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在線教育
Prashant Iyengar 第五課
中英文字幕,精彩不因語言阻礙
“就是如果你用了一個術語,這個術語是來自某個體系的,那么就應該尊重那個體系對這個術語的定義,除非你直接要去PK那個體系并重新定義術語。比如什么是專注,什么是冥想這一類的術語。” 針對瑜伽概念的張冠李戴,我們群友Whale如是說。
簡單導讀
持戒精進道德宗教原則
Yama,Niyama道德宗教原則
1. 在社會參照之中道德倫理準則才會發(fā)生作用。因而正如我所說的瑜伽不具有任何社會參照性,你的內心是完全的內在化和個性化,那么哪里才是實踐道德倫理的領域呢?它在行為層面。道德和道德[指]一個人的表面價值。在精神,靈魂和瑜伽修行中不需要,我們不需要任何表面價值。
2. 如果你并沒有使用“暴力”,這不意味著你“非暴力”。如果你沒有沉迷于謊言,并不意味著你就是誠實的。某人不是個壞人,并不能說明他就是一個好人,[反之亦然]。一個好人就是一個好人……。
所以 你沒有做非倫理的事情,不能成為你聲稱自己合乎倫理的理由。你沒有成為不道德,也不能成為你自詡品行端正的根據......。如果一個人不丑,并不意味著他帥,……[反之亦然]。
Yama,Niyama是誓愿戒 時間軸5.10
3. 假設我們在修習‘非暴力',我們認為自己遵循'非暴力'原則 不沉溺于暴力,但我們并沒有發(fā)誓要成為好人。一個人可以高尚,而不必誓言要高尚。
4. 然而帕坦伽利立即提到關于“誓戒”或者‘誓言’。誓言既可是平凡的也可是宏大的,我們一定要發(fā)必定會實踐的平凡誓戒,平凡誓戒容易實現 ,而偉大誓戒難以實行。這也是帕坦伽利在談論制戒和內制方面時提議 '誓戒'的原因。這種誓戒是關乎正法層面的,因為對于正法以外的事物我們是不需要“誓戒”的。
5. 'Vratas'(誓愿)是正法修行,“Vrata”不是來自道德-倫理的范疇。那些遵循道德倫理的人未必修習“誓戒'……。帕坦伽利(Patanjali)期望[持戒與精進]在誓戒框架完成。這就是為什么帕坦伽利在制戒與精進的中立即提出'vratas誓戒'
什么是冥想
時間軸11.20
6. 冥想已經變得非常流行,以致[醫(yī)生]開始為冥想治療冠心病,壓力管理等開處方。盡管每個人都想嘗試冥想,但沒有人想知道它是什么。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情況。如果您打算冥想,為什么不嘗試去了解什么是冥想呢?
時間軸12.18
7. 一個學生問:“艾揚格大師經常說他的瑜伽是動態(tài)冥想”。……。” [必須]質疑艾揚格的瑜伽如何成為一種動態(tài)的冥想。通常,人們會以靜坐,放松和閉上眼睛的方式來冥想……。了解什么是冥想很重要。
時間軸13.12
8. 冥想是心理方面的心理-精神行為,首先我要告訴你們,我談論的不是dhyana禪修。冥想不是dhyana禪修。Dhyana禪修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冥想只是dhyana禪修的一部分,冥想是dhyana禪修的其中一個方面。
時間軸14.04
9. 讓我稍微向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是冥想。冥想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心理-精神行為,它是關于大腦的、它存在于大腦之中,它源自于大腦,它由大腦決定的,它消失于大腦。這就是為什么冥想是一個心理層面的心理-精神過程。
時間軸15.48
10. 冥想不同于我們在平凡,世俗,警醒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心念……。冥想是一個觀想過程,只能在特定領域中發(fā)生。并非每一個心念……都達到或最終達到冥想狀態(tài)。只有少數崇高的,超然的心念適合于冥想狀態(tài)。因此,冥想取決于心念的品質……。[不僅僅是]任何思想都可以進入冥想狀態(tài)。
時間軸17.00
11.只要有心念,就有觀想。有觀想就有觀者。無論是冥想性的還是非冥想性的,都有一個三位一體的心念,觀想,觀者構成了我們思想的過程。
如果我們只是圍繞著這個心念徘徊觀想,那它永遠都不會成為冥想
艾揚格的瑜伽-動態(tài)冥想
時間軸30.25
12. Guruji為什么稱他的瑜伽為動態(tài)冥想?讓我澄清一下,艾揚格瑜伽不是動態(tài)的冥想,但艾揚格的瑜伽是動態(tài)的冥想。我們就不能自滿地[假定]我們正在進行動態(tài)冥想。
2.調節(jié)身體,思想和呼吸問題。設置主觀實體。設置客觀實體。正確設置工具體。在經典形式的asana中,存在一個主觀實體,一個客觀實體和一個工具實體。
時間軸31.35
13.傳統(tǒng)的體式演繹存在著一個主觀實體,一個客觀實體和一個工具實體。這些都出現在 Guruji 的習練中,他目的不只是努力去完美他的頭倒立。他是為把主體展現在鐵砧上,手術臺上。然后去打磨 ,去雕刻, 去培育這個主體。
時間軸36.11
14.專注永遠不會帶給你冥想,專注要在一個對象之上。你能想象在沒有感官對象的專注嗎?沒有感官對象 ,你就無法專注,因此, 專注是心理感官行為。
時間軸37.20
15.我們錯誤地引入了冥想鏈,“專注通往冥想”, 因為將 'dharana dhyana samadhi’誤譯 為“專注 冥想 放空”。Dharana(住念)不是專注,Dhyana(禪定)不是這個意義的冥想。samadhi(三摩地)不是這種意義的放空......
時間軸42.16
16.如何在你的習練中進行這個移動的冥想過程呢?我在做三角式, 三角式在被做, 三角式通過我被做, 三角式為呼吸與頭腦做, 我做三角式, 三角式被我做. 這個經典的過程將會為你打開眼界, 帶來冥想。
顛覆我們瑜伽觀念,精彩不容錯過,詳情請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