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異性產生好感是一種人之常情,
這種感覺如同微風拂過臉龐輕柔而溫暖,讓人心跳加速,思緒紛飛。
當我們與異性相處的時候總會被對方獨特的魅力所吸引,也許是對方迷人的微笑,
溫柔的眼神,亦或是散發出的魅力與成熟。
那一刻時間都似乎凝固了,只剩下彼此的默契和吸引。
好感就如同火焰在內心悄悄的燃燒起來,我們開始留意對方的言談舉止,
渴望更多的相處時間,每一個微小的互動都能讓我們心動不已,仿佛整個世界都被他們填滿。
每個人都經歷過心動的時刻,只不過有些人較難被感染,
而有些人卻很容易墜入愛河,接下來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哪些人更容易喜歡上異性。
心理學指出,好色之人身上都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男人女人都無法逃脫。
弗洛伊德的理論強調了利比多和攻擊性在人們的驅動力中的作用,
力比多被認為是一種生物性的能量,代表了個體對生物需求欲望滿足和享樂的渴望,
而攻擊性則是個體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存需求而產生的沖動和行為。
力比多和攻擊性會影響到個體對自身男性或女性魅力的發展和追求,
個體會根據個人愛好能力和特點來吸引異性。
比如通過外貌自信和幽默等方面來展現自己的魅力,吸引異性的關注和歡心。
進化論還有一個假定性選擇,男人和女人之所以在心理上存在差異,主要是因為雙方面臨的繁殖困境不同。
假設一個女人能在一年中與100個不同的男人接觸,
并且與每個男人都有發生關系的可能性,可他最多只能懷孕并生育一個小孩,
但男性只能在這一年里最多擁有100個小孩,這就是最大的差別。
女性承擔著懷孕和生育的生理過程,這是一個相對較長和繁瑣的過程,
并且在分娩時存在一定的風險,這種生物學上的差異,
影響了男性和女性在選擇伴侶時的目的和策略。
總的來說男人和女人并沒有哪一方更加好色,雙方其實都有好色的一面。
只不過在這一的關系中,如果一個女人選擇與多個男人發生不正當關系,
并且沒有明確的約束和承諾,她很有可能面臨一些挑戰和困境。
比如出現身體疾病或是讓孩子容易被拋棄等等,
而那些慎重選擇伴侶并要求家庭環境穩定的女性,往往更容易在生存這件事上獲得優勢,
因為他們注重長期關系責任感和穩定性之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伴侶關系,
并為孩子提供有利于其成長的家庭環境。
男性卻恰恰相反,他們越是濫情就越容易擁有更多的孩子。
男性在選擇伴侶時,可能更傾向于尋找更多的繁殖機會。
這樣可以增加其后代的數量,盡管育兒品質上會出現劣勢,但總體卻可以用數量來彌補。
根據達爾文的計劃理論顯示,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成功與基因的傳遞息息相關,
在性選擇中,男性可能更傾向于追求年輕健康具有繁殖潛力的女性,
甚至會對不忠誠的接觸很感興趣,由此一來,男性便比顯得比女性更加好色。
而女性在選擇伴侶時更注重對方的資源和照顧能力,
這是因為女性需要對懷孕和養育后代承擔更大的責任,她們通常傾向于尋找穩定可靠且對她們和后代提供支持的男性。
性接觸策略決定了男女存在較大的差別。
男性通常更傾向于追求短期非承諾性的性關系,
同時也更有可能與多個伴侶保持不確定性的關系,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男性具備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大量后代的潛力,
其次,社會文化因素也對性接觸策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一些社會中男性被賦予了更大的性自由和鼓勵探索多樣性伴侶的價值觀,這使得男性更容易尋找短期性關系。
而女性在考慮短期性關系時,更容易被性感撩人強勢且具有陽剛氣質的男性吸引,
只不過在選擇丈夫時女性的要求就更加務實了,
她們喜歡具有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的男性,這樣可以保證后代的資源充足,家庭環境穩定。
總而言之,好色的特性在人類中普遍存在,男女都可能具備這些關系,
進化心理學提供了一種解釋這些特征的框架,它將它們視作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適應策略。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后海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