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郎格尼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5 位青少年中就有一位由于處于充滿噪聲的環境中而患有某種形式的聽力損失。3 月3 日是全國“愛耳日”,主題為: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有聽力殘疾者2780 萬。聽力殘疾嚴重損害人的聽覺言語功能,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造成沉重的經濟和社會負擔。有效預防聽力殘疾,從源頭上避免聽力殘疾的發生,對維護健康有重要意義。
輕度聽損(26~40 分貝):在1 米內可聽到并重復對方用一般聲音說的詞;中度聽損(41~60 分貝):在1 米內可聽到并重復對方大聲說的詞;重度聽損(61~80 分貝):在耳邊大聲說可聽到其中一些詞;極重度聽損(只能聽到大于81 分貝的聲音):在耳邊大聲叫喊也無法聽到或不能聽清。
長期接觸高音量:耳機音量別超最大音量的60%正在讀高一的李勇已經是中度損傷了,只能聽得見50 分貝以上的聲音。50 分貝左右的聲音相當于人們正常說話時的音量,只差一點就會影響正常交流。他最大的壞習慣就是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無論是上班路上還是工作或休閑時,他都喜歡戴耳機聽音樂,這已經是很多年的習慣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楊蓓蓓: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地鐵或公交車上聽音樂,這些場所的環境噪聲多在80 分貝以上,聽音樂的音量必然要比環境噪聲高,這對耳朵是極其有害的。聽音樂時若聽不到別人談話,就說明音量過大,應及時調小。戴耳機聽音樂,應在安靜環境中用。不要開大音量追求刺激,且不可聽得太久。耳機最大輸出可達105~120 分貝,建議音量不超過最大輸出的60%,每次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
雖然長期不正確使用耳機是聽力損傷的一大原因,且一旦損傷是不可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戴耳機,關鍵在于戴耳機控制聽歌時音樂的強度與時間的長短。另外,選擇耳機時建議不戴入耳式耳機,只選擇頭戴式耳機。因為入耳式耳機漏聲特別少,導致內耳接收到的聲音強度比較強。建議盡量選擇有降噪功能的頭戴式耳機,一來可以預防聲音調得太大;二來有降噪功能的耳機音質好,不容易出現破音等現象,避免耳朵突然受到劇烈刺激。
此外,千萬不要用一只耳朵聽歌。若一只耳朵戴,一只耳朵不戴,大腦皮層會更加勞累,容易產生頭暈、頭痛,甚至耳鳴等癥狀。
15 歲的小麗是一名初三學生,即將參加中考。隨著考試日期的臨近,課業負擔一天天加重,小敏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最近還出現了失眠的癥狀。一次模擬考試中,小敏突然出現一陣耳鳴,隨后右側耳朵開始聽不清聲音,經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億慶:突發性耳聾也稱突發性聽力損失,是一種自發、突然而且往往出現在單側耳朵的神經性聽力急速下降,時常伴有聽力下降、耳鳴、精神緊張、眩暈的癥狀。
專家指出,突發性耳聾病因不明,但醫學上普遍認為精神緊張與過勞是高危因素。近年來,壓力較大的學生、專業技術人才、高級管理人才等白領、高知階層,突發性耳聾的發生幾率很大。高壓力的誘因導致植物神經紊亂、內耳血液循環和能量代謝發生障礙,供血不足使一些器官缺氧,最終造成聽覺感覺平衡障礙。此外,機體受冷、受熱、過敏或流感、腮腺炎、帶狀皰疹等病毒感染,更年期婦女內分泌失調、雌激素降低、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也可能引發突發性聽力損失。
年輕人聽力出現問題,多以為靜養幾天就可以恢復。殊不知這種耽誤病情的行為,是聽力難以恢復正常水平的直接原因。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效果與就診時間密切相關,應作為急診處理,以一周內為宜,且越早治療越好。若延誤病情,可能會導致終身性耳聾。
熬夜過度勞累:抵抗力低時耳朵易被病毒感染張女士過年期間在家里一直忙碌地準備年貨和清掃房屋,經常到很晚還沒有休息。一天早上起床,她發現自己的一只耳朵出現耳鳴并伴隨著嗡嗡嗡的響聲。剛開始以為是自己休息不夠的原因,并沒有在意。可過了幾天,張女士開始出現眩暈。到醫院就診時電測聽顯示,她的右耳已經全聾。
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佩娜:過度勞累、熬夜都有可能引發人體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引發病毒感染,造成突發性耳聾。突發性耳聾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中青年占的比例較大,這與他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有情緒問題或不健康用耳等都有關系。張女士患病最大的誘因可能是由于過年期間過度勞累,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耳朵受到病毒感染進而影響到內耳發炎,使感受器受到了傷害,造成了突發性耳聾。其耳朵產生耳鳴,且時間維持較長,而后出現眩暈,導致聽力下降,另外也極有可能是由于供血不足造成了內耳淋巴循環障礙。
突發性耳聾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一個公認的因素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導致內耳供血不足、淋巴循環障礙。病毒無處不有,當人體抵抗力差時,病毒就會對人體健康形成威脅,包括耳神經等。在情緒激動、勞累、熬夜、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人體抵抗力就會下降,而突然性耳聾患者往往發病前都有這些經歷。
◎鏈接:平日保健常做耳部操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宋江順
由于人們的工作、學習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加上用耳不當,這一疾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青年群體之中,甚至還有十幾歲和幾歲的孩子。因此,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學會合理用耳。此外,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對耳朵進行保健。
1.指摩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做推摩直至發紅發熱。再用兩拇指、食指、中指屈成鉗子形狀,夾捏外耳道做向前、后、左、右的提扯動作,整套動作做6次。
2.鳴天鼓:兩手掌心按住耳孔,食指放于中指上彈擊耳后枕部20 余次。
3.掌心震耳:接上法,手掌置于耳上,一緊一松擠壓耳部。先慢而有力,再作快速震顫。
4.黃蜂入洞:將兩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轉動3次再驟然抽出,每次做3遍。
5.點穴:按揉后枕部酸痛點及雙側風池穴,要有酸脹感。
6.猿猴摘果:用手經頭上提捏對側耳尖各14次。