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預計在 11 月中下旬進入流感流行季,兒童一直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昨晚,衛健委發布了《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年版)》,我們結合中外指南,介紹一下兒童流感的診斷、治療和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 20%~30% 的兒童罹患季節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節,兒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達 50% 左右,其中 5~9 歲年齡段的兒童感染率最高,重癥和死亡病例常發生在 2 歲以下兒童。大約 30% 的流感兒童發生并發癥,中耳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成人。兒童感染流感可導致死亡,患基礎疾病兒童的死亡風險顯著高于健康兒童,但也有近半數死亡病例為健康兒童。流感表現為每年冬春的季節性流行和高發。在我國,北方地區每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份是流行季節,南方地區則可能呈現每年 1~2 月份和 6~8 月份的雙周期流行。在當地的流感流行季,遇到有下列癥狀的患兒,不論是否接種過疫苗,也不論是否得過流感,都要考慮是否是流感病毒感染。在流感流行時,出現找不到其他原因的發熱(體溫>38℃)患兒。
兒童流感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不適,其中發熱癥狀較明顯,體溫可達 39~40°C,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在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中,也有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主要癥狀。嬰幼兒流感的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新生兒流感少見,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膿毒癥表現,如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沒有并發癥的情況下,多于發病 3~4 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 1~2 周。 如果有肺部并發癥,則會出現病情進一步加重或反復,出現劇烈咳嗽、咳膿性痰、呼吸困難,聽診肺部濕性羅音等情況。↓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區別見下圖 ↓
臨床診斷主要依據是出現流感臨床表現,有流行病學證據或流感快速抗原檢測陽性,并排除其他引起相關癥狀的疾病。
有流感癥狀,具有以下一種或以上病原學檢測結果陽性:
3. 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異性 IgG 抗體水平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升高。注意:開始流感的抗病毒治療,不需要等待確診流感病毒的感染。因為快速抗原檢測的假陰性率較高,當快速抗原檢測陰性時,并不能排除流感的可能。兒童并發肺炎者影像學檢查可見肺內斑片狀、磨玻璃影、多葉段滲出性病灶,多發及散在分布多見,易出現過度充氣。且影像學表現變化快,病情進展時病灶擴大融合,可出現氣胸、縱隔氣腫等征象。1. 持續高熱>3 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注:出現呼吸衰竭、急性壞死性腦病、膿毒性休克多功能臟器不全等并發癥的患者,屬于危重病例。主要包括居家隔離,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采取易消化的飲食等。
關于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我國 2018 年流感診療指南有非常明確的指導意見。兒童懷疑流感時,應盡早給予抗流感病毒治療,不必等待病毒檢測結果。發病 48 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發病時間超過 48 小時的重癥患者依然可從抗病毒治療中獲益。 體重不足 15 kg 者,每次 30 mg,每日 2 次;
體重 15~23 kg 者,每次 45 mg 每日 2 次;
體重 23~40 kg 者,每次 60 mg 每日 2 次;
體重大于 40 kg 者,每次 75 mg 每日 2 次。
適用于 7 歲以上青少年,每日 2 次,間隔 12 小時;每次 10 mg,療程 5 天。
新生兒 6 mg/kg;
不滿 3 個月的嬰兒 8 mg/kg,
靜脈滴注,每日 1 次,1~5 天,重癥療程可適當延長。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由于流感疫苗會出現變異,建議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優先接種人群
孕婦感染流感病毒后發生重癥等不良結局的風險高于一般人群,且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對寶寶出生后也有保護作用。6 月齡~8 歲兒童: 首次接種流感疫苗的 6 月齡~8 歲兒童應接種兩劑次,間隔 ≥ 4 周,2以前接種過一劑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兒童,則建議接種一劑。盡量在每年的 10 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種,若 10 月底前未完成接種,在流感流行季節接種,也可以獲益。孕婦在孕期的任一階段均可接種流感疫苗,建議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開始供應,可盡早接種。 常見問題
既往接種 6 周內出現吉蘭-巴雷綜合征,不是接種禁忌,但接種后需要特別注意。1.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 (2019-2020)4.Recommend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in Children, 2019–202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