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惡性葡萄胎,
西醫疾病分類代碼 女性生殖器官腫瘤
中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病名定義 侵蝕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組織侵入子宮肌層,破壞組織或轉移至子宮外及共他器官,為滋養細胞腫瘤之一。舊稱惡性葡萄胎、破壞性葡萄胎、破壞性絨毛膜腺瘤等。
中醫釋名
西醫病因 侵蝕性葡萄胎是由葡萄胎發展而來,大多在清宮后6個月內發生,導致良性葡萄胎惡性變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母體免疫力的降低及葡萄胎滋養細胞的侵蝕能力增強有關。
中醫病因
季節
地區
人群 其發病年齡與良性葡萄胎比較接近。
強度與傳播
發病率 惡性葡萄胎基本上均繼發于良性葡萄胎,故其發病率取決于良性葡萄胎的惡變率。據北京協和醫院對214例葡萄胎病人的隨訪,惡變率為14.5%(夏宗馥1979),其中惡性葡萄胎與絨毛膜癌之比近年來約為2.48:1。惡性葡萄胎多發生于良性葡萄胎排除后一年以內。
發病機理
中醫病機 惡性葡萄胎的成因,多由于人體正氣虛弱,氣血不足,以致葡萄胎祛除不凈,繼續向胞宮侵蝕,或導致機體其它臟器的損傷,尤其是腎、脾、肺的功能失調,從而使機體難以復元,病邪進一步深入。腎藏精氣,并通過沖任對胞宮的功能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腎臟受損則沖任失調,胞宮瘀滯不去,新血不安,故導致不規則陰道流血;病勢進一步發展,則可累及肺、脾,損傷肺陰及脾胃,從而導致一系列臨床癥狀。
病理 惡性葡萄胎的大體觀察,可見子宮表面有單個或多個紫色結節,切面可見肌肉內有缺損,嚴重者整個肌層全部為葡萄胎組織所破壞。鏡下可見滋養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及間變,可見到絨毛結構,病灶周圍常有出血及壞死。根據其大體及鏡下改變,可分為三種類型(林巧稚, 1979):①肉眼可見大量水泡,形態上似良性葡萄胎,但瘤組織侵入肌層或血竇,附近組織很少出血及壞死;②肉眼可見中等量或少量水泡,伴有出血及壞死組織,滋養細胞中度增生,部分細胞分化不良;③肉眼所見幾乎全為壞死組織及出血,仔細檢查方可見到幾個或十幾個小水泡,個別病例僅在鏡下才能找到殘存腫大的絨毛,滋養細胞高度增生,分化不良,形態上極似絨毛膜癌。侵入宮旁組織或轉移至陰道或肺的病變,病理檢查;既可見與原發病灶相似的葡萄胎組織,亦可只見散在的滋養細胞。有時子宮原發灶已消失而轉移灶繼續發展。共主要臨床表現是在葡萄胎排出后,陰道持續不規則出血,經再次刮宮仍不見好轉。有的出現咯血,胸片可見肺內有轉移陰影。有時陰道亦出現紫藍色轉移結節,破潰時可反覆發生陰道大出血。葡萄胎排出后,血或尿hCG測定持續陽性或一度陰性后又轉為陽性。由葡萄胎轉變為侵蝕性葡萄胎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在葡萄胎排出前已侵入肌層或出現陰道、肺轉移;有的在葡萄胎排出后數月其至1年后才轉變為侵蝕性葡萄胎,但多數均在半年內,超過1年者多數轉變為絨毛膜癌。
病理生理 侵入子宮肌層的絨毛繼續發展,可穿破子宮壁,引起腹腔內大出血。亦可侵入闊韌帶內,形成宮旁血腫。甚至轉移至陰道、肺、腦部引起死亡。
中醫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 本病的主要癥狀,是良性葡萄胎排出之后仍有持續不斷的陰道流血,或月經恢復正常數月后,再次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或伴有腹痛、惡心、嘔吐、咯血等。臨近時應注意辨別正氣的強弱,臟腑受累的程度等。
1、氣虛血瘀
主證:葡萄胎排出后陰道流血淋漓不斷,或月經恢復數月,復又出現淋漓不斷的陰道流血,色淡或有紫黑血塊,神疲倦怠,惡心厭食。舌體胖,質紫暗,苔薄,脈沉細而澀。
分析:葡萄胎排出后腎氣受損、沖任失調、胞宮瘀滯,新血難以歸經,故見陰道流血淋漓不斷;久病傷及氣血,氣血不足則見神疲倦怠。舌脈為氣虛血瘀之象。
