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滑向慢性病深淵,它就是——高血壓,《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中國高血壓患病人數2.45億。
很多人在測量血壓時往往只注意血壓的高低,很少會去關心脈壓差的大小,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危險隱患,脈壓差過大會增加冠心病、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1
從未被關注的脈壓差,原來這么重要!
心臟在收縮時把血液泵入大動脈,大動脈彈性擴張容納血液,此時血液對大動脈壁的壓力最大值就是高壓(收縮壓)。
當心臟進入舒張期時,大動脈在本身彈性下開始回縮,推動血液繼續流向外周小動脈,此時大動脈壁對血液的壓力最低值就是低壓(舒張壓)。
兩者之間的差值,就是脈壓差。
(高血壓高血壓通用的分級標準)
比如,一個人的血壓為120/80 mmHg,他的脈壓就是120-80=40 mmHg;如果一個人的血壓是160/70 mmHg,他的脈壓就是160-70=90 mmHg。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的脈壓差在20~60mmHg之間,如果超過60mmHg則是脈壓差過大,差值低于20mmHg就是脈壓差過小。
脈壓差大原因是什么?
脈壓差主要反應了動脈管壁彈性的問題。
由于膽固醇等脂類物質大量地沉積在動脈血管壁上,慢慢形成粥樣斑塊,導致血管彈性下降。心臟向血管給壓輸血時,血管不能及時擴張,使血液進入,血管壁受到壓力增加,即高壓升高。心肌舒張時,血管的彈性下降,血管也不能有效地收縮,從而造成低壓正常或偏低。
脈壓差增大在老年人當中發生得較多,研究發現,大概有60%~80%的老年高血壓病人都有脈壓差增大的現象。這是因為,老年人體內的血管“年久失修”,血管的彈性、柔韌性變差,在心臟收縮、血液灌注到血管的時候,血管不能及時地擴張,就會導致收縮壓升高。
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老年人的血壓會出現低壓正常或者偏低、高壓偏高,從而使脈壓差增大。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收縮壓不斷上升、而舒張壓則逐漸降低趨勢,使得脈壓差越來越大。
不少年輕人因長期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好,導致動脈加速硬化,也會過早出現脈壓差增大。
除此之外,導致壓差過大的原因還與心臟瓣膜關閉不全、風濕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以及甲亢、嚴重貧血等疾病有關。
大家在測量血壓時,除了要看高壓與低壓數值,也別忘了注意它倆間的差值。如果發現脈壓差過大,就要及時去咨詢醫生,在專業指導下進行調整。
2
脈壓差大,很危險!
脈壓差大會讓人體血管不斷適應忽高忽低的血壓,就像皮膚一會兒受到高溫度的暴曬,一會兒面臨低溫度的霜凍一樣,對血管本身和器官組織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
不僅會增加心臟負荷,而且會持續對血管壁產生壓力,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而誘發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等危險疾病。
脈壓大的患者與脈壓小的患者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及病死率會大大增加。
1、增加腦卒中風險
脈壓差的出現意味著血管不再“年輕”,柔韌性較差,在高血壓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現破裂,誘發腦卒中。
2、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如果脈壓差增大,則可能導致心室壓力過大,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
如果心肌的結構變化發生變化,心臟的儲備也會減少,也可能導致心肌梗塞。
如果很嚴重,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的風險可能更大。
3、導致室肌肥厚及心力衰竭
脈壓差增大會導致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大,為此心肌需要花費更大的力量,時長一長就會引起心室肌肥厚及心力衰竭。
4、損害腎功能
由于動脈血壓升高,脈壓差過大,人體的小動脈血管痙攣,損傷壁,可能使膽固醇更容易在血管中積聚,如果引起狹窄,腎動脈等損傷,腎功能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腎臟若出現水鹽代謝失調的話可造成腎衰、尿毒癥。
3
做到這幾點,脈壓差大可輕松改善
脈壓差大通常表現為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肢體麻木、心悸、乏力等癥狀,有時候還伴隨著惡心、嘔吐。所以面對這種狀況,大家一定要有意識去治療血壓壓差大的問題,千萬不要拖延病情,造成更嚴重的癥狀出現。
要積極地對血壓進行調理以及控制,最大程度的減少高血壓給自身帶來的風險。
1、定期進行血壓監測
對血壓有問題的人而言,及時關注血壓的情況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因此可以在家里常備電子血壓計,定期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只有了解自己的血壓波動是否處于正常范圍,才可以更好的維持我們的身體健康。
2、選擇合適的降壓藥并堅持服用
針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高壓升高、耐受性差等特點,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長效降壓藥,保證在平穩、緩慢降低血壓的同時不過分降低低壓。
高血壓常常會誘發出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壓其實不僅是控制血壓,也是在控制其他疾病的發生,所以按時服藥也是對自身健康負責
3、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
“三高”不可怕,三高給血管帶來的長期傷害才是可怕的來源。
高血壓患者很容易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異常,在合理降壓的同時,也最好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好控制在1.8mmol/L以下。
4、生活方式的改善
對于已經患有高血壓的患者而言,日常的飲食控制更是重要。
少吃高鹽食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鹽量不超過6g。這里面就包括了直接吃的食鹽,和調味料中存在的鹽,和食物本身存在的鈉元素。
少吃高脂食物,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對成人而言,每天攝入紅肉應少于75 克,攝入總量每周不超過1千克;并要優選魚和禽類,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食品。
少吃高糖食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如果高糖食物吃得過多,會讓心跳速度加快,造成血管過度收縮,從而引起血壓升高。而且高糖食物還是肥胖和糖尿病的誘因之一。
多吃水果蔬菜,任何食物都代替不了蔬菜和水果,因為蔬果中含有減少炎癥的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和植物營養素及食物纖維。吃蔬果盡量做到:量要多、品種要多、色彩要多、要吃全、要趁新鮮吃。
推薦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注意果汁不能代替水果。可以經常吃點豆制品,適量吃堅果。
適當的有氧運動(每周保持有氧運動總時間2~3小時,每次運動最好達到30~40分鐘以上)有助于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減少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體重過胖者減少體重,但忌快速減肥,以及戒煙限酒等。
這些非藥物治療堅持終身進行,對健康而言會收益更大。
5、學會調節自身情緒
人們在煩躁、生氣以及情緒波動較大時,很容易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學會釋放壓力,讓自己的身心保持愉悅,避免情緒波動過大造成血壓升高。
老生常談,但很重要,你怎么對待身體,身體就會如實的反饋給你。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長期保持這樣的健康生活方式,才能夠更好的降低我們的心腦血管風險。
參考文獻:
[1]閆軍讓.脈壓差變化對預測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01):52-53+63.
[2]王蘭蘭, 楊永利, 賈曉燦,等. 成年人脈壓差影響因素及脈壓差變化特點[J]. 中國衛生統計, 2016, 33(005):774-777.
[3]丁寶鎖, 郝玉明. 脈壓差變化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及其降壓治療[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10):1921-1921.
[4]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