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肉系統的作用是通過腹內壓力和脊柱節段的壓縮提供軀干的穩定性,并允許在各個方向產生運動。 核心穩定性指肌肉在發揮功能和進行體育活動時,利用肌肉力量和耐力來控制脊柱處于骨盆和腿上方的能力。核心穩定性除了核心力量和耐力外,還需要協調作用。在各種負荷條件下,沒有一塊肌肉對腰椎的整體穩定性的貢獻超過30%。因此,沒有哪個單一的肌肉算是最重要的穩定肌肉。 核心肌肉由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組成,深層肌肉由慢肌纖維構成,它們能夠使脊柱穩定,淺層肌肉是由快肌纖維構成,它們能夠產生大的運動和力矩。 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協同收縮增加了腹內壓和脊柱的剛性,繼而增加了脊柱的穩定性。腹肌和多裂肌只需要產生5%~10%的最大收縮就可以保持脊柱穩定。所以核心肌肉的耐力可能要比單純的力量更具功能性。 一些核心肌肉無法進行單獨的肌肉測試,因此要把它們作為核心的一部分來進行測試。另一些肌肉具有獨立和特定的功能,可以進行獨立的測試(如下圖中的肌肉)。 然而,在進行核心測試時,所有的肌肉都將被激活。下面我們詳細看一下,核心肌力測試具體有哪些? 1 俯臥平板支撐測試 目的:平板支撐對腹肌和肩部肌肉是一項十分強的挑戰,尤其是對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三角肌前部、岡上肌和岡下肌。可以激活核心肌肉,正確的動作需要保持脊柱的中立位,同時維持肩胛骨回縮和骨盆后傾,骨盆前傾會減少肌肉的激活。 動作描述:從俯臥位開始,要求患者用足趾和前臂支撐起身體重量。肘關節位于肩關節下方,肩胛骨回縮,髖關節和脊柱在同一水平面,整個身體呈一個平板。評估患者維持平板姿勢的能力,給測試計時。 測試結果: 5級:維持標準的平板姿勢120秒。 4級:維持標準的平板姿勢小于90秒。 3級:可以做出平板支撐的姿勢,但無法維持 2級:以替代形式完成。(測試2) 1級:不可以完成代替形式。(測試2) 2 平板支撐代替測試 動作描述:如果患者無法做出標準的平板支撐姿勢,可讓患者屈曲髖關節和膝關節,用前臂和膝關節支撐起身體。肘關節應該在肩關節下方。患者必須保持臀部與脊柱成一直線,膝跪位時,從頸部到臀部均在一直線上,給測試計時。 測試結果:保證骨盆和臀部沒有翹起,而是和脊柱成一直線,為2級。做不到則為1級。 3 側橋耐力測試 目的:核心的力量測試,腰方肌、斜肌和腹橫肌被動員,但是又沒有對腰椎產生很大的壓縮力。 動作描述: 側臥位,膝關節伸直,下側肘關節屈曲90°,由前臂支撐,上側手臂放在胸前。要求患者髖關節離開床面,保持身體核心呈一條直線,給測試計時,保持這個動作直到患者無法維持姿勢,出現疲勞或者有疼痛時停止測試。 測試結果: 記錄兩次測試中的最好成績。男女的平均得分男95(士32)秒;女75(士32)秒。 4 計時部分卷腹測試 目的 :腹肌的力量測試,是標準的健身測試方法,它采用屈曲仰臥位,因此可能導致髖屈肌群參與。 動作描述: 仰臥位,屈曲身體,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掌面朝下,中指觸摸墊子上的一個指定標志點。45歲以下人群測試時,遠端第2個標志點距此標志點12cm。45歲以上人群測試時兩個標志點相距8cm。要求患者緩慢有控制地坐起,頭部和肩胛骨離開墊子,中指觸及第2個標志點。如果可以的話,用一個節拍器按照每分鐘40次的節奏來計算重復次數。要求患者盡可能多地完成卷腹,隨著節拍器計時。腰部在卷腹之前應該保持放平。盡可能多的卷腹動作,最多完成75次。 解釋結果: 參考ACSM的標準(下表)。 5 等長軀干屈肌耐力測試 目的 :測量等長核心肌肉耐力。 動作描述: 坐在治療床上,用一塊楔形墊使背部與床面成60°。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90°,足部用一條綁帶固定住。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要求患者在楔形墊被向后撤走10cm之后維持這個姿勢。撤走楔形墊之后就開始計時。當患者無法維持這個60°姿勢時停止計時。 解釋結果: 18~55歲(平均年齡30歲),平均維持時間178秒。 6 前向腹肌爆發力測試 目的 :評估核心穩定性在穩定性訓練前后的爆發力。 