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常爸寫了篇
《揭開“龍利魚”物美價廉的真相!-鮮嫩少刺又便宜的“龍利魚”真的適合寶寶吃嗎?》,引起了寶媽們的熱議。大家都在留言里強烈要求常爸研究一下,到底給寶寶吃什么魚最好。
寶爸寶媽都知道魚類富含嬰幼兒腦部和視覺神經發育需要的DHA,但是,對于魚體內的汞含量又談之色變。到底給孩子吃什么魚安全營養又實惠?常爸做了一番研究后,今天就主要從“含汞量低”和“DHA含量高”這兩個角度來談談,給寶寶吃什么樣的魚比較好。
甄別第一步:安全性最重要,含汞量要低
魚為什么會含汞?汞是環境中自然含有的物質(當然也有部分人類工業排放的原因),溪流、湖泊、海洋中的汞會變成甲基汞的形式存在。魚在吃東西的時候,就順便也把甲基汞吃下去了。所以,幾乎所有的魚類(以及貝類)都含有汞,越大的魚含汞的可能性越大,因為它們還會吃掉其他含汞的小魚。
(注意:不只是海魚含汞,淡水魚也含汞。)
但即便如此,美國心臟協會(AHA)依然認為吃魚整體來說是有益的,通過吃魚而攝入的汞量,并不會危害普通人的健康。但是對于未出生的胎兒或幼兒來說,則可能影響其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這就跟我們給孩子吃魚為了攝取豐富的可促進大腦發育的DHA初衷背道而馳了,因此我們要挑選含汞量低而DHA含量高的魚。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為兒童和備孕、懷孕、哺乳期女性制定了魚類含汞量及食用建議草案。草案給出的低含汞量魚類有:三文魚、罐裝淡金槍魚、羅非魚、鱈魚和鯰魚。注意,金槍魚是罐裝淡金槍魚,草案特別提示了如果是白(長鰭)金槍魚,含汞量會高一些,可能達到淡金槍魚的2~3倍。另外,鯊魚、旗魚、鯖魚(大西洋馬鮫)、來自墨西哥灣的方頭魚這四種魚的含汞量最高,不要給孩子或孕婦食用,不過好在這四種魚咱們一般也不會吃到。
此外,根據FDA在1990~2010年的調查數據和我國研究者的成果,我們常吃的黃花魚、平魚、淡水鱒魚、淡水鱸魚以及蝦、扇貝的含汞量也較低。
PS:如何分辨兩種金槍魚呢?
其實金槍魚的常見種類有4種,不過就這兩種做罐頭的多。不少國外品牌會在包裝上直接寫明是淡金槍魚(light tuna),不過國內的大多不寫,只能從顏色和口感分辨。淡金槍魚顏色較深,在淡棕色和粉色之間,口感像雞腿肉;而白金槍魚顏色較淺,是淺粉色,質地較堅實,口感像雞胸肉。顏色對比看下圖。
參考文獻
Fish: What Pregnant Women and Parents Should Know
http://www.fda.gov/Food/FoodborneIllnessContaminants/Metals/ucm393070.htm
Mercury Levels in Commercial Fish and Shellfish (1990-2010)
http://www.fda.gov/Food/FoodborneIllnessContaminants/Metals/ucm115644.htm
Mercury in Fish
http://www.zeromercury.org/phocadownload/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2009/FULL_FISH_REPORT_FINAL+.pdf
甄別第二步:DHA含量要高
首先明確一下,淡水魚和海魚都能提供優質蛋白。但就DHA而言,海魚會整體高于淡水魚。我國學者對8種淡水魚和6種海魚做的對比研究發現,海魚的DHA含量均高于淡水魚。
DHA屬于ω-3不飽和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是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一種主要成分,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在人體大腦皮層中含量高達20%,在眼睛中所占比例最大,約占50%,因此,對胎嬰幼兒智力和視力發育至關重要。
但這只是一個整體趨勢,并不是說所有的海魚ω-3脂肪酸含量都高、所有的淡水魚ω-3脂肪酸含量都低。例如海魚中的鱈魚就不高,平魚更低;而淡水鱒魚反而比較高,差不多是三文魚的一半,已經遠遠高于鱈魚啦。
常爸查看了USDA(美國農業部)、FDA、seafoodsource網站及我國研究者提供的數據,不同的采樣,結果會不同,但是綜合來看:
ω-3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海魚有:三文魚、鳳尾魚、比目魚、鯡魚、金槍魚、裸蓋魚(又稱銀鱈魚、黑鱈)、鱈魚(大西洋與太平洋鱈魚)、沙丁魚、帶魚。
ω-3脂肪酸含量相對較高的淡水魚有:鱒魚、鱸魚、鯰魚、黃花魚、羅非魚。
怎么有兩種鱈魚?裸蓋魚(又稱銀鱈魚、黑鱈)和鱈魚(大西洋與太平洋鱈魚)哪個好?