2.肺陰受損
主證:葡萄胎排出后陰道流血淋漓不斷,或月經恢復數月,復又出現淋漓不斷的陰道流血,伴有咳嗽、咳痰帶血或咯血,或有發熱、胸悶胸痛、食欲不振。舌質紅,苔薄黃,脈沉細略數。
分析:胞宮瘀滯,新血難以歸經,故見陰道流血淋漓不斷;離經之血,上逆犯肺,郁而化熱、灼傷肺絡,損傷肺陰,故見咳血,胸悶胸痛等癥,舌脈亦為肺陰受損之象。
西醫診斷標準 本病的參考診斷標準如下:
1. 葡萄服完全排出后二個月,陰道出血持續不斷,尿或血中hCG持續陽性;或葡萄胎完全排除后兩個月以上,hCG一度陰性而又轉陽性者,時間未超過一年,均提示惡性葡萄胎診斷。
2.盆腔動脈造影符合惡性葡萄胎改變,尤其以出現圓形或半圓形邊緣銳利的充盈缺損,有確診意義。
3.盆腔超聲檢查,子宮肌層內存在密集的不均勻光點。
4. 病理學檢查符合惡性葡萄胎改變。(丁曼琳.婦產科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98~99)
西醫診斷依據
發病
病史
癥狀
體征 1.不規則陰道流血:葡萄胎清除后,不規則陰道流血是惡性葡萄胎最常見的癥狀。出血可呈持續性或間斷性。或月經恢復正常數月后,復又出現不規則流血。也有部分患者無陰道流血癥狀。
2、子宮增大及黃素囊腫:葡萄胎完全排除后,子宮仍大而軟,黃素囊腫持續存在。
3.腹痛及腹腔內出血:當病變穿透子宮壁時,可引起腹痛及局部壓痛,甚至可引起腹腔內出血、休克等。此外,黃素囊腫的扭轉亦可引起急性腹痛。
4. 咳血;出現肺轉移時,患者往往咳痰帶血或咯血,或伴有胸痛、胸悶等癥狀。
5.其它少見癥狀:如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偏癱、血尿等其它部位的轉移癥狀。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1.盆腔動脈造影:對于確診良性、惡性滋養細胞腫瘤有意義。惡性葡萄胎造影的顯影特點為:患者子宮動脈擴張、延長;血竇豐富;靜脈期提前顯影;病變部造影劑潴留時間長。若在血竇中出現圓形或半圓形邊緣銳利的充盈缺損,則提示惡性葡萄胎的可能性更大。 2.盆腔超聲檢查:B超可見子宮增大,形態不規則,有結節狀突起,子宮肌層內存在密集的不均勻光點。
實驗室診斷 hCG測定:良性葡萄胎清除后8~ 12周,尿hCG仍不能恢復正常,或已下降后又上升,應考慮有惡性葡萄胎的可能。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刮宮:若刮不出水泡或刮出少量葡萄胎組織但術后hCG仍不下降,則可診斷為惡性葡萄胎。
西醫鑒別診斷 1.殘存性葡萄胎:良性葡萄胎排出后,仍然有不規則陰道流血,婦科檢查見子宮大而軟,復舊不良,血及尿中hCG下降不滿意,應注意與殘存性葡萄胎區別。可行再次刮宮,如刮出葡萄胎組織,術后hCG轉陰則為殘存性葡萄胎,若刮官無葡萄胎組織或刮宮后hCG仍持續陽性,則考慮為惡性葡萄胎。或通過盆腔動脈造影以資鑒別。
2.絨毛膜癌:良性葡萄胎排出后,陰道持續不規則流血,子宮不能如期復舊,血、尿hCG陽性,并有轉移癥狀、體征出現時,應與絨癌鑒別。惡性葡萄胎只繼發于良性葡萄胎之后,且多為一年以內,病理檢查可見絨毛結構。而絨癌多發病在葡萄胎排出后一年以上。此外,還可繼發于流產、足月產、異位妊娠之后,病理檢查找不到絨毛結構。
3.葡萄胎后再次妊娠:一般有再次停經史及妊娠反應,而無陰道流皿癥狀。血、尿內hCG由陰轉陽,滴度符合正常妊娠。停經8~10周后,可經超聲波檢查以明確診斷。
中醫類證鑒別 應注意與再次妊娠、胎漏、崩漏等癥相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預后 治療后少數患者仍可有復發,為此需定期隨診,注意血或尿內hCG含量是否正常,肺或其他部位有無轉移,如有異常發現應及早再給予化療。
并發癥
西醫治療 近年來,由于化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使惡性葡萄胎的治愈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合理的化療方案、其它方法必要的配合,往往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一、化學療法
