人就有可能散漫粗心、隨意輕率,而且容易沖動。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盡責性是個特別好的特性,但心理學家丹尼爾·耐特爾就指出,高度盡責性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雖然盡責性強的人只會在可預測的、有秩序的環境中適應力很強,但是一進入不可預測的環境,就會變得很不適應。在這種環境中,反而是盡責性弱的人,能立刻從原來的秩序中跳脫出來,更好地適應新環境。


很難說在工作中,究竟是宜人性重要些,還是盡責性重要些,可以知道的是,如果一個人同時兼備了較好的宜人性和較強的盡責性,那無疑才是更好的。


好了,這就是我們的第三部分內容,人的性格特質是不能簡單地被劃分為一兩個類型的,每個人都具有五大人格維度,這五大維度對和我們的成功與幸福有著各種微妙的聯系。

總結

說到這兒,《突破天性》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我們最后再來回顧一下。


首先,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原因有很多,來源也很復雜。基因和環境會塑造你的內在性格,但特有來源會驅動你做出一些特定的行為。所以說,我們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那如何才能改變性格呢?在第二部分,我們介紹了相應的方法。一個人想要突破天性去行事,重點是做好自己的個人計劃,尤其要不斷地去理解、體會、深入挖掘自己核心計劃的意義,必要的時候,甚至需要調整自己性格的核心建構。


最后,我們說的是在突破天性的時候,應該關注哪些性格特質。在這一部分,我們介紹了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人的性格雖然千差萬別,但歸根結底,不外乎是在盡責性、宜人性、神經質、開放性和外傾性這五個維度上各有強弱。雖然人格特質基本是穩定的,但我們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和需要,暫時調整自己在某些維度上的表現。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要突破天性太累了,改變個人建構什么的好難啊,這真的不是在違背真實的自我,塑造一個假的自己嗎?當然不是。其實,從各自的意義上來講,基因、環境、動機,三種性格來源都是自然的,展示的都是屬于你的真實性格。這本書的意義或許在于,雖然順從自己的基因和環境給你的性格特質,也可能帶來滿意的人生。但在如今的生活中,面對生活拋出的各種挑戰,你可能會有需要調整自己方向的時候,你可能遇到需要做出違背自己一貫性格的行為。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要你真的看重這件事,那你就應該勇敢地去行動,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更不要覺得這是在違背所謂的真我。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那個追求夢想而不斷突破天性的你,才是最真實的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突破天性 | 大五人格量表
科學反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突破天性 | 江山易改,本性未必難移
識人性格的利器--大五人格理論
不要為自己的未來設限 |《突破天性》
比起“你是誰”,也許“想活成什么樣”更重要 ——《突破天性》│ 書海遨游 No.20036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雅安市| 黎川县| 百色市| 平乡县| 安溪县| 绥滨县| 额尔古纳市| 阳春市| 临泉县| 太谷县| 巴彦淖尔市| 易门县| 德昌县| 荔波县| 武隆县| 舞阳县| 阜新市| 峨山| 台东县| 高陵县| 佛冈县| 尖扎县| 永春县| 金秀| 广水市| 林西县| 昭觉县| 肥东县| 新乡市| 斗六市| 区。| 遂平县| 邢台县| 汉川市| 霸州市| 祁东县| 介休市| 宿迁市| 万安县|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