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負責人介紹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情況。
發布會上介紹,結合山東實際,深入謀劃建立中心城市帶動都市圈、都市圈引領經濟圈、經濟圈支撐城市群的空間動力機制,加快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經濟布局,推動形成雙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打造國家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1
其中,一群即為高質量建設山東半島城市群。范圍涵蓋全省16市,是國家“十四五”重點培育的城市群之一。
兩心,即持續提升濟南、青島兩個中心城市發展能級,支持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島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圍繞兩個中心城市,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規劃建設濟南、青島都市圈。
三圈,即縱深推進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這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一年之前山東提出的“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次發生了變化,改成了最新的“支持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島建設現代海洋城市”。
2021年3月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介紹,山東將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再往前一年,2020年6月8日,山東省召開區域協調發展新聞發布會,提出山東省將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發展格局,支持濟南和青島建成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
2
其實,這種變化早有預兆。
2022年1月公布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沒有再出現“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法,而是“支持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35年濟南青島進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
同樣,在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及任何跟“國家中心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相關的內容。
這里面有可能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這些目標短時間內實現的難度比較大,需要放到更長的發展周期統籌考慮。
比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一目標,《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表示,到2035年,全面達到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標準,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興學科集群、創新人才集群、技術研發機構集群,努力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
二是要緊跟國家重大規劃。比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家層面出現了新的變化。
4月12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市關于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意見》,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提出支持深圳、上海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但是“十四五”不再沿用這一提法,而是提出支持深圳、青島等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帶動形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經過綜合研判,確定將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作為青島市“十四五”階段性目標,同時提出到2035年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遠期目標,市海洋發展局覺得這樣的目標設置更加合理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也沒有沿用“國家中心城市”的提法,相關分析詳見青記2021年4月2日文章《國家十四五規劃釋放重要信號,濟青關系要有大變化》。
三是山東不再看重名頭,而是要注重實干,要更務實地苦練內功,踏踏實實地抓好產業培育和創新等具體的落地措施。
以青島黨代會報告為例,雖然沒有提及“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的內容,但在具體的舉措中,卻圍繞這兩項目標規劃了多項任務清單。
比如,在“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中,青島明確提出:
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在全球海洋城市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這些顯然都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一目標有關。
再比如,青島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 “建設一大批大科學裝置”、“ 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 全力創建海洋國家實驗室”、“做強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等重大平臺”。
而眾所周知,“大科學裝置”和“國家實驗室”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非常重要的指標。
不提名頭,更注重路徑,青島黨代會報告中透露出的變化值得深思。
3
除了對濟南和青島定位的變化,8月24日的發布會還有不少干貨信息,透露出山東在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思路變化。
一是強省會仍然是主基調,但也同時更強調濟南和青島的互動,包括三個經濟圈之間的聯動。
比如,完善濟青聯動發展機制,研究制定濟南青島雙心聯動、打造山東半島城市群濟青發展軸帶行動計劃。
培育濟青科創智造廊帶、魯南物流能源廊帶、沿黃文化旅游生態廊帶、運河文化經濟廊帶。
二是更強化省際聯動。
包括深入推進沿黃9省(區)合作,強化與冀蘇豫皖省際交界地區合作,謀劃共建省際合作區。對接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大力實施雙招雙引。支持德州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合作編制淮海經濟區發展規劃,推動魯南經濟圈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