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滅六國設立帝號算起,到宣統帝遜位,中國封建史持續2132年,歷經二十四朝,共產生494位皇帝。他們或雄才大略,開疆拓土,或英明神武,定國安邦,或昏聵顢頇,喪師失地,二十四史翻完,能被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唯有此四人而已。
一、秦始皇。秦始皇的功績自不必說,駕六龍,滅六國,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結束春秋戰國以來諸侯林立戰亂不休的局面。滅六國后,嬴政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至,行同倫,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廢分封制改郡縣制,第一次真正實現了國家大統一,為兩千年封建統治創下宏偉藍圖,以后的王朝無一不是建立在秦朝的統一思想之上。秦始皇千古一帝之名,當之無愧。
二、漢武帝。漢武帝是漢朝第五位皇帝。他即位以來,創察舉制選拔人才,行推恩令平王侯之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正式成為國家正統指導思想。對外戰爭上,漢武帝積蓄國力,重用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封狼居胥,解除了數百年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將大漢之威名傳播四海,把國號變成一個族群的永遠的名字,閃耀整個世界。
三、唐太宗。李世民被稱為有史以來用兵之能最強的皇帝。隋朝末年,李淵在李世民的勸說下起兵反隋,十八歲時就統帥三軍,征戰四方,功成后受封天策上將,特許開府治事,位在三公之上,封無可封。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君明臣賢,國家吏治清明,軍事強大,多次對外用兵,先后滅十余國,唐朝聲威遠播,四夷賓服,被尊稱為“天可汗”,唐人之名遠播海外。
四、康熙。康熙是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雖然是滿人,但他在維護統一方面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抹滅的。他八歲即位,在位六十一年,平三藩,退沙俄,收歸臺灣,三征噶爾丹,聯絡蒙古諸部。自古以來,漢人王朝對蒙、藏、疆、東北等地統治薄弱,近似于無,在康熙帝的努力下,中國正式將西藏、新疆、漠北納入版圖,進行有效的統治,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雛形。
拋開民族感情和偏見,這四位皇帝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任憑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他們的功績當為世人所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