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招聘求職、園區就業、企業調查數據看,當前就業招聘形勢主要呈現出“總體供需轉旺、靈活用工增加、區域供求錯配、行業分化加劇、企業大強小弱”的特點。下一步,就業政策需重點針對區域性錯配、行業性分化和中小企業困難等問題精準發力。
特征一:用工需求恢復快于求職意愿,就業難度相對下降
從需求看,企業用工需求持續向好,招聘職位持續增加。企業生產經營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缺口,2月份企業用工需求前瞻指數為64.6,較1月份提高0.8個點,連續6個月處于擴張區間。企業招聘大數據顯示,企業招聘需求仍在恢復之中,2月份企業招聘職位指數為84.6,同比增長23.1%,不過較2019年2月份仍低10.7%。從供給看,市場求職意愿有所恢復,求職活躍度仍然偏低。2月份,求職指數為92.3,同比增長13.1%,市場求職意愿有所恢復,但較2019年2月份仍低20.8%。與正常年份比,求職活躍度仍然偏低。2月份求人倍率指數高于過去兩年同期。由于求職指數同比增速小于同期企業招聘職位指數增速,求職難度相對有所下降。
特征二:季節性因素及招聘困難,推升企業靈活用工需求
目前,超過一半的企業有靈活用工的情況,并且近期靈活用工的企業比例明顯增加。2月份調查結果顯示,用工規模201~500人、501~1000人、1000人以上的受訪企業中分別有57.9%、70.1%、77.9%的企業有靈活用工。同時,45.4%的企業反映2月份靈活用工的數量有所增加。其中,用工規模501~1000人和1000人以上的企業分別有51.7%和54.0%表示靈活用工增加。在采用靈活用工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季節性因素(19.9%),其次為招聘困難(15.1%),假期補缺和項目周期因素占比也較高。
特征三:就業區域性不匹配問題凸顯,東部和西南地區企業招聘需求旺盛,中西部省會城市求職意愿高
從重點監測的55個城市招聘情況看,2月份重慶、揚州、臨沂、成都、常州、東莞、貴陽、佛山、溫州、濟南、徐州、南寧、淮安、嘉興等東部和西南城市企業招聘職位數均有20%以上的增長,其1月份招聘職位增速也超過10%。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招聘職位數增速相對偏低,東北地區大連、大慶、沈陽、哈爾濱等城市排名靠后。從求職情況看,2月份武漢、洛陽、鄭州、溫州、重慶、咸陽、南昌、南寧、西安、太原、天津等城市企業招聘職位數增速均在10%以上,其1月份求職人數增速均超過20%。對比招聘職位數增速高和求職人數增速高的城市列表,區域間供需不匹配較明顯,就業的區域結構性矛盾突出。
特征四:服務業招聘需求弱于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用工需求旺盛,行業間就業分化更趨明顯
2月份,招聘職位數同比降幅較大的主要有旅游、傳媒、網絡游戲、耐用消費品、能源礦產、廣告會展、信托拍賣、證券基金,主要集中于服務業。相應地,這些行業的求職人數降幅也更為明顯。其中,酒店餐飲業受益于“就地過年”得到較快恢復,2月份招聘職位數增長15.0%,較1月份提高29.5個百分點。中介服務、物流倉儲、文體娛樂、專業咨詢保持較高招聘需求。1—2月份,高技術產業招聘職位數增速較高,學術科研、計算機軟件、設備制造、集成電路、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行業招聘職位數增速保持在10%以上,在各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
特征五:小微企業招聘需求弱于大中企業,招聘求職均向大企業集中
不同規模企業就業需求分化,小微企業招聘職位數增速明顯低于大中企業,招聘需求向大型企業集中。1—2月份,1000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加33.6%,1000~9999人的企業增加20.0%,500~999人的企業增加18.2%,100~499人、20~99人和20人以下的企業則分別增加8.2%、8.2%、1.9%,企業規模越小招聘人數增速也較小。從求職意向看,50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業求職人數增速較高,小微企業求職意向相對較弱。
綜合來看,今年以來就業形勢總體持續向好,招聘供需矛盾明顯緩解,但就業形勢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部分企業用工缺口和招聘難度持續加大,尤其是區域性錯配、行業性分化和中小企業困難等問題需要引起關注。下一步,就業政策仍需著重解決結構性問題。一是要加大對小微企業就業支持;二是要多措并舉便利疫情常態化下勞動力流動;三是要加大對服務業的就業支持;四是加強相關信息服務和就業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