動作描述: 仰臥在一張墊子上,手臂放在身體兩側,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屈曲90°。將一個2kg的藥球放在患者手中。要求患者手臂上舉過頂,爆發性地將球拋出同時保持手臂伸直。足部和臀部在這個測試過程中貼住地面。測量球落地的位置與足尖的距離。球拋出之后患者應該坐起。 測試結果: 20歲人群的得分在1.5~2m之間。 7 仰臥單橋測試 目的 :評估了腰椎骨盆神經肌肉控制能力,這個測試與實驗室中的核心穩定性力學測試結果相關。 動作描述: 仰臥位,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膝關節屈曲。要求患者髖關節抬起完成雙橋動作。當脊柱和骨盆處于中立位時,讓患者把一側膝關節伸直,兩側大腿平行。要求患者盡可能長時間地維持這個姿勢。給測試計時。當患者無法維持骨盆中立位時結束計時,即水平面或矢狀面產生了10°的移動。進行兩次測試,計算平均成績。 測試結果: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平均年齡25.7歲)平均維持時間是23秒,3.1~59.5秒不等。 以上為核心肌力測試方法,下面我們來看看核心力量的推薦訓練: 側橋、側向上臺階、弓箭步和四點支撐伴手臂和(或)下肢抬起訓練已經被證明有助于增加整體的核心力量。這些訓練產生的肌電增幅要比最大自主等長收縮大45%以上。一次最大重復訓練如果產生45%~50%的肌電增幅,就可以導致肌肉力量的增強。 最長肌胸段和多裂肌腰段在臀橋、側橋、單橋和四點支撐伴對側上下肢抬起時最活躍。 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在俯臥橋式和側橋運動時最活躍。 側橋最適合于下腹部肌肉的激活。 超人訓練可以產生最大的背部穩定肌激活。 使用5組電極測定的肌電數據顯示,腹橫肌在俯臥平板支撐伴對側上下肢抬起(使用50%以下的力量)時可以產生最大的活動。這說明可以通過小負荷的訓練產生腹橫肌的肌肉激活,這些訓練著重于運動學習和運動控制。 在不穩定平面,如BOSU球上完成卷腹時可以產生最大的腹直肌活動,幾乎相當于50%的最大自主收縮。 其他更多詳細的肌力測試在這等您! 線上視頻課程 《徒手肌力評定及觸診技巧實操》 課程簡介 “無評估不治療”這句話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做為一名康復人員,不論您是治療師、還是醫生,在臨床工作中最常做的評估應該就是肌力評估了,那么掌握肌力測試的評估是我們的必備技能之一。掌但是目前仍缺乏規范操作,導致無法獲取最佳的信效度,使評估的意義大打折扣,本次課程將通過視頻真人實操的方式為大家詳細講解從頭部、軀干、骨盆、上肢和下肢各個關節的肌力評估測試。 講師簡介 劉洋 長壽醫院康復中心肌骨組外聘管理顧問 上海市體育訓練基地運動康復保障項目負責人 碩士研究生,伊利諾伊大學訪問學者 擔任職務: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委會手法治療學組常務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物理治療專委會肌骨康復學組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物理治療專委會老年康復學組委員 中國創傷康復專委會康復治療學組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專委會輔具學組委員 中國足踝專委會青年委員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腫瘤康復專委員會理事 江蘇江蘇省呼吸康復專委會青年委員 江蘇省康復治療專委會委員 江蘇省工傷康復專委會委員 李瑞炎院長“整體康復”系列培訓班講師 意大利米蘭整骨系列培訓班助教 參與:《Manual Therapy for Musculoskeletal Pain Syndromes》,《Therapeutic Exercise: 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s》,《Motor Control》等英文專著的翻譯工作,發表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