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公元前28世紀左右,黃帝、炎帝就曾在陜西活動過。自周開始又有秦、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陜西建都,時間長達1480年。此外,還有劉玄、赤眉、黃巢、李自成4個農民起義在此建立政權計11年,赫連夏在定邊、長安建都24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省份。
因古為秦地,故簡稱"秦"。秦亡后,項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稱"三秦"。
陜西旅游局統計:陜西旅游資源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處,省級風景名勝2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5處,省級森林公園19處。陜西旅游資源有四個特點:一是歷史久遠,可謂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形成發展之縮影,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的完整性。二是遺存豐富,品位居著,反映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的代表性。三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千秋各異,交相輝映,具有旅游內涵構成的完美性。四是西安古城,保存完整,城墻內外古建筑成姑息養奸群,且高樓大廈林立,現代設施完備、具有古都風韻和現代城市氣息的協調性。再加上陜西的民俗文化藝術--安塞腰鼓、陜北的剪紙、各地的農民畫、以及民俗的布藝等--更進一步促進了陜西省旅游業持續穩步的發展。
在陜西的眾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中,下面十個風景名勝是不得不去的。這些地方無論是在陜西還是在全國,有的甚至在亞洲、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令人向往。
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坑位于西安市臨潼區城東6公里的西楊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園中最大的一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強大軍隊的縮影。
出土的各類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為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等幾個級別,其服飾、冠帶、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態,幾千件俑沒有一張相同的臉。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最偉大發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兵馬俑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中國第一佛教圣地---法門寺
法門寺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鳳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寶雞市96公里。 始建于東漢末年恒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1987年,寺內發現了封閉了千年的神秘地宮。地宮內部金碧輝煌,歷經千年的古物依舊熠熠放光,是國內迄今發現的佛塔地宮中最大的一個。更為重要的是地宮之內發現了令世界矚目的當今佛教最高圣物——四枚佛指骨舍利。
在這里,您可以瞻禮佛祖真身舍利,欣賞大唐皇室的奇珍異寶,追尋法門寺千年文化,領略古老文明的風采神韻。
世界保留最完好的古城墻---西安古城墻
西安城墻不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
景點介紹:西安城墻建于明洪武年間(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墻為基礎擴展形成,周長13912米。墻體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穩重堅固。自1983年開始的環城建設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墻為主線,輔以環城綠化,護城河環繞,風格古樸、粗獷,有野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環城公園。以城墻為主體,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女兒墻垛口、城門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御體系,為游客直觀了解古代戰爭提供了珍貴的人文景觀。
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
黃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稱號
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于陜西省黃陵縣城北約一公里處,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八萬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蔥蔥。軒轅黃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橋山巔的古柏中。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它位于陜西省中部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倫制作了樂器。我國后來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世界最大的金色瀑布---壺口瀑布
中國黃河上的著名瀑布。東臨山西省吉縣西部南村坡,西瀕陜西省宜川縣。黃河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瀑布落差9米,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
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巖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壺口。春秋季節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明陳維藩《壺口秋風》詩有“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句,可謂真實寫照。
黃河壺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壯觀氣勢著稱于世。
中華五岳之西岳華山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里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游的事跡;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亞洲第一大音樂噴泉廣場---西安大雁塔音樂噴泉廣場西安大雁塔北廣場位于西安著名的大雁塔腳下,是一個規模宏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46米,為目前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音樂噴泉規模宏大,體現出古都王者風范。噴泉位于廣場的中軸線上,南北最長約350米,東西最寬處110米,T字型結構,共分為百米瀑布水池、八級疊水池及前端音樂水池三個區域,既可分區獨立表演,也可整體表演。噴泉樣式多變,水柱形態各異,在燈光的映照下更顯嬌嫩、多姿。水柱騰空,四散而下,似蓮花,狀彩蝶,水珠相交,水霧蔓延,又好似千百海鷗振翅、南山茫茫云海。廣場中心還有60米高噴水柱。水柱直飛沖天,氣勢壯觀、磅礴。隨風散落的顆顆水珠,在燈光的映射下迸發出晶瑩的光潔,猶如剔透的珍珠漫天飛舞在廣場上空,旋即幻化為肆意的水霧,為大雁塔北廣場平添縹緲之氣。
此外,西安大雁塔廣場還興建有園林景觀與陜西民俗文化長廊。音樂噴泉南側,綠地環繞,青草依依,民俗雕刻散落其間,構成了別有風味的陜西文化景觀。
大唐長安,華采紛溢。大雁塔北廣場塑造出了古城西安的新景象,用清麗的水珠與多彩的生活休閑景觀延續著中華文化傳承千年的盛世華章。
秦嶺第一峰---六月積雪太白山
太白山 位于陜西寶雞,秦嶺北麓,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三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我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太白山作為秦嶺山脈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條件就更為獨特,它那高聳入云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給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為中外科學家和文人學士所向往。
太白山以其高、寒、險、奇、秀富饒和神秘的特點聞名于世,稱雄于華夏。“太白積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
中華第一女皇帝---武則天之乾陵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陜西渭北山地,蘊藏著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靈秀。在這群優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錐狀山峰中,分布著數十座中國漢唐帝王的山陵,給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為壯觀的風景線。其中,位于陜西乾縣城北的梁山因埋葬著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咤風云的女人而蜚聲中外。
乾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體內珍藏的無價文物瑰寶。關于乾陵地宮是否被盜和它體內的珍藏一直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中國西北最美麗的峽谷---金絲大峽谷
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商南縣境內,轄屬商洛市。地處秦嶺南麓連接巴山北坡,居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區。境內陸勢起伏,谷嶺相間,主要屬低山和丘陵地貌。丹江由西向南進入河南、湖北境內。商南縣內丹江劃分為丹北、丹南兩大部分。丹北為蟒嶺和流嶺的東延,山體渾圓,峰巒起伏;丹南處新開嶺腹地,山形陡峭,河谷深邃,水系發達,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植被覆蓋率高,自然環境優美,金絲大峽谷即在其中。
金絲大峽谷以窄、幽、秀、奇而聞名,河流密布、森林茂密、野生動物、植物繁多,原始生態保存完好。
亞洲第一高音樂噴泉---鳳縣音樂噴泉
鳳縣嘉陵江音樂噴泉位于嘉陵江與小峪河交匯處。音樂噴泉工程圍繞“水韻江南、七彩鳳縣”而形成,音樂噴泉基本造型27種,由水火泉、水炮泉、大型直流排、追風逐月、數碼一維等動感十足的大體量造型組成,其中擎天玉柱高噴180米,為全亞洲第一高噴。噴泉表演除了包含迎賓曲、春之聲、夏之風、秋之景、冬夢幻、輝煌頌和結束曲七個篇章。
燈光部分由開天辟地、生命永恒、天籟之聲和七彩鳳縣、鳳舞歡歌四個主要部分組成,采用單色激光燈、七彩強力燈和多彩燈等設備,配合音樂噴泉表演,使其具有靈氣。
音樂噴泉工程和燈光表演相結合,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將嘉陵江水的動與靜,水面的聚與分進行巧妙安排,使其符合自然規律。通過對水型意向的有機編織,形成氣韻流動的精神載體,奉獻給觀眾無比震撼、無比美妙的視聽享受,猶如神來之筆,為“水韻江南,七彩鳳縣”新添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