其實前者在科學分類里并不屬于“鱈”,只是叫這個名字。后者才是“根紅苗正”的鱈魚。裸蓋魚簡單說是“三高”:ω-3脂肪酸含量高(是真正鱈魚的2~3倍)、汞含量高(也是真正鱈魚的2~3倍,沒到特別危險的地步,一周一頓沒問題的)、價格高。所以,其實沒有哪個更好,而是有利有弊。在超市買的話,一般會寫明種類或產地。
聽說鯰魚很臟,能吃嗎?
不能一概而論。鯰魚家族中確實有一支叫作“革胡子鯰(埃及塘鲺、埃及胡子鯰)”的食性偏腐食性,適應性強,臟水也能活。但是也有其他鯰魚,比如江團、清江魚、梭邊魚,都是清水中的鯰魚。下圖為革胡子鯰的模樣,請認準。做好以后就比較難區分,有部分餐館以次充好,所以如果吃鯰魚,建議去靠譜的超市親自購買
參考文獻
Seafood Handbook: Over 100 types of fish and seafood
http://www.seafoodsource.com/seafoodhandbook
Original Food Guide Pyramid Patterns and Description of USDA Analyses
https://health.gov/DietaryGuidelines/dga2005/report/HTML/table_g2_adda2.htm
《海水魚與淡水魚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比較研究》
姚婷
綜合含汞量低和ω-3脂肪酸含量高這兩點來看,選魚結果如下:
種類
ω-3脂肪酸含量
汞含量
備注
三文魚
高
低
首要推薦
罐裝淡金槍魚
高
低
首要推薦
鱒魚
較高
低
首要推薦
鯰魚
一般
低
注意甄別
黃花魚
一般
低
推薦
鱸魚
一般
低
推薦
羅非魚
一般
低
推薦
鱈魚
一般
低
推薦
銀鱈魚
較高
稍高
不要吃太頻繁
帶魚
較高
較高
不推薦
平魚
低
低
不推薦
不必天天吃,每周1~2頓即可
魚并非天天吃就好,因為或多或少會含有一些汞。
FDA和EPA建議兒童和備孕、懷孕、哺乳期女性,如果是低含汞量魚類,每周吃8~12盎司(約227~340克)。USDA則細化了要求,因為兒童的胃口較小,對熱量的需求也較低。所以建議8歲以下的兒童應酌情減量,6歲以下的兒童每周食用3~5盎司(約85~142克),6~8歲兒童每周食用4~6盎司(約113~170克)。
如果是上文中說的含汞量稍高一些的,每周最高食用量要減半。
這么嚴格?那如果這周吃多了怎么辦?FDA也說了,這只是一個指導用量,不必過于緊張,這周吃多了,下周就少吃點兒,只要不是長期過量即可。
參考文獻
EPA-FDA Advisory on Mercury in Fish and Shellfish
https://www.epa.gov/fish-tech/epa-fda-advisory-mercury-fish-and-shellfish
Fish: What Pregnant Women and Parents Should Know
http://www.fda.gov/Food/FoodborneIllnessContaminants/Metals/ucm393070.htm
總結一下
綜合考慮營養價值和安全性,孩子及孕婦的最佳魚類選擇是三文魚、罐裝淡金槍魚、鱒魚。如果覺得小貴或者購買不方便,可以選擇黃花魚和鱸魚,如果買鯰魚就要注意選擇種類。這幾種魚的營養價值雖不及三文魚,但勝在市場常見、價格便宜,經常吃也無壓力。注意,每周吃1-2頓就可以啦!
關注公眾號后,在公眾號輸入相關關鍵詞,看優質原創文章:
熱門文章
“初心”,看《為什么我辭掉百萬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智商”,看《提高幼兒智商最有效的辦法》
“自控力”,看《提高幼兒自控力的五個方法》
英語啟蒙相關文章
“雙語”,看《雙語的孩子數學好?!-兒童學外語的8大好處》
“英語啟蒙”,看《幼兒英語啟蒙的迷思系列》
“英文繪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繪本書單(幼兒啟蒙第一輯) & 耶魯奶爸精心研發的英文親子閱讀助手APP和繪本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