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的青花瓷器是收藏者的寵愛,主要是因為處于清代鼎盛時期的制瓷業也處于清朝的黃金時期,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在當好皇帝的同時,都對藝術有極高的造詣,他們傾其國家財力、物力、人力生產瓷器,并能出手不凡,燒造出大量藝術珍瓷就不足為奇了。
在乾隆青花瓷器中六方瓶這樣的器型,因其工藝復雜、造型碩大、紋飾精美而倍受藏家喜愛,歷次瓷器拍賣中,青花六方瓶總是高率成交,可見這種器型是符合多數藏家品味的。
這件青花纏枝蓮花紋六方瓶,高52厘米,可以稱得上是乾隆青花瓷器中的珍品、精品。從造型、工藝、紋飾等多方面鑒賞,此瓶應為乾隆早期產品。
首先看器型。這件青花六方瓶,器型規整、碩大,屬于琢器,對燒造的技術、材料等要求很高。六方瓶的成型首先要用高質量的瓷泥做成方片后,再拼接成器。沒有高質量的瓷泥、釉料是燒不成功的,由于高溫下的膨脹系數的影響,低質量的瓷泥、釉料是很容易變形、炸裂的。所以,這件方瓶的瓷泥是用的最上好的泥料,細白致密,糯米胎質感強;青花鈷料純凈細膩,成色翠蘭,顯色沉穩;釉料也是頂級的,燒制成功后,非常厚潤,釉面閃青,胎釉觀感油潤,手感特別細柔,這些都是清三代時期的重要特征,后仿者難以企及。
其次看紋飾。這件六方瓶的紋飾也值得稱道。 器身的主題紋是纏枝蓮花紋,頸部、腹部都滿工繪畫,紋飾布局合理,口沿下繪如意頭紋一圈,頸部繪纏枝蓮花紋;肩部繪回字紋一圈,再繪如意頭紋一圈,腹部滿繪纏枝蓮花紋,腹底部繪變形蓮瓣紋一圈。六方圈足外撇呈弧形,弧面繪青花留白花葉紋。纏枝蓮花是乾隆時期典型青花點彩畫法,畫得既工整,又充滿活力,有一種靈動之感,顯示了工匠超高的繪畫水平和精品意識。
此瓶整體以滿工繪畫,纏枝蓮花繪滿瓶身,寓意“一身清廉”。
六方瓶是乾隆時期青花瓷器的典型器型,一般繪花卉紋、瓜果紋,是一種陳設瓷,而繪“一身清廉”的纏枝蓮花紋的卻極為少見。所以這正是這件六方瓶更加珍貴的原因之一。
制作這樣的花瓶,主要用于賞賜之用。但在清朝一般是用賞瓶那樣的器型,而乾隆早期制作如此碩大的六方瓶賞賜大臣,確實罕見。說明乾隆皇帝被賞大臣的清廉和才能表示了高度肯定,也一定是重臣才能有此禮遇。
再看底部。底部圈足內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寫款規整,用筆老到,是典型乾隆款。
乾隆早期瓷器相對于晚期來說,瓷器的制作要稍微簡略一些,到了中后期,隨著經濟好轉并達頂峰,乾隆瓷器制作也逐漸豪華,不惜工本,工藝復雜,紋飾繁復,但卻更顯匠俗之氣,紋飾古板、刻意而生動靈氣不足。
這件瓷器,從器型、胎骨、釉面、紋飾、底款等綜合特征來看,都顯得簡樸一些,所以應該是一件乾隆早期的官窯瓷器,造型規整、紋飾精美,胎質堅密,釉層厚潤,柔光內蘊,令人賞心悅目!
這是乾隆早期官窯青花瓷器精品。鑒賞此件瓷器,總是撫物感懷,無不為古人的藝術創造力而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