1.藥物的選擇與劑量:用于惡性葡萄胎的化療藥物,主要為5一氟脲嘧啶( 5~Fu)、更生霉素(KSM)、6一巰基嘌呤(6MP)等,所用藥物的劑量,需按體重計算,治療前及治療中均應監測體重,以求藥量準確,所用藥量必須全部輸給病人。
2.給藥途徑及速度:惡性葡萄胎的化療以全身用藥為主,故主要采用靜脈途徑。陰道局部的轉移病灶,必要時可配合局部浸潤注射的方法。給藥的速度,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要求。如5~Fu以靜脈緩慢點滴療效好、副作用小,如給藥速度過快,則不僅中毒反應重,而且療效亦低。而MTX則以靜脈注射療效好,且副作用小。
3.療程及其間隔:療程一般以8~10天為直,亦可根據病情、療效、用藥后反應等情況決定。兩次化療的間隔時間,應視化療后身體恢復情況、尤其是骨髓機能恢復情況來決定,一般規律間隔為兩周左右。
4、療效觀察:用藥后血、尿hCG值大約需在停藥后7~10天才出現明顯變化,故各種化驗觀測不宜做的過早,同時應注意臨床癥狀的改善及腫塊大小變化等。
二、手術治療
惡性葡萄胎的治療以化學療法為主,但有下述情況者,可考慮配合手術治療:①原發灶或轉移灶大出血;②耐藥病人、子宮及肺內殘余病灶久治不消。
三、放射治療
放射療法僅在化療的基礎上需要配合治療時應用。
中醫治療 本病的治療,當以祛邪與扶正并重,既要攻伐以祛邪,又要注意維護正氣,以使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得到加強,從而達到抵御病邪深入發展的目的。在具體療法上可以湯劑口服為主,必要時可配合其它療法。
一、辨證選方
1.氣虛血瘀治法:益氣養血,活血化瘀。方藥:四君子湯加減。黨參20g,茯苓20g,白術15g,黃芪25g,益母草20g,赤芍15g,桃仁15g,紅花159,三棱15g,莪術15g。兼陰虛者,可加玄參15g,麥冬15g,丹皮15g;惡心嘔吐重加焦三仙各15g,陳皮15g;伴有咳血者,可加百合15g,川貝母15g。
2.肺陰受損治法:滋陰潤肺,化瘀止血。方藥:百合固金湯加減。百合15g,生地15g,玄參15g,川貝母15g,陳皮15g,麥冬15g,杏仁10g,雙花15g,連翹10g,桃仁15g,紅花15g。胸悶胸痛者,可加瓜蔞15g;咳嗽重者,可加款冬花15g,半夏10g;痰多者可加南星15g,葶藶子10g,海蛤粉10g。
二、專方驗方
1.龍葵、薏苡仁、天花粉、紫草根、白英、丹參各15g,山豆根、半技蓮各30g,每日1劑,水煎服。適用于治療惡性葡萄胎及絨癌。
2.喜樹:制成粉劑裝入膠囊內,每次2克,每日3次,口服。
三、其它療法
(-)飲食療法
1.薏米蛇舌草飲:薏苡仁、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30g。煎水代茶飲用,每日1劑,有抗癌防癌功效。
2. 高粱根薏米粥:高粱根20g,薏米30g。先將高粱根煎湯取汁,加薏米粥食用,食時加紅糖及鹽少許,有清熱抗癌之功。
(二)中藥靜脈滴注法
處方:當歸、桃仁、紅花、三七、大黃、丹皮、紫草、花蕊石、地黃、廣明參、瓜蔞、薏苡仁、海浮石、珍珠母、代赭石、土茯苓、半枝蓮各適量,制成注射劑,50~100ml加 5%葡萄糖中每日 1次,靜脈滴注,連用5-10天后停藥,休息3-4天后可再次進行第二療程,用藥最多可達4000ml。
(三)陰道納藥療法
天花粉50g,牙皂粉309。兩藥分別研成細末混勻,裝入膠囊。每顆膠囊含天花粉0.25g、牙皂粉0.15g,每日1次,置于后穹窿。
中藥 1.婦科回生丹: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2. 益母草膏:每次10~20g,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
3.通經甘露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該文章轉載自醫學全在線:http://www.med126.com/tcm/2009/20090113023649_778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